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龙岗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洋近几年来炙手可热 , 影视歌三栖发展,是娱乐圈正在崛起的一颗新星。
B: 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桥梓社区党支部未雨绸缪 , 向居民发放了宣传手册。
C: 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
D: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3、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余晖 惩戒 大相径庭 畏罪潜逃
B: 庇护 炫耀 沉默寡言 杞人忧天
C: 气概 慷慨 莫不关心 害人听闻
D: 温驯 澄澈 刨根问底 神采奕奕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一项是( )
A: “四书”:《论语》《孟子》《春秋》《大学》
B: 屈原或《楚辞》作者被称为“骚人”,后泛指文人,故“迁客骚人”指到各地游玩的文人。
C: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著作《战国策》,这部史书长于议论和叙事,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5、

下面各句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 东西。

③上野的樱花 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 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A: 训练 稀罕 烂熳 支配
B: 经验 奇怪 灿烂 掌握
C: 训练 稀罕 灿烂 支配
D: 经验 奇妙 烂熳 支取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血的教训,使我真正懂得了安全的重要性。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这次江西九江地震,据初步统计,至少200多间房屋倒塌,造成结构性损坏。
D: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将残酷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 《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
8、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怜(mǐn) 推(sǎng) 深(ān) 鞠躬尽(cuì)
B: 吸(shǔn) 腼(diǎn) 惜(lìn) 而不舍(qiè)
C: 性(pǐ) 见(piē) 消(mǐ) 海市楼(shèng)
D: 熟(xián) 尬(gān) 责(jí) 皮开肉(zhàn)
9、下面的人物经历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闹五台山

②大闹桃花村

③大闹野猪林

④拳打镇关西

⑤单打二龙山

⑥火烧瓦罐寺

⑦倒拔垂杨柳


A: ④②①⑦⑥⑤③
B: ④①②⑥⑦③⑤
C: ④①⑥⑦②③⑤
D: ④②⑥⑦①⑤③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联“失马真成福,移山未必愚”取材于韩愈的《马说》与《列子》,化用了“伯乐相马”“愚公移山”的典故。
B: 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C: 古人常言“二十加冠、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耳顺”。
D: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1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展现的画面。
( 2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描绘出“伊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 1 )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画一处。

①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①多获全济________ ②甚________

③见许________有书八千卷________

( 3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宋孝武见对策强直 真不知马也(《马说》)
B: 为叹息 是吾剑所从坠(《刻舟求剑》)
C: 善明母在虏中 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
D: 痛悼怀 往来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 4 )翻译下列句子。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 5 )请用四字短语简要概括刘善明的特征。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生活中要把握好“度”

①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是笼统而简明,西方人能写一篇论文的事情,中国人可能寥寥数语就讲完了。中国语言有时只几个字便彻照幽微,力透纸背,饱含玄机,令人思之无穷,比如“上善若水”。有时一个字便包含了无尽的智慧和韵味,如中国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讲究要把握“度”,这个“度”便令人回味无穷。

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

③若把握不好“度”,事物的结果往往会走向预想的反面。例如,我们讲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如果一味放任自流,让其起全部作用,财富就会越来越集中,造成贫富差距畸大,引起社会动荡,最后还是会影响经济发展。我们讲要更好发挥政府在经济中的调控作用,但如果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全搞行政命令,就会影响经济活力,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关键是要把握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度”。

④若把握不好“度”,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例如,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是好事,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溺爱过度,就可能使孩子学坏,成为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我们平时教育做人要有骨气、有个性,不能逆来顺受,不能低三下四,不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但如果一个人过于清高孤傲就会惹人嫉恨,没有朋友,人至察则无徒。这样,反而不利于他在社会上的发展。

⑤若把握不好“度”,正确的就可能变成错误的。真理和谬误常常只有一步之遥。例如,我们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搞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农村建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尊重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非法剥夺农民土地、赶农民上楼,这就犯了错误。又例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过分干涉孩子的职业选择、婚姻自由,对孩子造成伤害,往往是好心办了错事。

⑥若把握不好“度”,有利的事情就可能变成有害的。例如,生了病要吃药打针,治疗疾病,但如果没按医嘱或没把握好用药的量,本该服一片,你为了早日治好病服了十片,这就会造成药物中毒,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工作勤奋努力是好事,但若不注意劳逸结合,而过度劳神伤身,就会身心疲惫,积劳成疾,结果适得其反。

⑦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度就是分寸,就是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利与害的分界线。把握好“度”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光认识到把握好“度”的重要性,并不一定在实践中就能真正把握好“度”。把握好“度”是一个长期修养的过程,至少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真功夫:

⑧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好“度”,首先必须对所面对的事物有透彻的认识,并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要知道“度”在哪里。这就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事物,研究事物,做到胸中有数,从而找到把握度的节点。

⑨要有超越功利的境界。这就是说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不能有私心,不能怀着个人目的去处理事物。人一受到功利的影响,必然会偏离事物原本的真相,必然不能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把握好事物的度,从而失之无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困难所惧。有了这种淡定的境界,才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允执厥中”,不失其度。

⑩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是学问,是智慧,它没有秘诀,是说不出、写不来的;说得出的、写得出的就不是它了。这种智慧是人的学问、实践、天赋、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这种智慧是在实际生活的挫折中积淀和磨练出来的,是反思失败中悟出的,是苦难对人的回报。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如是也。

