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区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 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桂林市推广并通过了一系列的优惠旅游政策。 |
2、 |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 B: 议论 C: 记叙 D: 说明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日薄西山 无动于衷 大庭广众 周而复始B: 在劫难逃 草长鹰飞 触目伤怀 鸡灵狗碎 C: 物竟天择 巧妙绝伦 张皇失措 锐不可当 D: 销声匿迹 穷愁潦倒 五彩斑澜 因地治宜 |
4、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着整个社会发展史。 B: ②①③⑤④ C: ③①②④⑤ D: ③①⑤④② |
5、 | 下面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电影罗马假日里有一句台词:“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中国读书人也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愿望。当我们在现代城市的钢铁森林里徘徊迷茫时,不妨置身于万卷书中,可能会寻找到真正的自我。 A: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
6、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憧(chōng)憬 积攒(zàn) 门槛(kǎn) 茅塞(sāi)顿开 B: 擂(léi)鼓 模(mú)样 撷(xié)取 谆(zhūn)谆教导 C: 自诩(xǔ) 绮(yǐ)窗 记载(zǎi) 摇摇欲坠(duò) D: 锃(chéng)亮 霎(shà)时 怪僻(pì) 咬文嚼(jué)字 |
7、 |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招徕(lái) 管弦(xián) 钳形(ɡān) B: 隔阂(hé) 囿于(yòu) 伶俐(lì) C: 饽饽(bó) 小钹(bō) 小贩(fàn) D: 荸荠(bó) 荞麦(qiáo) 弄堂(nònɡ) |
8、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zhù)蓄 粗犷(kuàng) 莅(lì)临 拈(niān)轻怕重 B: 絮叨(dao) 荫(yīn)蔽 狭隘(ài) 刨(báo)根问底 C: 流淌(tǎng) 突兀(wù) 怂(sǒng)恿 参差(cī)不齐 D: 怅(chàng)然 蓦(mù)然 羞怯(qiè) 骇(hài)人听闻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笼罩 揣摹 甘拜下风 骇人听闻B: 脉搏 遮蔽 重峦叠障 相形见绌 C: 糟蹋 蓬蒿 轻而易举 冥思遐想 D: 邃洞 诀别 遍稽群籍 勇往直前 |
10、 | 下列文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款保养品的效果极佳,才刚上市,名声便不径而走。 B: 实验已接近完成,却因一时疏忽而功亏一篑,令人惋惜。 C: 废寝忘食地苦练后,他的演出果然不同反响,赢得满堂喝采。 D: 昏睡中的乘客面对电车突如奇来的警铃声,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 |
阅读《望岳》,完成问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诗歌前六句无一个“望”字,但都写诗人向岳而“望”,由远及近,从朝到暮。 B: 开头两句用设问写出了泰山横跨在齐鲁两地之间,表现了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 第五、六两句写出细望所见:山间白云涌现,变幻无穷;归鸟翱翔,投林还巢。 D: 结尾两句写的是诗人的登山感受,这一次登顶让年轻诗人信心大增、豪情满怀。 ( 2 )诗中加下划线字“割”字能否换成“隔”?请说说你的理由。 ( 3 )登山,往往会让人心中涌起一股壮志豪情。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借登山抒发壮怀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除《望岳》外,写出连续的两句)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 )《爱莲说》作者________,是 ________时著名的哲学家。(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 ②亭亭净植________ ③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④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4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 6 )写出两个莲花的别称________、________ |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 1 )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划线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②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 3 )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题。
雾霾下的中国不美丽
①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让人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已经到了一个非转型不可的阶段。事实上,雾霾的影响,也不仅仅伤害人的健康。看看媒体上那些占据主要版面的报道吧: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许多航班被迫取消,一些污染企业在政府部门的紧急指示下停工……这是一幅多么乱哄哄的图景。
②这样的图景,伦敦曾出现,洛杉矶也出现过。雾霾下的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城市曾有过的情景并无二致。程度越来越深的工业化,加上汽车驶入千家万户,这是空气污染最重要的成因。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升级滞后的油品、城市建设中的大量扬尘,以及汽车尾气等,都是空气污染的“罪魁”。
③没有一个人喜欢雾霾天。菜场的大妈不喜欢,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不喜欢,进入中国发展的跨国公司外籍高管不喜欢,各级政府官员也不喜欢。面对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正视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所有人都必须有所作为,这已成为无可回避的时代课题。
④从政府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明确: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那是一条死路。环保部门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力求不打折扣地执行。前者涉及的是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后者则跟环境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联系在一起。就在昨天,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述评,称“雾霾天气敲响中国经济转型警钟”。这还算是一种温和的告诫。环境的破坏,对这片土地及居住其上的人的伤害在不断增大,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也在急剧上升。这样的现实,在倒逼诸多地方主政者要以大局为重,勿为眼前利益而失长远利益。
⑤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能源结构的改善,是抑制高污染企业的排放,是降低汽车尾气的污染量。在这个过程中,有必要提醒的是,为一己之政绩而不顾环境者,仍会存在;为一企业之利益而阻碍治理的力量,仍会存在;环境系统中为小部门甚至个人私利而执法不严的情形,仍会存在。对抗环境污染,不会是一个单纯的挑战,其中一定夹杂着许多人为的、利益的因素。这些因素使得问题更为复杂。
⑥雾霾天气的不断出现,也在警告所谓汽车时代的沉重代价。大城市部分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有新的审视。汽车尾气污染量的下降,显然有赖于每一个车主的努力。城市追求更为优质的公共交通系统,当与个人自觉地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结合在一起。这同样是挑战很大的一个工程。
⑦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在其名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早就论证过,所谓理性的“经济人”难以为集体的共同利益采取行动。很多人总想着“搭便车”,由别人来付出努力,自己享受成果。其结果,少有人为共同利益而努力,共同的目标也往往成为泡影。呼吁全民为治污担起责任的时代命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要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内化为各自的理念,并将理念转成实践。
⑧雾霾下的中国,不是美丽中国,是打破纠结、直面环境挑战的时候了!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稿纸上。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③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④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