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昆虫记》是一部( ) A: 文学巨著 科学百科B: 文学巨著 C: 科学百科 D: 优秀小说 |
2、 | 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A: 越:及,到B: 制:制度 C: 属:同“嘱”叮嘱 D: 作文:写文章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藩篱 口头蝉 滚瓜烂熟 蛛丝马迹 B: 门楣 城隍庙 长吁短叹 不容置疑 C: 缄默 里程碑 消声匿迹 顾名思义 D: 愧怍 中轴线 语无伦次 因地治宜 |
4、 | 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天的活动,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B: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C: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D: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
5、 |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改句: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B: 原句: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改句:这张脸蒙昧阴沉,这张脸郁郁寡欢,这张脸丑陋可憎。 C: 原句:一下子就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改句:一下子就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难道谁还不敢这样自信? D: 原句:在寂寞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改句:在寂寞中,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被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
6、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衣,古代借指穿廉价衣服的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 普希金的代表诗作有《自由颂》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发展影响很大。 C: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D: 《儒林外史》《水浒传》是我国明清时期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
7、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 A: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一章着重阐述了孟子关于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的思想。 D: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8、 | 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 B: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强、真实、客观。 C: 古代曾以男子须眉稠秀为美,故称男子为“须眉”;“巾帼”本为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用来代称妇女。 D: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春节、雨水、春分、清明、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几个。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元勋 昼夜 鞠躬尽瘁 B: 梳头 忧然 沥尽心血 C: 硕果 分咐 妇孺皆知 D: 抹杀 迭起 锋芒必露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与教材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我只是伫立遥望 ,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B: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C: 然后他站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D: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 3 )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 4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窃糟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③,弗得。有仕④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驾:驾驭、统摄。③方:酒方。④仕:做官。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之”字与“是余之糟粕也”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 久之 , 目似瞑,意暇甚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酒 家 之 主 者 来 闻 有 酒 索 而 饮 之 吐 而 笑 曰 ( 3 )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
阅读《淡定是真》,回答相关问题。
淡定是真
①写出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诸葛亮,生逢乱世,世间豪杰贤才纷纷择主而仕,但他却静心隐居南阳十年,深入了解天下大势,潜心研究兵法战略,以天下为己任。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就为刘皇叔谋划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成为一代名相而永垂青史。诸葛亮的事例很好地体现了淡定与实现人生抱负之间的关系。然而,身处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我们时常要面对生活的艰难、事业的挫折或是名利的诱惑,要做到淡定却不是那么容易。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因此,在喧嚣的尘世中拥有一份淡定的心态是一种可贵的人生财富。
②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晋代的孙康年少时酷爱学习,却因家境贫寒,晚上读书时连灯油都没有。然而正是淡定的心态使他忘却了生活的艰难,做到了心无旁骛,坚守住了对知识的渴求,内心始终葆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于凛冽寒冬中映雪苦读,最终完成了学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孙康映雪”也成为史册上一幅动人的画面。
③淡定可以炼成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淡定的心态使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在风雨大作之时,尚能高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为难得的是,因为淡定,他始终有着对品位人生追求,硬是将自己的挫折人生雕琢成为后世文人钦慕的生活坐标。
④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⑤失去了淡定,面对生活的艰难,战而胜之的勇气就会消失殆尽;失去了淡定,面对事业的不顺,坦然的心境就会不知所踪;失去了淡定,面对名利的诱惑,崇高的追求就会迷失于庸俗。所以,朋友们,请珍惜这宝贵的人生财富,永远拥有淡定的心态,活出人生的真性情吧!
扇子的学问
邓云乡
①扇子,是北京人度炎夏爱不释手的宝物。伏天里,虽说人人手中都摇着一把扇子,但由于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修养的不同,所用的扇子亦各有别。
②用蒲葵叶稍事加工即成的芭蕉扇以及用竹篾、麦秆编制的普通扇子,物美价廉,颇受大众欢迎;但就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论,则不如羽扇、团扇和折叠扇。
③羽扇的历史最为悠久。据晋人崔豹《古今注》一书所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代就已有用鸟头羽毛制成的扇子。唐以前宫闱中所用的扇子,皆由羽毛制成。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交战时,武侯就是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肌理,对人体有益。北京的老人或僧、道、尼等各教弟子,深知古人“避风如避箭”这一养生之道的奥秘,故而于盛夏皆喜用羽扇取凉。
④团扇为圆形短柄的扇子,古代宫中常用,又叫宫扇,为古代年轻女子一种不可少的装饰品。其作用主要是用以遮盖,手执一扇不但可以增添主人无限娴雅文静的仪态,有时还能体现少女活泼天真的个性。
⑤正因为团扇带有装饰性,所以扇面大都选用丝绢绫罗一类的织品,以便在上面点染绘画,增加装饰美。故而梁朝的大文学家江淹有“纨扇如团月,出自机中素”之句。
⑥昔日北京豪门中的太太、小姐以及梨园界的坤伶多喜用团扇。北京崇文门外花市的绢花作坊,每年夏季必集中人力、物力大批制作团扇,以供市场需求。其所制团扇,分素扇、字扇、画扇三种。字扇与画扇,是将成批的普通素扇“过行”给画匠或写字匠,雇佣他们在扇面上书写唐诗、宋词,彩绘花鸟虫鱼。至于素扇,上面虽无字画,却都是工精料细的上等品,扇柄以象牙或沉香木为之,柄端系有小巧玲珑的翡翠或玛瑙雕成的“扇坠儿”,价格昂贵,专门卖予有钱人。
⑦北京人喜用的折叠扇,又称聚骨扇或紧头扇,本是外国的贡品。苏东坡记载说:“高丽白松扇,展之广尺余,合之止二指许。”由此可知折扇至少在北宋时已由朝鲜传入我国。明代张东海亦以为折扇贡于东夷,永乐间始盛行于中国。据说传入宫中时为太监所见,觉得此物展开即用,收拢易藏,非常方便,于是纷纷仿制,后逐渐传入民间。
⑧折叠扇的扇骨、扇面有非常考究的。韵古斋所售之扇骨,有紫檀、象牙、乌木、棕竹、湘妃竹、毛竹、梅鹿竹、广漆、菠萝漆、嵌金银丝、嵌螺钿等精雅的上品,并时而出售从宫中溢出民间的雕有正龙、侧龙、百龙、百鹿、百鸟等极为罕见的老扇骨子,这些价值连城的宝物,皆为清宫造办处所制,所刻鱼龙鸟兽及蝇头细楷,刀法清晰,不失规矩笔意。荣宝斋出售的扇面,有重金、红金、洒金、块金、发笺、白面、黑面、珊瑚面等。这些质地精良的扇面,价值并不昂贵,但一经配上张大千、溥心畲、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的水墨丹青,便成了稀世之珍。
(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三种扇子?唐朝诗人王建《调笑令》中“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以及杜牧七绝《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诗句,把少女既文静又活泼的二重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
要求: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