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_________在预定海域。 ②如果人类毫无节制地_________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③马克.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十分_________这座桥。 ④对于你的痛苦,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_________你、鼓励你。 A: 降落 繁衍 崇拜 安慰B: 溅落 繁衍 推崇 安慰 C: 溅落 繁殖 推崇 慰问 D: 降落 繁殖 崇拜 慰问 |
2、 | 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圃(pǔ) 丝缕(liǔ) 油膏(gāo) 喧嚷(rǎng) B: 禁锢(jìn) 蓑衣(suō) 襁褓(bǎo) 耸立(sǒng) C: 留滞(zhì) 斗笠(lì) 翅膀(zhì) 绕着(rǎo) D: 喑哑(yīn) 润滑(yùn) 擦嘴(cā) 知悉(xī) |
3、 | 下面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了。B: 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进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C: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D: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4、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读你一千遍也不厌倦……”的确,我们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曾无数次地阅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感受自然的 ,感受社会的 ,感受历史的 ,感受人物的 ……阅读,能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宁静,享受到永恒的乐趣。 A: 纯洁明净 善恶美丑 沧海桑田 多舛命运 B: 沧海桑田 多舛命运 沧海桑田 纯洁明净 C: 纯洁明净 沧海桑田 多舛命运 善恶美丑 D: 沧海桑田 善恶美丑 纯洁明净 多舛命运 |
5、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坚不可摧。 B: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老水手走去。 C: 规划自己的事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D: 假如一个男人跟朋友和熟人见面时彬彬有礼 , 可是在家里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那就可以肯定他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
6、 | 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______了一层灰色。 ②他(孔乙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______九文大钱。 ③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______来的。 ④“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______着含笑的温情。 A: 笼上 拿出 冒出 洋溢B: 现出 摸出 冒出 充满 C: 笼上 排出 钻出 洋溢 D: 现出 拿出 钻出 充满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豪同学的学习成绩在疫情期间有很大的长进,你见到他不禁感慨到:“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B: 他最不擅长的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 C: 我国科学家都在锲而不舍地进行研究,决心攻克新冠病毒这一难题。 D: 爸爸挑着沉重的秧苗来到田间,放下担子,如释重负。 |
8、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一项是 ( ) B: 逐渐 反应 过渡 C: 逐步 反应 过渡 D: 逐渐 反映 过度 |
9、 | 选出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 ) 不管你是何等渺小、卑微,你同样可以谱写生活的童话,创造生命的奇迹。也许,正是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增添了一份色彩,眼泪,__________;仁慈,__________;同情,__________;关怀,__________。你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很重要,我就是一道风景。” ①要为众生的苦难而发 ②温暖鳏寡孤独的凄凉 ③要为别人的悲伤而流 ④给予老弱病残的贫苦 A: ④①③②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④②③① |
10、 | 下列语句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守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B: 记者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近期,工信部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C: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D: 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
古诗词阅读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1 )根据上面两首《长相思》,说说“长相思”词的写作特点。( 2 )两首《长相思》都写到“山”“水”,但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丙)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游山西村》) ( 1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何陋之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斯是陋室 是非木柿 C: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 从今若许闲乘月 卿言多务,孰若孤 ( 2 )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惟吾德馨 ________ ②啮沙为坎穴________ ③可据理臆断欤臆断________ ④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4 )《陋室铭》结尾写诸葛庐和子云亭有什么作用?请你作简要分析。( 5 )老河兵最终找到石兽的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什么哲理?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如何降盐不降味
①据统计,中国人每天吃下的盐平均多达10克。要降到普通人低于6克、高血压或者临界高血人群低于4克的“科学推荐量”,许多人可能会觉得“淡得吃不下”。如何在不降低咸味的前提下“降盐”,就成了现代食品领域的一大挑战。
②低钠盐是很容易想到的一种思路:用不含钠的“咸味物质”来代替盐。根本上说,咸味是钠离子产生的。在元素周期表中跟钠同一“族”的其他金属,因为原子结构上的相似性,也都有一定的咸味,个头越小,咸味越强。比钠更小的锂或许比钠还“咸”,但它的毒性使得它失去了替代盐的资格。此外与钠最接近的就是钾了。虽然它的咸味不如钠,但对于一般健康人来说,多摄入一些钾无害甚至有益,它也就被广泛用于“低钠盐”中。
③不过高浓度的钾会产生苦味,这使得氯化钾的使用受到限制。苦味是一种很复杂的味道。如果能用其他物质来掩盖它,那么就可以用更多的钾来代替钠了。有一个公司开发了一个配方,用酵母提取物等其他调味物质来掩盖钾的苦味,可以把氯化钾的用量增加到接近50%。
④低钠盐的问题在于:肾脏、心脏有障碍的人和糖尿病人,钾的代谢可能存在问题,所以过多的钾就可能导致“高血钾”症状。对这些人群来说,以氯化钾为基础的“低钠盐”就存在着风险,没有医生的指导,最好不使用。
⑤那么,有没有更“纯粹”的增加咸度方法呢?实际上,在前面所说的那种加酵母提取物的低钠盐里,就用到了“增味效应”。取代了一半的氯化钠之后,按理说咸度会下降,但在其他成分的“增味”作用下,整体的咸味跟普通盐一样。例如味精就是一种增味剂。味精的化学成分是谷氨酸钠,也含有钠,所以许多人认为味精的使用会增加钠的摄入量。实际上恰恰相反,味精可以使相同浓度的钠尝起来更咸。要实现相同的“咸度”,可以单独使用盐,也可以用少一些的盐加一些味精。在后一种情况下,味精中的钠加上盐中的钠,还是 要比单纯用盐时的钠要少。
⑥另外,在一般的食物中,盐都已经解离成了离子,也就没有区别。不过对于直接食用的固体调料粉,比如中国传统的椒盐粉,或者爆米花、薯片或者饼干等零食上的调料,盐颗粒在舌头上溶解的速度就会影响到咸味的强度。因此有一个公司对普通盐进行加工,把盐的颗粒减小到了纳米尺度,从而大大增加了盐的溶解性能。根据他们的测试,用这些“纳米盐”来实现相同的咸度,盐的用量能够减少25%到50%。
⑦从根本上说,“降盐”最直接的途径是逐渐适应清淡的口味。人的口味容易适应缓慢的变化,通过“温水煮青蛙”的思路,可以循序渐进地使自己适应低盐饮食。而这些“降盐不降味”的途径,则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健康和美味的冲突。
)野上的柴火饭
明前茶
①讲老实话,同学在微信群中发出30年前的老照片时,我已经无法把眼前这拨志得意满的中年人,与当年那些白衣蓝裤的青涩小子联系在一起。猜了10位同学,弄错一半。发照片的人不耐烦了,又发出一张照片,是一帮同学围着一个原野上的土灶欢快地敲打饭盆。好啦,仿佛接通了电源,我一下子把土灶周边所有同学的姓名,连同他们的绰号一同想起来了!
