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井冈山市宁冈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 “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 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特意请了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
B: 社区“我为保护古井出份力”活动彰显了这样的理念:“五水共治”不只是政府的事,它还需要我们每一个市民的积极参与。
C: 她工作能力强,担任初三(2)班班长和校学生会主席两个重要岗位,多次组织学校大型的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卑(liè) 诬(miè) 蛮(héng)
B: 反(jié) 干(shì) 木乃(yī)
C: 势(qū) 择(jué) 丰(shuò)
D: 严(jùn) 绕(yíng) 蓝(zhàn)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让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好。
B: 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 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 为了4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

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B: 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C: 秋天到了,公园里蜂围蝶阵,原来是桂花开了。
D: 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说是仙露琼浆啊。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欺wú 眼kuàng 静tián 马鸣风xiāo
B: 裂guī 暗huì 追然而止jiá
C: 沙掇cuān 杂rǒng 天衣无fèng
D: 默jiān 枯zào 怅wǎng 人情故shì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匀(tiáo) (zhě)色 笑(yàn) 妖童(yuàn)女
B: 静谧(mì) (jiǎo)饰 (tān)起 残(gēng)剩饭
C: (yù)帖 (cǔn)度 (áo)叫 面面相(qù)
D: 隽(jùn)永 婀(ē)娜 间(jiàn)或 毛骨(sǒng)然
8、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________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________。


A: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B: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C: ①巧妙绝伦 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
D: ①栩栩如生 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
9、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点明文章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等将领奉命备战戍边。
B: 第二段采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C: 周亚夫狂妄自大,根本不把文帝放在眼里,只知治军之道,不懂处世之道,处理问题时不能随机应变。
D: “此真将军矣”一句表明文帝非常佩服和赞赏周亚夫的治军之道。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1 )放飞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 2 )此诗的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 3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作者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情怀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苏轼小品文两则,完成后面的问题。
(一)临皋闲题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耳。
(二)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⑦,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③两税:夏秋两税。 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 ⑦死法:死于军法。

(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 胜 ___________
兵阵相接 虽 ___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毒之乎(《捕蛇者说》)
B: 夫淫雨霏霏(《岳阳楼记》)
C: 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D: 卿言多务孰孤(《孙权劝学》)
(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 4 )联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谈谈你对《临皋闲题》中“闲者”一词的理解。

( 5 )两则短文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中表达的情怀却有共同之处。请概括写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周涛

雨水已经在地上横流,稀泥在脚下咕叽着,很有张力。这时,肯定是上帝让他在偶然间一瞥,发现了正在泥水中蠕动的一物!他原以为是一只野兔或可怜的黄鼠狼,黄乎乎的一团,蜷缩着也不逃窜。近前细看,竟万万没有料到是一只老鹰——天空的遗物!这家伙也许刚才盘旋得过分悠然自得、忘乎所以,它自以为熟悉风云变幻,却不想竟被骤降的暴雨凌空击落,成了这副倒霉样子,全身湿淋淋的,涂满泥浆,比一只老鼠还糟糕。

它显得非常小,形体和一只半大公鸡差不多;而精神状态更渺小,淋湿的翅膀和羽毛塌陷下去,就现出了支棱着的嶙峋瘦骨。它的两只爪是用来抓捕猎物而不是用来走路的,所以它移动起来十分别扭,像个瘸子。就连那双眼睛,黄眼珠,圆圆的,外圈镶着一圈金丝,据说平时在空中相当锐利的眼睛,也毫无凶悍的光芒了,只剩下哀告无援的神色。

他捡它的时候,它丝毫也没有挣扎,很顺从地被他用外衣兜起来,提走了,一直提回到他住的泥巴房,顺手将它放在堆炭的土房的顶上。那房顶很矮,个儿高的人伸手就能够着它。它像一截老树根那样,一动不动并涂满泥浆地被扔在那上面,任凭雨水冲洗着泥浆,它无动于衷,而且毫不引人注意。他这时的心情,就像意外地捡了个古陶瓷瓶,可惜碰缺了一角,成了弄坏的宝物,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得来容易,便也没多少珍惜和遗憾。他把那只湿不拉叽的倒霉老鹰的事,很快就丢在脑后了。而且,应该承认,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他完全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家伙会飞。

后来,天放晴了。

他忘了当时是被什么鬼名堂给吸引住了,大概是读一本哈萨克大诗人写的《箴言》,那里边有些话他现在还记得:“如果不了解世界上我们见到的或没见到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分奥秘,人就不能称其为人。”还有:“畜牲是不懂,但它并不装懂。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

当他隐约觉得似乎忘记了什么而伸着懒腰走出屋门的时候,矮屋顶上的声响提醒了他。他转过头,看见那涂满泥浆的老树根活了。

它正拍打着翅膀,头颈向前伸着。

它已经完全晒干了,洗净了,在阳光下变得生气勃勃,每片灰赭色的羽毛都鳞光闪闪,它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东西,大了几倍,翅膀凌空扇动时有一种气势,一副雄姿。这是它离开屋顶的前几秒钟,恰恰被他看见。

他站在那儿没动,根本没有打算扑上去抓它,只是眼睁睁地望着它起飞。甚至心里还暗暗替它担着一份心,害怕它丧失了飞的能力。

它飞走了,先是低低地滑翔,有时候离地面很贴近,像个小孩做的飞行玩具。不一会儿,它就升起来,飞进了天空,盘旋,徜徉,就在这屋顶的上空,遥远成一个黑点。

他仰起脸,注视着它,看那黑点儿的移动,看那放晴了的天空中________(A.大朵大朵爆裂 B.朵朵飘浮)在阳光下的云,这时,他觉得那只鹰神奇而又陌生。

(选自《高榻》,原题为“天空”,有删改)

【注释】①箴言:规劝告诫的话。

( 1 )文中第3段写到“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为什么说“他”被鹰“蒙骗”了?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原因。

( 2 )文中第2段和第8段画线句写了鹰翅膀和羽毛前后的变化,结合具体词语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 3 )根据上下文,为11段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 4 )文中第5段《箴言》中的两句话,意味深长,是理解本文的关键。仔细品读这两句话,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天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里的其他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暗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在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痕。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作者:丁立梅。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 1 )联系全文,体会标题中“七里香”的含义。
( 2 )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阅读书籍

抄写《诗经》

A________

珍藏礼物

内心感受

B________

猜疑

愉悦

C________


( 3 )语言品味。

①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赏析划线词语)

②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 4 )第②段或第⑩段的画线句,任选一处,说说有什么作用。
( 5 )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书和旅行是我们开拓生命的两种不同方式。有人说,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也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试围绕“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在标题或者文章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最好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③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想知道你的不舍*”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