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泰宁县龙安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B: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不少人生的真谛。
C: 我的故乡就是被温家宝总理称誉为“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工业名城柳州市。
D: 学校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之后,校园掀起尊师重教,团结互助的风气,面貌焕然一新。
2、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物(推究) 有于此(可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家(整治)
B: 知(获得) 领(明白,理解) 不知所(处理)
C: 事(发生,引起) 谈(清淡的) 国(治理)
D: 之于四海(推广,延伸) 手旁观(藏在袖子里) 养(在学问、品行方面学习和锻炼)
3、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B: 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C: 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 , 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D: 老王在公园里边喝茶边哼着小曲,一幅怡然自乐的样子。
4、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 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奏出美妙的乐章。
C: 林子里候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早已耐不住性子,径自开了起来。
D: 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5、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学生成绩优秀,应该归咎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 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
C: 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D: 九年级开展了“爱我东坡”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恐/辉煌 谰语/色彩斑亡群/蜻点水
B: 诵/安/大有为人知/屡见不
C: 头/复/乌烟 乎不同/目光
D: 红/窝/然勒功 蔼可亲/心平气
7、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竹,是上天赏赐南山的肺,吐纳氧气,滋生水汽,

①泻进山脚下的尘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 ①③④②
B: ②④①③
C: ④③①②
D: ②③④①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公将战”“公将鼓”“公将驰”中的“将”字传神地刻画了鲁庄公急躁冒进、驽钝鄙陋的形象。
B: 本文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他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详察敌情,是以弱胜强的关键。
C: 本文剪裁详略得当。文章详尽地叙述了交战双方的对峙与交锋,而对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则写得比较简略。
D: 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如写乡人的劝阻,就衬托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10、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
 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
 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
 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
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 ①⑤②③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④②③①
D: ⑤③④②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淮村兵后①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释】①南宋时,金兵曾一再侵占淮河地区。戴复古,宋代诗人。

( 1 )诗中“无主”、“茫茫”两词起到什么作用?用了什么手法?

( 2 )诗题是“兵后”,全篇却以写景为主,没有一个“兵”字。诗人借助这些景物想要突出的诗歌主旨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不解此意。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 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不解此意 ②积雪始晴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 3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艳遇黄栌

①其实,我是奔着红枫去的。

②学校对面的凤凰山公园,有几株高大的枫树。春日里见过它们开花的模样,楚楚可怜的一簇簇小花,几乎被叶子淹没。当初就对枫树说了:亲爱的,我等你盛装那一天。

③眼见得秋凉了,揣测那树应是别有一番景象了,遂直奔我的枫树而去。

④远远地瞄见一团黄绿的云,全不见半丝红意。“好慢的性子!竟不见我都穿上厚毛衫了吗?”

⑤再去,它说了声“稍后!”

⑥又去,它说了声“抱歉!”

⑦俗务劫了我。那也忘不掉迎上穿越风凰山公园来上班的同事问一声:枫红未?

⑧一夜西风紧。想那枫叶再不红就见鬼了!慌忙着了艳装,唤了伙伴,去会那枫。

⑨——鸣呼!那枫,竟已残了!

⑩遍地枫叶,黄稠红稀。勤快的环卫工,将它们扫成了一堆一堆。再举头看那枫树,稀稀落落的枫叶,未及红透,已然焦枯。恍然忆起一个爱好摄影的朋友说:去香山拍红叶,要碰运气,就算你在香山附近租个民居一住半个月,那也可能错过了枝头红叶——霜来方红,风来即落;风来霜不来,只能拍遍地黄叶;就算风不来,叶子经了霜,也会无风自落!所以,枝头红叶的“完美时间”,可能仅有几小时,而这几小时,又可能是在夜间……

——不用问,我错过了枫树几小时的“完美时间”。

然而,且慢!那边怎会有夺目的一树橙红?

奔过去,我认出了它——黄栌!

它是黄栌!叶片俏丽、叶脉风致的黄栌!夏日里,我折了一枝枝叶青翠的黄栌,插进瓷瓶中,半个月后发现,它竟然生了根!慌忙将它请到一个玻璃瓶中,赏它诗意的叶,诗意的根。

我和伙伴顾不得在一旁锻炼的老者如何讶异,只管纵声欢呼!

我说:我怎么不记得往年看到过如此绝色的黄栌啊!它一定是来补偿我们的!它说——枫叶辜负了你,那就让我“给你点点色看看”吧!

那黄栌,可真敢用色!它把橙黄、杏黄、铋黄、柠檬黄和朱红、水红、嫣红、玫瑰红悉数大胆地涂在自己身上。我听见它用挑逗的口气说:君喜色?我色丰!“色丰”是“艳”啊!嗯,它绝对担得起这个字。

想起木心所说:像是隔年要作废一样,“秋”滥用顺色了——-树上、地上、红、黄、橙、赭、紫……挥霍无度。这树岂不是疯了!这秋色明明是不死活地豪华一场……

是的,树疯了!我们也疯了!

我对镜头前的伙伴说:快摘一片叶子!

㉑看它如情书——好极!

