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嘉兴前进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飞(cuàn) 胆(qiè) 怒(zhèn)
B: 叫(hào) 蜿(yán) 笨(chǔn)
C: 翠(fěi) 飞(mò) 呻(yín)
D: 苍(máng) 火(yàn) 寂(mò)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 在教育部向社会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当前,全国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
D: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3、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⑤春雨如丝。

A: ⑤①②④③
B: ⑤②④③①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①④②③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殉职 腼腆 纵横决荡 浮想连翩
B: 揶揄 婉惜 毛骨悚然 名副其实
C: 噩耗 仓皇 神采奕奕 眼花缭乱
D: 喧泄 希冀 坦荡如砥 不屑置辩
5、

对下面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A: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B: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只是写出了梧桐深院的清冷秋景。
C: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D: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 “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C: 羊城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D: 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7、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二自然段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树立“箭靶”。
B: 从这两段摆出的事实可看出,作者将揭露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
C: 本文列举了“两年以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表现了自己的忧虑。
D: 这两段文字用了先摆敌论据,后摆敌论点的写法。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韩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进入中国,吸引了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
B: 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以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为主。
C: 南昌十中高考替考事件曝光,教育部表示坚决打击高考替考等各类违法行为。
D: 两个中学的老师也参加了这次教学基本功竞赛。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B: 《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C: 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艰难地越过月台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与“我”对父亲的同情。
D: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
10、某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 至乐无声唯孝悌
B: 流觞韵事足千秋
C: 来听渔鼓唱前朝
D: 愿无忘名士风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古诗阅读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批注:“胡为乎中露”和“胡为乎泥中”两句一字之差,但“露”和“泥”互为补充,写出了不归者天黑尚在劳作的辛劳,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悲苦与怨愤。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批注:



( 1 )这两首诗歌内容单纯,直抒胸臆。《式微》围绕“________”字展开自己的倾诉,而《采葛》则围绕“________”字反复咏叹。
( 2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这种形式带来了特殊的表达效果。请仿照《式微)画线句批注,给《采葛》画线句做一个赏析式批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晖同县张堪有名称________

②乃晖臂曰________

③举手未敢对________

④子孙窃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妻子托朱生

A: 属予作文记之
B: 晖堪先达
C: 残年余力
D: 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 4 )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在手腕上的表

①小时候,由于个头过于矮小,那份自卑让我变得孤僻内向。父母担心我长期下去会得忧郁症,所以变着法儿地想让我走出家门。

②有一天,父亲故意把我带到门外,然后偷偷锁上家门,借故先离开了。那些孩子过来招呼我和他们一起玩,我却没搭理他们,他们就对我说了一些难听的话。

③我气急了,捡起地上的石块儿朝他们扔过去,正巧砸中了一个小孩的头,他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受伤孩子的家长找上门来,与父亲理论。父亲自知理亏,小心地赔着不是,还赔了不少医药费。

④我不安地蹲在墙角,等着父亲的责骂。可是,父亲并没有责怪我,我只是听到了他很沉重的叹息声。那两声叹息,就像两根毛线,缠到一起,纠结成一个无法解开的疙瘩。

⑤我是一个问题孩子,我也想打开自己的心,可是我做不到。我害怕这个世界,害怕闪电,害怕陌生人的眼睛,甚至害怕自己的影子,我宁愿锁上房门独处。

⑥老师对父亲说:“孩子哪儿都好,就是太孤僻,几乎从来不与别的孩子交流。”老师没有“灵丹妙药”,父亲亦无计可施,叹息的声音越来越沉重。

⑦生日那天,父亲破例给我买了一个礼物———足球。对于我们家来说,这真是一个很奢侈的礼物。我却表现得不那么惊喜,因为足球要好几个人踢才好玩,而我只有和我自己的影子踢,它是我唯一的好伙伴。

⑧父亲的良苦用心我倒是懂得,只是我很难走出拥抱世界的第一步。父亲开导我说:“个子矮怕什么,这并不代表你就比别人差。”

⑨父亲拿出一支圆珠笔,轻轻地在我的手腕上画了一块表。然后对我说:“你看,这画在手腕上的手表,虽然不动,却不耽误时间在走。”