⑪总之,所谓“度”,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恰到好处。正如司马相如形容绝代美人那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如果对“度”把握到这个程度,那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 3 )请分析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4 )请结合文意,简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自己是如何把握好“度”的。

课外阅读。

三游华山

贾平凹

华山是天下名山,我在西安住了十多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一次。

今年四月里,筹备了好些天,终于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日子去了。一到华阴,远远就看见华山了,矗立群山之上,半截在云里裹着,似露非露,像罩了一层神光灵气。趋着那个方向走去,越走越不见了华山,铁兽似的无名群山直铺了几里远的凉荫,树木一片一片的。偶尔从树林子里漫下一条河来,河里却全部没水,满是石头,大的如一间房的模样,小的也有瓮大的,盆大的,枕大的。颜色一律灰白,远远看去,在绿树林子之下,白花花的耀眼,像天地之间,忽然裸露了一条秘密,这便将我吸引过去。置身在那里,先觉得一河石头高高低低,密密疏疏,似乎是太杂乱了,慢慢地便看出它乱得有节奏,又表现得那么和谐。本是一片死寂的顽石,却充满了运动和生命,这使我惊奇不已,高兴得从这块石上跳上那块石头,从那块石上又看这块石头的阴、阳、明、暗,不停地在石隙之间跑出没,竟没有再往华山去,天到黄昏便返回了。

到了五月,我又去一趟华山。直接搭车在桃下站下来,步行了七里赶到华山入谷口,忽见工业谷外有一处院落,很是好看,便抬脚进去,才知道这是华山下名叫“玉泉院”的寺庙。院内空寂无人,数十棵几搂粗的大树,全部遮了天日,树下的场地上,有着深深浅浅的绿,如铺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坐上,仰头看见大阳在树梢碎纸片大的空隙激射,低眼看身下的绿,却并不是苔藓,是一种小得可怜的草,指甲盖般圆,裂五个七个瓣,伏地而生,中有数十个针尖大小的花蕊,嫩黄可爱。用手去抠草不能抠起,手却染成浅绿。这小草一棵挨着一棵,延续到草场边的斜砖栏上,几乎又生长在树的根部,如汗毛一般。我太喜欢这种环境了,觉得到了最好的地方,盘脚坐起,静静地听自己呼吸。忽见后边的朱红方格门推开了,出现几个游多。再看时,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我就这么坐着,神静身爽,竟不觉几个小时过去,起来看天色不早,就又搭车返回西安。

两次华山来,却未登山而归,友人都笑我荒唐,我只笑而不语。到了六月初,又邀我的一个学生再次去华山,终于进了谷口,逆一条河水深入。走了三里,本应再走十里便可上山了,河水却惹得我放慢了脚步,后来干脆就在水中列石上坐下。水很明净,河底石予清晰可见,脚伸进去,那汗毛上就显出一层银亮亮的小珠儿,在脚下形成无数漩涡,悠悠而去。青石板很多,水从上流过,腻腻的软着身子,但遇着一块仄石了,就翻出一朵雪浪花,或在下出现一个空轴儿的漩涡。河里没见到鱼,令我很遗憾,到了拐弯处,水骤起小潭,有几丈深的,依然能看到底。捡些小片石丢去,片石如树叶一样,先在水面上浮着飞,接着就没进水,左一漂,石一漂,自自在在好长时间才落水底。

这么又玩了半天,学生催我赶路,我说:“回吧。”他有些疑惑了:“你这是怎么啦?三次上华山,都半途而归?”我说:“这就蛮够兴趣了。”学生说:“好的还在山上哩!”我说:“是的,山下都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学生便怨我身懒。我说:“不。要是身懒,我能年年想着来吗?能在今年连来三次吗?之所以几年里一直不敢动身,是听别人说得多了,觉得越好越不敢去看。如今来了三次,还未上山,便得了这许多好处,若再去山上,如何能再享用得了?如今不去山上,山上的美妙永远对我产生吸引力。好东西不可一次饱享,慢慢消化才是。花愈是好,与人越亲近;狐皮愈美,对人越有诱力。但好花折在手了,香就没有了;狐皮捕剥了,光泽就没有了。”学生说:“那么,这是什么道理呢?”我说:“天地大自然是知之无涯的,人的有限的知于大自然永远是无知,知之不知才要欲知。比如人之所以有性格,在于人与人的差异。好朋友之间有了矛盾,往往不在大事上,而在于小事上伤了和气。体育场上百米跑,赛的其实并不在于百米,而是一步的距离。屋内屋外,也不是仅仅只一门之隔吗?可以说,大自然的一切奥秘,全在微妙二字,懂得这个道理,无事不可晓得,无时不产生乐趣和追求。”学生点头称是。两人一路返回。学生很乐道此游,要我下次上华山,一定要邀他同往,并要我将所说的道理写出送他。

(摘自《贾平凹游记精选》)

( 1 )正如作者所言,大自然的奥妙,全在“微妙”二字,那么对于登山而言,其微妙之处是什么呢?

( 2 )“一条曲径,直从那边花坛旁通去,不知那里又有了什么幽境,只见那路面碎石铺成,光影落下,款款如在浮动。”下面诗句中创设的意境与上句相似的一项是(   )。

A: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B: 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原来我也很棒

要求:①按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个人身份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拜托小姐”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