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沙新南方语言文化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读了《愚公移山》之后,我不知它的寓意是什么?
B: 周亚夫执行公务的方式,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可借鉴的地方?
C: “和而不同”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D: 这些译本有不同的中文书名,如《昆虫的故事》《昆虫故事》《昆虫记》等。
2、

下列语段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016年的5月,被钱钟书先生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的杨绛先生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将永远记得她说的,“读书不是为了拿文或发财,而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得情趣会思考的人”;我们将永远记得她写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我们将永远记得她思的,“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A: pín zuò lán màn
B: pín zhuò lán wàn
C: píng zuò lán man
D: píng zhuò lǎn màn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们学校打篮球的水平实在高,我们甘拜下风
B: 放暑假了,李明参加了旅行社组织的“海南三日游”活动,他那被晒黑的饱经风霜的脸,让人联想起亚热带的阳光。
C: 对犯错误的同学,我们应真诚地帮助他,不能讳疾忌医
D: 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 , 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起来。
4、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妙手偶得 沁人心脾 温文尔雅 冥思苦想
B: 不屑置辨 锲而不舍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C: 坦荡如底 揠苗助长 浮想连篇 惴惴不安
D: 彬彬有礼 葱笼茂密 不折不绕 急不暇择
5、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无数的城市历史告诉我们,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②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③厮杀声依然回荡不已的古罗马角斗场,蛛网般交织的威尼斯水巷,清冽蔚蓝的多瑙河,清秋远村旷野平芜的圆明园废墟,横亘万里烽火连绵的长城……④城市是复杂的,可是往往也如此简单。⑤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就蜿蜒在城市的每一方土地、每一片草坪、每一道天际轮廓线……

A: “复杂”“简单”“交织”“平芜”均为形容词。
B: “回荡不已”“清冽蔚蓝”“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均为联合短语。
C: “城市的记忆不是历史教科书中枯燥的数字和资料,而是活生生存留于城市空间和时间中的生命的热度、岁月的痕迹、文化的积淀。”此句为转折关系。
D: 本段文字的正确语序应为②④③⑤①。
6、选出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商行政部门在这次打假行动中,共没收了三卡车假货,从假百货到假食品无所不有,令人叹为观止
B: 人生如戏,充满讽刺,在拥有时忘却珍惜,在失去时渴望拥有,没人可以真的大彻大悟
C: 当李老师走进教室,各种嘈杂的声音戛然而止 , 让人感觉到入了无人之境。
D: 你都十几岁了,怎么还不懂得人情世故
7、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从成都创建“最适合新生活的宜居城市”以来,市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B: 流沙河老先生经过孜孜不倦地研究,创作出了《白鱼解字》等训诂学专著。
C: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的现状,我们对环境污染问题决不能置之不理
D: 蜀锦博物馆里,师傅们为了织出精美的蜀锦正在织机上忙碌地抽丝剥茧
8、“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家中,悬挂着一幅郭沫若创作的书法作品《赠钱学森》,下面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
B: 秀美而不失骨力,流畅而又疾徐有致。
C: 采用楷书书体,中正平稳,浑厚大气。
D: 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展现书者风范。
9、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的一根长枝低垂伸展,好似一位殷勤的主人伸出手臂在迎接远方来客,招手致意。

②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

③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④玉屏楼文殊洞顶上,有一棵破石而出、寿逾千年的古松。


A: ②①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①③
10、

小刚因为妈妈的每天叮嘱而心烦,与妈妈顶撞起来。作为小刚的好友,你知道后该怎样劝说?请选出下列语言表述不得体的一项( )

A: 她这是唠叨,你全当没听见,走你的。
B: 你妈妈是为你好,做孩子的就应该体谅啊!
C: 你妈妈这样做,是对你的爱,你要理解她。
D: 你有妈妈在身边叮嘱你,多幸福啊!哪像我,妈妈还不在身边呢!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②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关城:指潼关。②砧(zhēn)声:捣衣声。

( 1 )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词交代了送别的时节,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氛围。
( 2 )诗中既有离别之情,更有劝勉之意。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诗中有怎样的劝勉之意。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上吊)死状。大骇。逡巡(因有所顾虑而排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祸患)之,亦可笑矣。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屠思狼所者肉 欲:________

②既走,又之 从:________

( 2 )这个文段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此段中的狼是怎样死的?这则故事和我们课内学过的《狼》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十三岁男孩的忧伤