②真的,谁能忘得了初三那年的柴火饭?
③那是中考前4个月,我们进入隔周就有模拟考,都有排名的胶着期。白热化的竞争让班里的气氛变得十分微妙。班里不停地传出各种小道消息,不是考分的反超让昔日好友突然冷淡下来,就是某尖子生的错题本突然消失了两天,第三天,它静悄悄地回到了主人的桌肚里。怀疑与戒备浮漾在空气里,防范别人的满腹委屈,被防范的更是委屈。竞争必定是有你没我么?友谊必定会在前途面前分崩离析么?这样沉重的命题就这样摆在15岁的少年面前。那个早春,教室里的气氛阴郁得能滴出水来。
④忽然,传来震动人心的消息:初三年级本要取消的春游照常进行,而且,我们要去一个刚刚建成的森林公园,在划定的生火区,自己搭一个土灶,捡柴火来把全班的饭做好!
⑤加上带队老师,那可是56个人的饭!消息灵通人士已经打听到,有的班要做腊肉菜饭,有的班要做手擀面条,那我们要做什么饭?班主任夏老师是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人,他的一条腿因为儿时的疾患从膝盖处截肢了。然而,他依旧是一个事必躬亲的勤务兵。他十分豪气地用拐杖轻点教室的木门说:“咱们4班,要搞就搞一个难忘的,咱们来包饺子!”
⑥这阵仗可就大了!第二天,我们排队上车的时候,有人带着最大号的脸盆,准备和面;有人带着一整锅剁好的饺子馅;有人豪迈地带来折叠小圆桌,准备擀饺子皮;还有人出乎意料地带着啤酒瓶,他的盘算是,万一没人找得着擀面杖,啤酒瓶也许能凑合擀面。
⑦夏老师迅速分了工,一拨人砌土灶,一拨人和面包饺子。后一拨工作其实基本靠夏老师一个人,因为那位声称能用啤酒瓶擀面的家伙,都没法用擀面杖擀出一张合格的饺子皮来。唯有夏老师一面飞旋一面搓动,一张饺子皮就飞了出来。
⑧最后一拨什么技术活都不会干的,被夏老师指派去捡枯柴。老师特别叮嘱说,所有的枯柴都要就地折断,仔细捆扎,不要像猪八戒的钉耙一样四仰八叉地拖回来。
⑨我就在这最后一批人马中。我们飞奔而去,四散找寻,进入了春天的杂树林。水杉树尚未发芽,硕大的鸟巢依旧显露;白杨树已经亮出了无数新叶,犹如银亮的手掌在翻飞炫耀;香樟树正进入换叶季,老叶与新叶的更替让它释放出奇妙的香气。我一面捡拾枯枝一面谛听着鸟鸣,被做题与考试郁塞的头脑豁然一清。我意识到,在我们紧盯鼻尖一寸处拼命记诵和努力时,这个春天最清鲜活泼的一面已经来临。鸟鸣如口哨唱和,如丝弦密奏,如对歌调侃,喜悦如泉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心。我突然意识到这顿柴火饭的意义,它把一大群被考试压榨得灰头土脸的少男少女释放到这烂漫的春光中,让他们明白,人生除了那一厘米宽的分数条,还有别的出路与意义。
⑩30年后,我们已不记得自己的名次,不记得谁有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不记得彼此的嫉妒与恩怨;我们只记得老师手里飞快旋出的饺子皮,记得烧灶同学鼻尖上的炭灰,记得有人把捆柴火的结香枝条,连同枝条上的黄花绕成一个花环,戴在我头上。我们只记得同学少年,言笑晏晏。
( 1 )围绕着“原野上的柴火饭”,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有哪些变化,请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
“我”的情感 |
野炊之前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兴奋、振奋 |
③________ |
喜悦、轻松 |
野炊之后 |
④________ |
①唯有夏老师一面飞旋一面搓动,一张饺子皮就飞了出来。
②鸟鸣如口哨唱和,如丝弦密奏,如对歌调侃,喜悦如泉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心。
( 3 )文章第⑨段运用了环境描写,试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行走在人生旅途上,你总会走过许多地方。也许,有一个地方,凝聚着你的感动和期盼;也许,有一个地方,记录着你的欢乐和笑容;也许,有一个地方,镌刻着你的伤痛和泪痕……这个地方,会勾起你刻骨铭心的记忆,会牵动你连绵不绝的情思,会触发你褒贬扬抑的议论。每当你从这里走过,你就会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请以“每当我从这里走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