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晨光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对这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因为他感受到那是母亲的关怀和爱。
B: 他感受到了母爱能像糖那样甜蜜。
C: 对自己能与母亲团聚充满着向往,充满着希望,所以才会感到泥土也是甜的。
D: 他感到泥土和雪融合在一起,就真的带有一丝甜意。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 然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B: 辍耕垄上 攻亲戚所畔
C: 如土石何? 真无马?
D: 积今六十岁矣 万钟我何加焉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使我市城市环境有了很大改变。
B: C919首飞成功,是我国商用大飞机走向成功的一小步,更是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步。
C: 如今,我国科学家已经吹响向以人工智能20为标志的前沿挺进。
D: 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组共进驻了16个省份。大约近2/3省份的督察意见涉及水源保护问题。
4、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刻/永 酷/家/恰/
B: 不/布/发 要/持 凶/厌
C: 红/息/风 发/咆/
D: 要/外 教/留/停 形/
5、下列对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陟罚臧否(善恶) 性行淑均(公平,公正) 引喻失义(不合道理)
B: 中道崩殂(死亡) 悉以之(询问) 此皆良实(善良、诚实)
C: 平明之(治理) 臣本布衣(平民) 以其咎(公布)
D: 咨善道(询问) 夜忧叹(早晨) 危急存亡之(时候)
6、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 ④①③②⑤
B: ④③①②⑤
C: ④①②⑤③
D: ④②⑤③①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惟妙惟肖 巧妙绝仑 颓唐 滞留
B: 重峦叠障 因地制宜 嶙峋 脚店
C: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鲜腴 诘责
D: 鹤立鸡群 抑扬顿挫 狼籍 联结
8、熟读课文《海燕》,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不属于文学作品。
B: 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C: 高尔基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D: 本文是以1905年前俄国革命急剧发展的形势为背景写成的。
9、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代天骄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B: 恪尽职守 脑羞成怒 涕泗横流 刻骨名心
C: 气吞斗牛 郑重其事 十拿九稳 根深蒂固
D: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袖手旁观 不求甚解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赵州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B: 我问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还可以凑合
C: 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 , 王大妈提起这事,就气愤不已。
D: 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晏殊的《采桑子》完成小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 1 )这首词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宋词中的 派。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 2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 1 )下列划线词与“卑鄙”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B: 万里赴戎机
C: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 长跪而
( 2 )选文很好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试简要分析。作为00后,诸葛亮身上哪些价值观值得我们继续传承?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后面问题。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的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 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通俗易懂,我们欣然接受了。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
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
⑫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手足和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⑬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 1 )阅读选文第①——⑩段,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AB采摘蘑菇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C紧张喜欢D满足骄傲

( 2 )选文第②段描写“狗尿苔”的样子,有什么作用?

( 3 )选文第③段“简直不可思议”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4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表达效果。
终于成熟了。

( 5 )选文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6 )选文第⑪段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7 )选文第⑨段和第⑬段中“上天种的花”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慢阅读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让读书活动成为更多人的精神爱好,品味到读书的快乐和雅趣,不妨多一些“慢阅读”的意识。

②所谓“慢阅读”,是指虽然当下进入了“加急时代”、“超音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精神活动,“体验”、“思考”、“质疑”、“沉淀”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最重要的是,只有“慢”,兼收并蓄才能得到充分实现,让厚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人因为爱书,所以智慧不断提高,书因为有了人的青睐赏爱,而陡增诸多妙趣。

③其实,从思维发展规律方面认识慢阅读,也是很有科学性的。思维是活生生的精神活动,是一种灵感的产物,所以,就需要给予它足够的时间积蓄、思考余地和宽松环境。

④遗憾的是,电子阅读提高了阅读效率,也陷入了不少误区。其一,读书速成化,不论看什么书籍,都喜欢速战速决,蜻蜓点水,错过了“品味”的好时机。其二,就是俗浅化,满足于走马观花,比如很多人热衷于读图和漫画,宁愿让幽默化的图画牵着“思维鼻子”,也不愿主动探究、提出质疑和深度思考。其三,就是功利化。对有用的图书非常着迷,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名著和闲书置之不理,正如读书推广大使白岩松所言,“走到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啊。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

⑤上述读书看似有成就,轰轰烈烈,其实不然。因为思考不够深入,印象不够深刻,往往会成为“速朽”,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

⑥这种阅读倾向更容易让人们的精神气质变得非常浮躁和极端功利化,而将最应该坚守的情趣、品格和高尚人格忘掉一边;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急于求成,不愿意等待和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很多中学生“无心读名著”,不正是这种浮躁心态的表现吗?

⑦因此,更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慢阅读。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多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精神愉悦、发展进步!

( 1 )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由“世界读书日”引出论题“慢阅读”。
B: 文中④段作者从正面展开论证,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慢阅读”的好处,论证了中心论点。
C: 文中④到⑥段从电子阅读的误区和危害两个方面对电子阅读进行了分析。
D: 第⑦段总结全文,再次提倡慢阅读,并列举了慢阅读的诸多好处。
(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慢阅读”中的“慢”在文中的意思是读书,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
B: “慢阅读”能够达成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和书香琴韵的自然衔接,从容不迫、饱满自在地完成“体验”、“思考”、“质疑”、“沉淀”等精神活动。
C: “慢阅读”需要读一些有用的书,如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等。
D: “慢阅读”让兼收并蓄得充分实现,让后重书香成为人格发展的重要构成。
( 3 )结合第⑦节并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中学生应该怎样开展名著阅读。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谢谢”,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也是最温暖的词汇。谢谢亲人,朝夕陪伴,倾情以待谢谢挫折,激人奋进,促人成长;谢谢阳光,普照万物,宽厚无私……

请以“谢谢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

③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专属爱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