儿子桑岩和同学去爬山,出了点小事故,左腿小腿骨折了,在骨科医院治疗。

这是桑岩长这么大,第一次因受伤住院,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带着各种营养品和水果。我和老公也轮流值班陪着他,每天想办法给他做可口的饭菜。

家境富足,这个时候更想让孩子享受到好的照顾。

那天中午,我开了车带着从家里煲的冬瓜排骨汤赶到医院时,病房里静悄悄的,桑岩旁边的病床空空荡荡的,只有桑岩在,老公在我快到时赶回去处理公事了。

我把冒着热气的排骨盛出来,这是桑岩从小最爱吃的,每天都吃不厌。但这次,他却并没有表现出我熟悉的热情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说:“妈,以后你别给我送饭了,我想吃医院的饭菜。”“怎么了?”我有些诧异,“医院的饭菜做得那么粗糙,哪有家里的可口?”

桑岩却并不回答我,又说:“你也别让那么多叔叔阿姨带着东西来看我了,好吗?”

我有些愣怔,看着他——我在这个十三岁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我轻轻问他:“告诉妈妈,为什么呀?”

桑岩犹豫了一下,转过身指指旁边的床位:“因为我不想让那个哥哥心里难受。”

桑岩旁边的床位,有个比他大两三岁的男孩,小腿粉碎性骨折,已经住院半个多月了。我不知道桑岩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我问:“哥哥为什么会难过?”

“因为……”桑岩说,“你知道吗?他没有妈妈,他爸爸在工地上班,都没有时间照顾他,工地上的人有空就轮流来陪他,但是没有人给他带好吃的,他只能吃医院的饭。妈妈你看,他的柜子里面都是空的,连一盒牛奶都没有,可是你们什么都给我买,他看了,心里一定会难受的。以后我和他一起吃医院的饭,我陪着他,他就不难过了……”

我的心也不由得柔软起来,因这个十三岁男孩的善良——这些天,我只顾着他,心疼他的伤,担心着他的恢复,全力以赴地照顾他,却忽视了他旁边那个跟着父亲在工地上受伤的少年和他的处境、他的感受。我忽视了我们对桑岩如此丰富的宠爱,会让同样在病痛中孤单的男孩更加孤单,或者会自卑、伤感……桑岩一定是捕捉到了他的目光,那目光中一定流露出了这样的感受。

可是,我还是不愿意为此委屈儿子。于是我说:“那以后我多做一些,你和那个哥哥一起吃好吗?你的那些东西,也可以分一些给哥哥……”

“不好。”桑岩打断我,“妈妈,这样他会觉得我们是可怜他,我不想那样做,如果是我,我也不会要别人可怜。妈,你就让我吃医院的饭吧,挺好的。”

我的视线忽然就模糊了,然后,我伸出手轻轻拥抱了儿子。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孩子。

桑岩还不懂得太多大道理,甚至不谙世事,但是他本能地知道:善良就是不在病痛面前炫耀健康,不在贫穷面前显示富有,哪怕只是在一顿简陋的饭菜面前。

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成全他的善良呢!

( 1 )文章标题为“十三岁男孩的忧伤”,请结合文意指出“十三岁男孩的忧伤”的具体含义。
( 2 )请简要分析文中划线词语的具体含义。

①我在这个十三岁的男孩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些柔软的忧伤

②我忽然视线模糊了,然后,伸出双手拥抱了儿子。

( 3 )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 4 )第⑮段“我很惭愧,我在这一刻看到了我的爱是多么自私和狭隘,已经是成年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对于善良的感知,还不如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请结合文意和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善良的感知”的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助力“人造太阳”早日发光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上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已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⑪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们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
B: 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自然能源、核能都有用尽的时候,这是要制造“人造太阳”的原因。
C: 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一定会产生核泄漏。
D: 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通过核聚变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
(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 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C: 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D: 整篇文章按照逻辑顺序先后写了人造太阳建造的现状——人造太阳建造的原理——建造人造太阳的原因——人造太阳的优点。
( 3 )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题目:《走进初三》
②撇和捺互相支撑就成了“人”,在人生的历程中常常离不了他人的支撑。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常向人倾诉;在急风骇浪的时候,常需要有人帮扶。在时间的流逝中,总有人是你最想依靠的。
请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太阳在下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