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________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________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_______,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________。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 高贵低俗淡泊平静 B: 高雅低俗淡然平静 C: 高贵浊俗淡然平和 D: 高雅浊俗淡泊平和 |
2、 |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B: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锤练 贻误 粗制滥造 无精打采 B: 葱茏 振撼 吹毛求疵 消声匿迹 C: 疲弊 凉冽 谈笑风生 鞠躬尽瘁 D: 枯躁 荣膺 通霄达旦 战战兢兢 |
4、 |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忆鲁迅先生》以片段式的回忆,为我们连缀起一个私人生活场景中的鲁迅,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真实的鲁迅。 B: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她学习的决心。 C: 散文《最后一课》表现了法国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对祖国浓浓的深情。 D: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归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歌颂了木兰热爱和平,爱国尊亲的精神。 |
5、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选自《呐喊》。 B: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黄庭坚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写的。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
6、 | 下列的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是( ) A: “方”字的笔顺是:![]() B: “方”字的笔顺是: ![]() C: “方”字的笔顺是: ![]() D: “方”字的笔顺是: ![]() |
7、 | 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停息)(《富贵不能淫》) B: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经)(《愚公移山》) D: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同“披”,穿着)(《周亚夫军细柳》) |
8、 | 选出赏析《夜雨寄北》有误的一项:( )。 B: 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 “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 D: 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恣睢 阴晦 恻隐 娇揉造作B: 贮蓄 决别 窒息 鞠躬尽瘁 C: 寒喧 嶙峋 遗憾 中流砥柱 D: 酝酿 烦躁 蕴含 遍稽群籍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B: 本着“服务二青会、奉献二青会”作为目的,太原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C: 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板,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 寒雨连江夜入吴, 巴山夜雨秋涨池。 平明②送客楚山孤。 何当共剪西窗烛, 洛阳亲友如相问,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片冰心在玉壶③。 ( 1 )“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 2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 的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 的志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①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②会有土寇________ ( 2 )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两处停顿。自 练 乡 兵 与 之 角 全 队 溃 覆 几 为 所 擒。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风清月白之夕 当求之于上流 B: 几为所擒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 使试于一村子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 5 )刘羽冲临死前却感叹曰:“古人岂欺我哉!”你认为古书真的欺骗了他吗?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 1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刷子李
冯骥才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①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②但他怕师傅难堪,既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柱还要扫一眼。
( 3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作文:
读下面一首小诗,以“远航”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前进,前进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