⑩当时,我傻,没听懂父亲的意思。父亲摸摸我的头,接着说:“孩子,你就是这块画在手腕上的手表,你停留在自己的时间和世界里,不知道外面是什么天气、什么样的景致。我希望有一天,送你一块真正的手表,那样你就能和世界同步了。别忘了,这个世界不光只有你自己,你要融进这个世界,才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⑪我知道,父亲送我足球,给我画手表,都是想让我走出自己狭小的世界。我想,既然可以不再怕自己的影子,那么也可以不再怕那些活生生的人啊。仿佛被点破了一层窗户纸一样,我开始试着与别人交流。从向同桌借一块橡皮开始,到帮助别的同学讲一道习题,我发现,当我主动与他们交往时,他们不但没有排斥我,反而给了我极大的热情,就像那红彤彤的阳光,泼了我满满的一身。同学们不再把我当作孤僻的“怪物”,我又重新回到了阳光里。终于懂得了,不管疼痛还是快乐,都不该一个人。要学会承担和分享,有人与你承担疼痛,疼痛就减轻了一半,有人与你分享快乐,那快乐就成了海洋。

⑫我拿出足球,和伙伴们一起奔跑在草地上。那刻,我感觉到了快乐的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原来,生命可以以这样的方式绽放的!

⑬又一个生日到了,父亲依然没有给我买来一块手表。我学着他的样子,在自己的手腕上画了一块手表。父亲看到,摸摸我的头说:“这个假手表,不会动啊。”

⑭“不,爸爸。它在走动,不信你听。”我把手腕送到父亲耳边。

⑮“嗯,是在走动。”父亲应和着我。

⑯我们绝非掩耳盗铃,我真的听到了它在走动,走得不疾不徐,不卑不亢。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1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中的“灵丹妙药”是指能让“我”走出孤僻的好办法。
B: 文中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结构上照应开头、点明中心,内容上总结全文。
C: 父亲通过送“我”足球、给“我”画手表,鼓励“我”努力学习,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
D: 本文第⑪段画线句子中的“怪物”本意指怪异的物种,由于“我”的性格孤僻,行为怪异,所以被同学们称为“怪物”。
( 2 )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那两声叹息,就像两根毛线,缠到一起,纠结成一个无法解开的疙瘩。

( 3 )文中的父亲变着法儿的让孩子走出孤僻,就是他默默的陪伴与付出,终于唤醒了孩子。正是父亲这份深沉而伟大的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无数孩子徒步前行的道路,世间因父亲而精彩。请拿起手中的妙笔结合实际抒写自己对父爱的赞美之情,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忆萧乾先生

舒乙

每次走进萧乾先生的书房,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觉得萧乾先生活得很潇洒。

一般的知识分子,活得没有那么潇洒,或者,反过来说,别的人差不多都活得挺苦,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绷得紧,生活也比较单调,漫什么乐趣。

但是,走进萧乾先生的家就不一样。萧乾先生在外面永远是西装革履,整整齐齐,一副绅士派头,但是在家里,爱趿拉着鞋,也就是说,一双老布鞋,不好好穿,踩着后帮,趿拉着走,舒服。衣着也随便,以宽松为好。并且强调,这是在自己家里,要着便装,怎么舒适怎么来。他可以最洋,也可以最土。

萧乾先生的家,表面上看,极乱,极拥挤,到处是书,是东西,没有下脚的地儿。但是,萧乾先生心中有数,要找什么书或者东西,手到擒来,一点都不费劲儿,准知道藏在哪儿。政府一再劝他搬家,换一套大点的宽敞的公寓,建议了三次,都被萧乾先生拒绝。不搬,坚决不搬。搬一次家,少说一年之内,绝对找不着要用的东西,故而,到死也不搬。

地方小,不光不碍事,逢年过节,反而要张扬一下,拉几根绳子在头上,把世界各地朋友们寄来的贺年卡都张挂起来,五颜六色,像万国旗,客人一进门,先吓一跳,这就是萧乾先生的潇洒!

