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合肥市金融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 )
A: 周易
B: 尚书
C: 史记
D: 尔雅
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 五一期间,仪征枣林湾、江都邵伯湖、宝应白鹿岛等县市旅游点,吸引了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踏青、垂钓、吃农家土菜,在入乡随俗中轻松度假。
C: 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D: 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今后不再发生,交通局加大了宣传的力度。
B: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的老师的报告。
C: 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出征马里亚纳海沟,执行大约7000米左右的海试任务。
D: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 ,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B: 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 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周道如砥
D: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5、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和书写都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静(tián) 褓(qiáng) 心无旁(wù) 阳光和(xù)
B: 落(yǔn) 俊(yì) 而不舍(qiè) 级而上(shè)
C: 深(shuì) 俯(kàn) 脍人口(zhì) 探得珠(lí)
D: 责(jié) 隐(cè) 中流柱(dǐ) 吹毛求(cī)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 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 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C: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D: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7、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差不齐
B: 然无声
C: 动 步千里
D: 协 动 风雨顺
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 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 ⑤③⑥④①②
B: ⑤③②⑥④①
C: ⑥④②⑤①③
D: ⑥④③②①⑤
9、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B: 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 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妙手偶得啊!
D: 由于作者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栩栩如生
10、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就失去了爱心。

②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

③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

④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⑤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奖金。


A: ②④①③⑤
B: ①③④⑤②
C: ②④⑤③①
D: ①④⑤③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 1 )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2 )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丘知县阳湖左君,治霍丘既一载,其冬有年。父老数十人,来自下乡,盛米于筐,有稻有粳,豚蹄鸭鸡,伛偻提携,造于县门。君呼之入,曰:“父老良苦,何为来哉?”顿首曰:“边界之乡,扰益偷。自耶之至,吾民无事,得耕种吾田。吾田幸熟,有此新谷,皆耶之赐,以为耶尝。”君曰:“天降吾民丰年,乐与父老食之;且彼家畜,胡以来?”则又顿首曰:“往耶未来,吾民之猪鸡鹅鸭,率用供吏,余者盗取之。今视吾圈栅,数吾所育,终岁不一失,是耶为吾民畜也,是耶物非民物也。”君笑而受之,劳以酒食。皆欢舞而去,曰:“本以奉耶,反为耶费焉。”士民相与谋曰:“吾耶无所取于民,而禄不足以自给,其谓百姓何?请分乡为四,各以月入米若薪。”众曰:“善。”则请于君,君笑曰:“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我资米若薪于百姓,后之人必尔乎索之,是我之妄取无穷期也。”不可。

(节选自张惠言《茗柯文三编》,有删改)

【注释】①霍丘:县名。后面的阳湖为地名。②耶:通“爷”。③尔:如此,这样。

( 1 )解释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①君笑而受之,以酒食 劳:________ ②士民相与谋曰 相与:________

( 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百姓所以厚我,以我不妄取也。

( 3 )结合选文,举例说说霍丘知县左君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糖罐的秘密
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极其A(piānpì)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
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唯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中都满是各种各样令人B(chuíxián)的好吃的东西。不知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③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
④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每晚,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叽叽喳喳地品头论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坏牙齿呢!”
⑤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过活,学费都交不齐,哪还有闲钱买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
⑥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⑦我看得目瞪口呆。可不知怎地,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
⑧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地闩上门,拉上窗帘,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一大勺糖,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倒进那个青瓷糖罐: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自己的空罐儿。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⑨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

晓琴:
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糖罐儿吧,那是我外婆的嫁妆,据说还是宫廷里的东西。现在,居然有人愿出五万元买它呢!我舍不得出手,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
那个偷糖吃的女孩儿,她其实觉察到了花丛中的那双眼睛——那双世界上最纯、最美的眼睛。因为它的注视,那个差点成为偷儿的女孩,在后来充满苦难的岁月里,却再也不曾妄动过一回。

⑩不用说,这封信是我多年的挚友——已任深圳一家电脑公司执行总经理的秦霜寄来的。

( 1 )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
piānpì ( ) chuíxián ( )

( 2 )根据语境,第④段划线句“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两个需要重读的词浯是      

( 3 )第⑦段写道:“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地潜回教室。”请发挥想象,把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 4 )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⑨段中划线句“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的含义。

( 5 )本文以 为线索展开情节,先后写了喝糖、         等四件事。

( 6 )请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在做人方面获得的启示。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玉白菜

