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找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昆虫默不做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 B: 这使我想起非洲的植物——落花生。 C: 别去打扰它吧!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 D: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 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 本月首飞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 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恶劣(liè) 计较(jiào) 嬉(xī)闹 恣(zì)睢 B: 秕(bǐ)谷 鄙(bǐ)视 拮(jié)据 抹(mā)布 C: 阴晦(huì) 胆怯(qiè) 愕(è)然 潮汛(xùn) D: 栈(jiàn)桥 女婿(xù) 祭祀(sì) 嗤(chī)笑 |
4、 | 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 躁热 任劳任怨 无动于忠 旁逸斜出 B: 推崇 别出新裁 张目结舌 不折不桡 C: 云宵 眼花瞭乱 妙手耦得 诚慌诚恐 D: 蔓延 重峦叠嶂 俯仰生姿 和颜悦色 |
5、 |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通过《复兴之路》这部见证民族精神崛起的作品,让我们确实看到中国走过一段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通过……让……”造成分残缺,二者必须删去一个)B: 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央提出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及和谐文化”改为“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 C: 近日,国家林业局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出售”与“收购”位置颠倒) D: 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建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青少年中引导和建立如此意识和习惯”应该改为“引导青少年建立如此意识和习惯”。)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槐花园里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B: 有一种欢喜叫喜出望外 , 有一种气氛叫喜气洋洋,有一种运气叫双喜临门。 C: 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李明获得了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 D: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参差不齐的旋舞。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创新是人的本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说,“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B: 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所展示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C: 史铁生、铁凝、贾平凹、余秋雨…等作家,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厚重的文字,带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 D: 我戴一个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8、 | 下列句子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后期杂文可谓不刊之论 , 这恰恰体现了他的思想的炉火纯青。 B: 中国女排不负众望 , 又一次战胜古巴队,夺得冠军。 C: 中日两国人民经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解,最终签订城下之盟 , 我们应保持这种睦邻友好关系。 D: 国庆节之夜,我们登上“东方明珠”电视塔,只见整个上海灯火阑珊 , 真可谓不夜城。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堕落(duò) 对峙(chí) 一泻千里(xiè) C: 萦回(yíng) 奇崛(jué) 络绎不绝(yì) D: 岑寂(cén) 孤僻(bì) 怒不可遏(è) |
10、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B: 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C: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D: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拾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 1 )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 )请自选角度,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 【注释】①吕元膺(yīng),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务。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元膺方秉笔阅览________ ②如是十年许________ ③吕辄已窥之________ ④尔宜精择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以他事俾去 A: 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B: 以丛草为林(《幼时记趣》) C: 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D: 跪而拾之以归《赵普》 ( 3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标在主谓之间)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②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出自《晏子使楚》) ( 5 )根据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
阅读《宣纸:“纸寿千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
①对宣纸的记载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新唐书》、《旧唐书》等。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因属宣州府管辖,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也有人称泾县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②南唐后主李煜特别喜爱宣纸,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造纸高手,集中京都开设纸坊,并把自己的书房“澄心堂殿”腾出来造纸。他每天都到澄心堂观看造纸的操作过程,有时干脆脱掉黄袍,系上纸匠穿的围裙,同工人一起捞纸、焙纸,每制成一批宣纸,他都亲自试写,反复琢磨,直到满意为止。经过几年时间,终于造出“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的好纸,李后主就命名它为“澄心堂纸”。这是宣纸中的珍品,一律由皇宫保管,李煜自己享用。
③明代宣宗朱瞻基最爱用宣纸作画,他敕造的宣纸,至薄能坚,至厚能腻,裁剪成笺,每纸必加盖“宣德五年先素馨纸印”,以示钦用。连帝王都如此爱宣纸,那么文人雅士一旦拥有宣纸便更是如获至宝了。难怪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得到澄心堂纸“如得天球拱璧”,欣喜若狂,颂赞备至,留下“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和“精皮玉版白如云,纸寿千年举世珍,朝夕临池成好友,晕漫点染总迷人”的佳句。
④据《旧唐书》载:唐天宝二年陕西太守韦坚组织向朝廷进贡时,各郡贡品中就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的记载。《新唐书地理志》和《唐六典》上记载着“宣州贡纸、笔”等文字,这些文字不仅说到了宣纸,也足可说明宣纸的产地。唐代一位名叫张彦远的人在乾符年间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的《论画体工用榻写》一章节中的“好事者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位当时身居宰相高位,又潜心学问的老人在文中极为公正、不加任何雕饰地说到宣纸了,并且还记录专为宣纸加工的艺人。无论如何,这也是直接对宣纸定名的最早的文章了。后来出现有关宣纸的故事,笔者载三则。
⑤《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写到宣纸,宝玉、黛玉、宝钗、惜春等在议论画大观园时,宝玉说:“家里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补充道:“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那“雪浪纸”,即宣纸。
⑥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写信给西谛先生(郑振铎),说:“……用纸,我认为不如用宣纸……而较耐久,性亦柔软,适于订成较厚之书。”鲁迅先生还曾赠宣纸给一位苏联木刻家,后来他收到一批回赠的苏联版画。另一位使用宣纸的苏联木刻家对宣纸的评价是:“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最理想的纸。”
⑦那“纸寿千年”的高明概括,是1980年我国国画大师刘海粟先生题写的。后来又一位国画大师吴作人先生,又在1985年题下“纸墨千秋”四个字。这“千年”与“千秋”,是对宣纸的生命极其深刻的心领神会,同时,也凝结着多少朝代、多少文人对宣纸,亦是对中国文化的生命感情啊。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济南的冬天》。
①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描写方位 | 描写内容 | 最有表现力的动词 |
山上 | ① | 顶 |
山尖 | 白色的山尖 | ② |
③ | 雪色与草色相间的“山的肌肤” | 穿 |
④ | 日落时的山色 | 露 |
一个个方块汉字都是一个个有趣的密码,常常蕴含着无限想象的空间。“阅,”字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题目:《小兔的“阅”历》《我的年度“院”读史》《“阅”兵,“阅”中国》……
联想示例:
从组词的角度联想,“查阅”让我想起被丢弃在角落的《新华字典》;“阅兵”让我想起祖国的崛起;“阅览”则让我怀念小学的图书角……
从造字角度想象,“阅读”就是打开心灵之“门”,“兑”现“门”外未知的风景;“阅”像一只充满生机的小白兔蹦跳着向门外,它会获得怎样的“阅”历呢……
从读音的角度联想,“阅”和“悦”同音,阅读让人喜“悦”;和“越”同音,“阅”读“越”广博;和“月”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