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镇紫荆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是一致韵,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B: “别在那儿偷偷笑了!”属于祈使句。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作者司马迁
D: 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匆匆》《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800万左右。
B: 杨绛先生在文学语言方面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C: 今年传奇欧美音乐界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100周年诞辰。
D: 5月21日,2016年世界羽毛球团体赛尤伯杯在江苏昆山落幕,使中国羽毛球女队击败韩国队卫冕成功。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衷心祝福。
B: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 9月23日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
D: 张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创办一流中学的好建议。
4、

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句是( )

A: 既然是汉语,就与汉民族、中华民族紧密相联。中学语文要不要突出民族传统?我以为是无须设问的。
B: 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为了民族的利益,两岸应尽快携起手来。
C: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
D: 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5、选出下面译句有错的一项( )
A: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译: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B: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C: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D: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溪岸的形状跟犬牙相比还差一些,也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6、选择正确句意( )

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A: 表现小弗郎士对普鲁士兵的憎恨。
B: 表现小弗郎士的心理有了变化。
C: 表现小弗郎士成为了一个爱国的孩子。
7、

对下面几句诗的韵脚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 台、来
B: 哀、雨
C: 哀、台、来
D: 哀、台
8、

对复句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并列关系)
B: 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才会相信。(假设关系)
C: 既然大家已经同意了这个方案,那就开始实施吧。(因果关系)
D: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条件关系)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金砖合作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它找准了合作之道。
B: 十九大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重要部署,落实到一个个报告、一项项法案中,凝聚成亿万人民的共识和力量。
C: 主席鼓励科研人员推动中国创造向中国制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D: 不可不否认,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10、《水浒传》中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的是( )。
A: 晁盖
B: 卢俊义
C: 公孙胜
D: 宋公明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以下小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①商略:酝酿,准备。②天随:晚唐隐逸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融情于景,燕雁无心,数峰清苦,都是词人飘泊清苦生涯的写照。
B: 下片前两句是说词人打算追随陆龟蒙的脚步,实现自己的救国梦。
C: “残柳参差舞” 写残柳舞动时虽参差不齐,但仍随风舞动,苍凉而悲壮。
D: 全词表达了姜夔“过吴松”时“凭栏怀古”的心情,委婉含蓄,苍凉悲壮。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开头两句写燕雁,暗喻词人纯任天然之意和飘泊江湖之感。
B: 上片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数峰之清苦无可奈何反衬人之万千愁苦。
C: “残柳参差舞” 这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
D: “今何许”是囊括词人面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的一大反诘,充满哲学反思意味。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亦忧 进:________

吾谁与归:________

数年之后 是:________

或请重法以之 禁: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B: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C: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D: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安用重法邪?

( 4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①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忧乐观。

②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________(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严明

几年前,在我都有了孩子之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安徽探家,父亲似乎在不经意间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父亲在蚌埠读师范时,暑假都会回家里干各种辛苦农活。通常在开学前启程的那天早上一定会是这样的场景:父亲收拾好书本行李,与家人一起匆匆吃早饭,然后我的爷爷蹲在墙角抽着旱烟,缓缓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钱来,交与我父亲,那是他新学期一切所用——学费和生活费。父亲会默默接过钱,收好,拎起行李辞别家人,去邻县坐火车返回学校。

可偏偏在最后一学年的夏天家中极其困顿,父亲也心知肚明。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劳作后, 开学返校的日子还是来到了。一家人吃完早饭后,爷爷蹲在墙角抽烟,父亲开始整理行李, 等待随后的场景出现。可是随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爷爷低着头一直抽烟,一言不发。场面在一点点凝固,时间在一拖再拖。父亲知道家中肯定已是实在拿不出一点钱来了,便跑到生产队的田里扒了五个山芋回来,打开棉被包裹进去,再把被子捆扎好,背起出了门。

父亲说,因为没钱买火车票,他在火车站等来火车后,等列车员关了车门、车欲开出时才扒上车门位置,面朝外,侧背行李,双臂各扣住两侧的立杆死死不放,一路熬到蚌埠。其间途经淮河大桥时,还遭遇铁路工人用水管喷水,他只知道紧闭着眼,死死揽着门杆不放。到了蚌埠站,想沿着铁道走出站的父亲还是被工作人员揪住,带回了值班室。直说没钱买票回学校,车站的人不信。打开行李搜,看到那几个山芋。车站的人一时无语,最后说了三个字“你走吧”。

真不知道那五个山芋父亲吃了多久,不知道他如何面对那学期的所有问题…… 听完故事,我真有彻骨的悲!

甚至有些纳闷:父亲跟我讲过那么多故事,这么惨绝的故事为什么不早些拿出来教育我这个浪子呢?竟然还有“保留曲目”。后来细想,之前父亲的故事都是关于应对困难、劝人节俭之类的,听故事的时候我还小,那时日子也并不好过,总觉得我还没有尝到甜的时候你让我忆什么苦呢?所以那些励志故事我是不太能听进去的,只愿想着努力摆脱。

而这个故事不同,这一则是关于绝望。

前些年,我自己的所谓“摄影事业”连年徘徊,养家糊口、生存发展这些里里外外的事常令我一片茫然。努力、坚持这些话其实根本无需再用来劝勉我,那是我一直的选项。现实早已教训我,纵然你觉得跟什么事业是天生一对,一直坚持,也未必能一路好走。现实不一定只让人咀嚼苦难,还可能让你吞咽绝望。我们可能会走到一个怎么也过不去的境地,眼睁睁地与绝配走入绝境。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绝地求生”。艺术本来就在最疼的地方,我们只能心甘情愿感受它、始终信它、一直陪它。

我觉得这是个好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家族史话将来讲给我的孩子听。它制止了我渴望回报的焦急企图,它再一次刷新了我对苦难底限的猜想,清晰了我对困难的预判。真的可以更纯粹,一如父辈赤贫的过去,如我儿时赤条条的奔跑。我不会再怕回忆,只怕记忆不够清晰。终于明白,父亲摊开被褥坦然出示的那几个山芋,与我一样,都是那片土地所出。那里是我们清晰的来路,是父亲可以告诉我的最后的底牌。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讲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 2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从内容、写法、修辞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请自选角度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批注。
( 3 )“父亲”给“我”讲这一则关于绝望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 4 )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本文选择最佳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A.父亲的故事 B.五个山芋 C.父亲的底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中国珠算

①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l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l,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插图记载是上l珠;午荣的《鲁班经》是上2珠,下5珠,除此之外,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l0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并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失约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增二”,后来渐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八一下加二”等口诀。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4句“古括”上,添注了32句新口诀。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九归口诀36句,之后丁巨的《算法八卷》,其中也有“撞归口决”。就这样,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到了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纷纷努力,先后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算盘的应用领域。

⑤这些努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借助珠算盘这个简单的工具,算术这门本来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学问在大众中迅速而空前地普及开来。计算,已经不再是有知识的人才能掌握的高难动作了。现在,只要能背下珠算法口诀并辅以一定时日的拔球练习.即便是不懂算术原理的粗汉,照样也能完成加减甚至乘除等复杂的日常计算。

⑥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盔民问,常会听到“金算盘” “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⑦简简单单一副算盘,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王渝生,选文有删改)

( 1 )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珠算?请简要回答。
( 2 )文章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词“大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 3 )文章第⑥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生活中传递的现象很多,如传递火炬、传递爱心……传递的方式也多样,这一切都给你诸多感受和启迪。传递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过程。也许你曾经是现在仍是传递的组织者,或是参与者。请以“传递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幽灵染色体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