李世营

①杨石头南山采石,采了半辈子,偶得一彩石,青白相间,纯净天然,状若白菜,稍经打磨便光泽鲜亮。杨石头携带回家,视若珍宝,闲暇时常拿出把玩,取名“玉白菜”。

②有一日,杨石头老伴身体不舒服,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心脏异常,必须做一个大手术。手术费和医药费算下来要好几万,这可愁坏了杨石头。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杨石头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惦记起自己的“玉白菜”来。

③杨石头带上“玉白菜”,找到县城石头坊的老板赵德茂,请他估个价。杨石头和赵德茂并不陌生,两人早年曾一起在南山采石场当石匠。后来杨石头听说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承包南山采石场发了财,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地扩展到周边几个县。

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老杨,亏你干了半辈子采石匠,这能算上品奇石?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你在难处急用钱,我给你顶码价,五千。”

⑤杨石头的脸,立马羞成柿子红。他带着“玉白菜”悻悻返回医院,医生却给他一个好消息。杨石头老伴的病情,经省城来的专家复诊,已确认并不需要做手术,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就能痊愈。经过这场风波,老伴虽然没事,杨石头却有了心结。此后,那个“玉白菜”,他再没侍弄过。

⑥没想到两个月后,赵德茂竟主动上门,还带来两瓶三十年的陈酿,一句一个“杨哥”,直喊得杨石头脑袋发蒙。

⑦赵德茂问起“玉白菜”,说上次没看仔细,还想再过过眼。拿到“玉白菜”,赵德茂掏出放大镜,从色泽到纹理仔细端详了好久。“杨哥,这石头虽不是绝佳上品,但也是个好看的玩意儿,成色不错。而且‘玉白菜’,就是‘遇百财’,招财纳宝寓意好啊!我想买来送给一位新交的朋友,他名字里正好有个‘玉’字。五万,怎么样?”

⑧杨石头拿过“玉白菜”,沉吟不语。赵德茂有点急了:“价格你还可以抬,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可一定得卖给我!”

⑨突然,杨石头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他先是三个“哦”,接着是三个“好”。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怎么样啊,兄弟?”迎着赵德茂乞求的眼神,杨石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他磕磕烟灰,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说:“上品也好,普通石头也罢,我决定不卖了。”

⑩赵德茂失望而去。

⑪三天后,杨石头独自一人带着“玉白菜”坐车去了县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县长的办公室。县长开了门,一见杨石头,又惊又喜地说:“爹,您咋来了?”

⑫杨石头不言语,大步进屋,取出“玉白菜”,双手捧着放到办公桌上。屋里沙发上坐着的赵德茂,脸色霎时变得通红,他偷偷瞄了一眼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是一份没来得及送出的厚礼。

⑬原来三天前杨石头接的那通电话,就是小儿子杨玉洁打来的。儿子被组织上安排到家乡任职,特地打电话向父亲报告喜讯。

⑭窗外一抹阳光洒进屋子,照得“玉白菜”熠熠生辉。如今的“玉白菜”,上面比三天前多了两行醒目小字:清白坚贞,两袖清风。那字迹,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杨石头刻碑常用的魏碑体。

⑮“儿子,得守住这八个字啊。”抽着旱烟的杨石头心里默默念叨着,笼在头上的那一片旱烟雾,久久不散。

(选自《2017年微型小说年选》,有改动)

( 1 )请根据小说主要情节填空。

杨石头偶得彩石并取名“玉白菜”;________;杨石头拒绝赵德茂高价购买“玉白菜”;________。

( 2 )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 , 接着微微一 , 看了两眼就随手在桌子上。(句中划线词有什么作用?)

②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这个句子写出了杨石头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 3 )第③段中写“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 4 )小说为什么以“玉白菜”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阅读名著能使我们获得很多。当初,一个小偷读了偷来的行李箱中的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决心向保尔学习,改过自新。可以说,保尔给了他重生的机会;其实,我们在读名著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一当我们面对严酷的现实不知所措时,苏东坡给了我们豁达的心胸,也给了我们前进的勇气;当我们处在人生低谷时,江姐给了我们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对未来心存希望;当我们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心灰意冷时,杜小康给了我们坚强……

请根据“江姐给了我坚定的信念”这个标题的形式,以“ 给了我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从“备选名著”中选择合适的人物填入第一个横线。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

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备选名著:《傅雷家书》《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儒林外史》《简·爱》《苏菲的世界》《围城》《格列佛游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夜へ如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