㉒嗅它如花朵——好极!

㉓听它如仙乐——好极!

㉔吻它如婴孩——好极……

㉕怎么着都是根好!

秋叶开,比春花盛开更惹人礼赞、引人折腰呀!它不似春花点缀枝头那样左斟右酌,前思后想,惜墨如金地这里来一笔,那里来一笔。秋林用笔,豪野到爆!看眼前这棵黄栌,简直要将夺目的浓丽色彩波溅到你身上了呀!

㉗宋冬野唱到: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我借了这调子唱到:爱上一棵黄栌,可我的家里没有院落。

㉘若是有呢?若是有,川端康成这两个句子还能不偏不倚地射中我么: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

( 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⑩段中作者借爱好摄影的朋友的话,突出了捕捉红枫最佳观赏时间的不易。
B: 第 段插叙夏日在瓶中养黄栌一事,是为了表明自已对黄栌红叶早就情有独钟。
C: 第 段中“滥用”“挥霍无度”本是贬义,作者却借此写出了黄栌色彩之丰富浓艳。
D: 第 到㉔段,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和一系列动词,突出了对黄栌的喜爱之情。
( 2 )文章的标题是什么含义?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 3 )文章用了不少篇幅叙述去看红枫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 4 )从修辞角度赏析㉖段画线的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印度打“象的”

刘润生

①马是人类的传统交通工具。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在巴基斯坦,骆驼可以当“车”用;而在印度,大象可以当“的士”用。

②如果说我们乘坐出租车为“打的”,那么在印度,乘大象出行也就是打“象的”了。在斋浦尔,很多人,特别是从山下前往山上的琥珀堡游览的外国游客,基本都打“象的”。

③与站在路边随便就可以拦到出租车不同,打“象的”需要到“象的”车站。“象的”站与大象一般高,乘客需要爬到高高的“象的”站排队。轮到的乘客,就直接盘起右腿,从站台坐到象背上。

④“驾驶”大象的人被称为“象夫”。象夫叉开双腿坐在大象头颅上的方形坐垫上。一个“象的”一般可以搭乘两名乘客(不包括象夫)。乘客的座位是一个长方形的藤椅,用绳索紧绑在大象背上,其中3面有安全护栏,前面是一根可以自由活动的链条,在乘客上下“象的”时拉上或解开。座位外侧有一块牌子,上面有编号,这就是“象的”的“车牌”了。

⑤“象的”走得慢,但走得很稳重,这刚好符合游客们休闲观光的目的。正因如此,“象的”也从来没有超速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象的”司机喝酒,也不会因“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毕竟大象是活的。

⑥实际上,除了“象的”之外,要到山顶琥珀堡的游客也可以选择游览轿车,这就快得多了。只不过,也就没有机会领略“象的”上特别视角下的“象背风光”了。与街上印度的红男绿女相对应,大象身上也是披红戴绿,装饰十分艳丽。

⑦那么,一路上既有机动轿车,又有大象,会不会很容易造成大象的伤亡事故呢?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要知道,大象在印度可是令人敬仰的“国宝”。所以,轿车一旦在公路上遇到“象的”,只能乖乖地给大象让路。更何况,“象的”还有象夫“驾驶”,一路上更加通畅无阻。

⑧不过,并不是随便一头大象就能胜任“象的”的。专门训练大象的象夫才能把野生象驯化为“工作象”。大象是一种记忆力很强的动物,一头被象夫驯化的“工作象”,至少能够牢牢记住40个来自象夫的指令,这种超强的记忆力也保证了“象的”行驶的安全。

⑨据统计,印度大象的平均寿命一般为75岁,也有高达100岁的“老寿星”。因而被象夫训练后的“工作象”,都可以为主人赚取几十年的收入。成年的大象身高往往高达3米,重量达到四五吨,力气巨大,驮3个人对它们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可是,和食肉性的狮子、老虎等不同,拥有如此庞大肉身的大象却以素食为生,只吃嫩叶、嫩竹、野果、野草、野菜等。

⑩印度大象温顺而耐劳的形象,给外国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难怪一位德国旅客在乘完“象的”后说“印度象比印度人给我留下更美好的回忆。”

( 1 )根据文意,分条概括印度“象的”是如何保证行驶安全的?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简要分析。

一路上既有机动轿车,又有大象,会不会很容易造成大象的伤亡事故呢?这种情况基本不会发生。

( 3 )文章第⑨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你来到印度古城斋浦尔旅行,很容易见到一支大象运输队整齐有序,稳步前行。
B: 一个“象的”一般可以搭乘三人,象夫和乘客坐在象背上就能饱览独特的城市风光。
C: 大象是一种记忆力很强的动物,经过驯化的大象,能够牢记住40个左右来自象夫的指令。
D: 印度象性情温顺而耐劳,因而在印度民众都驯养它们用来骑乘、服劳役和表演等。
四、写作(分值:60分)
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中的一首《妈,我回来了》,简单朴实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旋律,引人共鸣。

请你以《 ,我回来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爸、妈、外婆、奶奶、老师……”);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坠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