萧乾先生有许多小发明。譬如:书桌上有倾斜的板子,颇像制图版,省得老低头,防止颈椎病;把各种废药盒码在桌边的小板上,左右两行,放眼镜,放别针,放小工具;头上有专门的绳子挂着各种正在写的文稿,一抬头就能找着。这么一来,萧乾先生的书桌很像一只大刺猬。体积扩大了许多,张牙舞爪,处处都是机关,可是真实用啊。

客人坐下之后,谈得兴奋了,萧乾先生会出其不意地问:喝什么酒?是威士忌?白兰地?还是黄酒?他要边喝边谈,而且不就东西,白嘴喝酒。拿出两个小杯子,各倒半杯,边喝边聊。

冬天,在室内,萧乾先生穿得很多,把羽绒大衣披在肩上,难道暖气不够吗?非也,通向阳台的门,是半开的,是要通风吗?非也,说小乌龟呆在阳台上,怕它冻着,开着门给小乌龟一点温暖。

其实,乌龟是冷血的,根本不怕冷。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

萧乾先生有才华,而且勤劳,这样的写家写的东西注定又好又多。

冰心先生曾当面对萧乾先生说:“你真能写,哪都有你的文章,我篇篇都看。你真是快手!”萧乾先生的确很勤快,他的散文常呈系列,有居京散记系列,有留英系列,有二战回忆系列等等,都可以自成体系,单独出书。

萧乾先生的夫人文洁若最想翻译《尤利西斯》,因为它最难译。有萧乾先生合作,使她终于下决心开始啃这块硬骨头。

他们给自己定了“纪律”,在家里开办了“家庭翻译作坊”,是标准的夫妻店,规定每天翻一页原文,翻不完不睡觉,外带要做完那页上的所有注解。注解多得不得了,全是译者自订自拟的,有六千多条。有一幸正文是三万字,注解也是三万字,了不得!为此,两个人都废寝忘食地干,早上五点就起床,醒不来就上闹钟。二人接力,文先生先草译,萧先生接棒,做文学润色,宛如二度创作,一干就是一天,整整四年,此时萧先生已是八十岁老翁,而且只有一个肾。

萧乾先生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有时一天能得一万多字。就这样,萧先生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上半叶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的。

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国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二十年前,出版家协金决定给老编辑家常君实先生和赵家壁先生颁奖。这二位在中国现代出版事业上有着杰出贡献,可是偏偏被人渐渐淡忘。此消息一出,萧乾先生立刻在《人民日报》上著文。他说,这次授勋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为全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因为它表彰了一辈子默默无闻专替别人做嫁衣的无名英雄,树立了最可敬佩的榜样。此评论一出,立刻引来一片叫好声,只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想说的话,代表了大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伸张了正气。

萧乾先生一次在巴金先生的创作成就展上即席讲话,他说:“我也要努力讲真理”,他不无幽默地笑着补充道:“不敢保证我一定不讲假话,但我要尽量不说假话”。表现了一位长者的大胆、机智和实事求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坛上最活跃人物之﹣﹣萧乾先生吧,记住他的微笑,还有他的慈悲和博爱。

(选自2011年第1期《中国散文家》有删改)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 )文章开篇简洁明了,突最了萧乾先生潇洒的特点。品读3﹣7段,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潇洒的特点还体现在他生活的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 3 )散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本文第三段就如实地展现了萧乾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阅读本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种写法?对塑造萧乾先生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 4 )点滴的生活细节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平实质朴的语言包含着作者对萧乾先生的无限深情。你如何理解“萧乾先生不仅活得潇洒,而且心是热的,热得不得了”这句话的含义。

( 5 )恰当的使用修辞能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舒乙先生善于运用修辞技巧来塑造人物。本文语言丰富鲜活,温暖而有味道。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加以简要分析。

我说过这样的话: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 6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一位特殊人才,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有着巨大的穿透力,故而认识深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此句独立成段,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段话在结构上的作用。

( 7 )余秋雨曾说:“像城头飘来的歌,像枝头栖息的鸟,我们迟早都会消失,唯有善与爱才能永恒。”萧乾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却留给了我们恒久的记忆。纵观全文,请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谈谈萧乾先生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答出两点即可)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就读学校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后来你对我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