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B: 《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C: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 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
2、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一廊两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串珠成链,运河风情延绵传承,与西湖、西溪齐名的又一重量级旅游产品浮出水面。B: 鉴别《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意境美,就是要品味诗中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境界和情趣。 C: 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常常忘乎所以 , 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经历。 D: 面对女儿不礼貌的回答,父亲气冲斗牛 , 恨不得打她一顿。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庆祝教师节”联欢会上,我们班上演出了文娱节目和舞蹈。B: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C: 只有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D: 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谁见过顽石发芽?谁见过石头拔节?昆明石林如此巧夺天工的自然奇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B: 南海可燃冰的成功开采,意味着中国在清洁能源开发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C: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D: 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官,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
5、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C: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D: 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社区希望通过开展节约用电教育活动,防止人们不浪费用电。B: 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C: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 有专家指出,运动量是否合理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野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B: —个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中尤以第五瀑布最为壮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感觉。 C: 爸爸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对我说:“不准出去玩!” D: 放学时,好朋友约我一同回家,我慷慨大方地答应了。 |
8、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B: 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C: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D: 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 |
9、 | 《水浒传》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江——夜看小鳌山 B: 史进——夜走华阴县 C: 李逵——夜走蜈蚣岭 D: 秦明——夜走瓦砾场 |
10、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节选自《昆虫记》) ① 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 ② 它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 ③ 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④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①④③② |
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许有壬的词《江城子》,完成任务。 江城子 (元)许有壬 懒于沙鸟拙于鸠。为无求,得无忧。底事疏狂,却效子长游。毕竟无求何用出,求不得,亦宜休。 西风真解酿羁愁。试登楼,望南州。黄叶疏云,摇荡一川秋。更被谁家多事笛,吹不尽,思悠悠。 ( 1 )《江城子》与《许有壬传》哪一段相关?为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 )词中“懒于沙鸟拙于鸠”一句是许有壬的自嘲。他是“懒”“拙”之人吗?请结合《许有壬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球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要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其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埔要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埔要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于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域氏二子负二山,一居朔东,一居雍南。自此,之南,汉之阴,无陕断焉。 (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叩石星壤 B: 汝之不惠 C: 始一反焉 D: 无陇断焉 (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 愚公眼光长远却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却命名为“智”,命名极具识刺效果。 C: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D: 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能,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 3 )面对家门前的高山,这位年近九旬的老翁居然决心与全家人“毕力平险”。你如何评价愚公移山这一行为? |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①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②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
③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 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④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那人,就是他的父亲。
⑤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但每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⑥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和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
⑦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父亲找到他,拉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 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⑧高考,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
⑨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没心没肺地说:“我不结婚,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可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
⑩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
⑪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
⑫有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没啥,就是想静一静。”父亲说。“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了水漂。”“没后悔,兴许……出去锻炼锻炼,他能学好。只要他有学好的可能,我就不怕这钱打水漂。”
⑬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
⑭异国4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
⑮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 1 )通读全文,父亲用哪些“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请分点作简要概括。①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3 )第⑬段中写道:“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他”为什么没有睡着?请你写一段话来描述“他”那时的心里活动,字数不超过50个字。仙女未曾下凡
张大春
仔细算来,大约就是这时节,我的老朋友郑安石所经营的法式餐厅刚好满三十年了。三十年觥筹交错之际,自然有很多故事。我常在午后或傍晚抽空去闲坐片刻,听他漫谈。有时事说过好几遍,讲的人不记得,听的人也不在乎,却颇有助于双方逐渐因年纪而退化的记忆。倒是最近,我头一次听他说起店里的“仙女下凡”。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冬之交,午后休闲时分,他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位女士,言词间带着冒昧打扰的歉意,大约是担心安石把她当成穷极无聊、没事找事的闲人:“请问你们这里是长春藤吗?”“请问这是一家餐厅吗?”“请问你们的墙上是不是有一张画,画着一个仙女,手里拿着一枝玫瑰花?”
安石告诉她:“没有仙女,但墙上是有一张画,画着个手拿玫瑰花的姑娘。”对方像是发现了什么惊人的秘密,立刻兴奋起来,随即告诉安石:她是一所幼儿园的园长,每天都要在午休之前为园中的二三十个小朋友读绘本故事。最近她读了一个绘本故事,描述的是在我们这个大城市里,有一家名叫“长春藤”的餐厅,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了一个手持玫瑰的仙女。这个仙女每天夜里过了十二点,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打开餐厅的大门,邀请路上过往的孤魂野鬼进来,飨以美食和好酒。那位幼儿园园长还订了一席餐饮,说要在圣诞节的晚上,招待全园的小朋友来长春藤餐厅亲眼看看仙女和她手上的玫瑰。
到了日子,园长和孩子们都出现了。小朋友们都非常兴奋——故事里的角色和场景就在他们的眼前,每个人都不时地走近画像,数记着时间,争看子夜时分仙女是不是真的会从画中走下来。
在我这听者主观的想法里,的确希望孩子们在子夜前就被爸妈带回家,否则仙女不下凡的场面一定很煞风景。然而,据安石的记忆,孩子们都撑过了十二点,也都明白了画自是画、姑娘自是姑娘、玫瑰自是玫瑰,而故事毕竟只是故事。安石则得到了园长馈赠的那本童话故事书的复印件,因为那本故事书园里只有一本,而市面上似乎找不到另一本了。
据安石推测,那绘本的作者,应该是餐厅的一位顾客,在看了墙上的画之后,设想了这样一个故事,并且将之完成付梓。更有意思的是那位园长,她在为孩子们讲述这个仙女故事的时候,一定反复想象着餐厅的具体样态,也深信在我们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定还存在着连孤魂野鬼都会感到幸福的温暧之地。十多年前,网络搜索尚未普及,她可能翻了电话潯或是问了查号台,就是为了让小朋友知道这个城市有这样一个地方。
餐厅里的仙女没有从画里走出来。但是我想,小朋友们已经知道这个世界是有仙女的,从精神意义上说,那位园长和作者都是仙女。
( 1 )“觥筹交错”一词出自哪篇课文?这个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什么?(A)→(B)→幼儿园园长想象餐厅的具体样态→(C)→幼儿园园长领孩子们亲自到餐厅孩子们观看画像后回家→园长送安石绘本的复印件→(D)
A.________ B. 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 3 ) 幼儿园园长招待全园的小朋友来长春藤餐厅的用意是什么?作文(一)题目:我最尊敬的人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不是很多,但很优美,独具特色,令人爱不释手。他的作品以短篇小说和散文居多。曾有人好心地建议汪曾祺先生写些“大作品”,汪曾祺心平气和地解释道:“我知道,即使我有那么多时间,也写不出多少作品,这是我的气质决定的。我永远只是一个小品作家。找准位置,既不跟风写应景文章,也不贪大求多赶数量,也就有了真的辉煌。”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6年第2期》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