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油光可鉴 春寒料峭 坦荡如底
B: 鹤立鸡群 为富不仁 振聋发溃
C: 和颜悦色 触目伤怀 惨绝人寰
D: 正襟危坐 入目三分 不折不挠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站在演讲台上,用目空一切的气势征服了全场观众。
B: 济南龙洞景区,山势高峻,树木丛生,置身其中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C: 李子柒的视频取材于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每一条都别有用心 , 流动着丰富的田园气息。
D: 我们坚信教育是一件美好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急功近利的做法是违背教育原则的。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 因与详讨犹太人与安东尼奥一案,遍稽群籍,折衷是非,遂恳其为鄙人庖代 , 以应殿下之召。
C: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D: 《威尼斯商人》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 , 表示赞同。
B: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 黄兴路步行街上热闹极了,购物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D: 万绿湖沿岸繁花似锦,绿柳如烟,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靖江的观众听完张惠妹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被深深折服了。
B: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
C: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D: 随着“天宫二号”的发射升空,使中国向空间站时代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舍,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C: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作品《天净沙·秋思》等,天净沙是词牌名。
D: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7、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B: 张欣生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他大概生病了。
C: 同学们将要在这所学校里度过有意义的三年。
D: 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8、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②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纵不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自然有个界线。④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⑤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方都想结交比自己好的,那就永远交不起来。⑥我想一来只是指品学而言,二来只是说不要结交比自己坏的,并没有说一定要我们去高攀。


A: ②④③①⑥⑤
B: ①⑥②④③⑤
C: ③②④①⑤⑥
D: ③②④①⑥⑤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好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一个发现美、理解美、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如果没有对美的渴慕,最初的教育就不会发生。
B: 这里给人“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仅此而已。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到了“苦寒”的地步。
C: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D: 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10、

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早高峰时,地铁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A: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B: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 2 )全诗中,诗人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桃椎传

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窦轨之镇益州也,闻而召见,遗以衣服,逼为乡正。桃椎口竟无言,弃衣于地,逃入山中,结庵涧曲。夏则裸形,冬则树皮自覆,人有赠遗,一无所受。每为芒履,置之于路,人见之者,曰:“朱居士之履也”。为鬻取米,置于本处,桃椎至夕而取之,终不与人相见。议者以为焦先之流。高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

选自《旧唐书·高俭传》

【注】①披裘带索:形容衣着粗陋。②芒履:草鞋。③鬻:买(鞋)。④焦先:汉末隐士。⑤下车:官吏上任。⑥存问:探望,问候。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窦轨之益州也(镇守)
B: 以衣服(赠送)
C: 桃椎口无言(竟然)
D: 多隐逸(轻视)
( 2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高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
B: 高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
C: 高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
D: 高士廉下车/以礼致之/及至降阶/与语桃椎/不答直视/而去。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夏则裸形,冬则树皮自覆,人有赠遗,一无所受。

②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

( 4 )请结合朱桃椎、高士廉的言行,分别评价他们各自的品性。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九月与秋棠

当了一辈子花匠的爷爷,极爱秋海棠,所以为我取名唐棠。

年少记忆最深刻的时光,就是随着父母一起为爷爷祝寿。每年九月的最后一天,便能欢天喜地来到爷爷的小院儿,推开院门看到那满目鲜艳的花树,爷爷站在一株海棠旁边,微微含笑。我拎着爷爷最爱的樟茶鸭,总能换来一个宠溺的拥抱。

我曾经对自己的名字不满意。十来岁的小姑娘,时常幻想能成为言情小说中的女主角,被人唤作莺莺燕燕的闺名,所以总是在爷爷的寿宴上,求他给我改名字。

爷爷笑呵呵地摇头:小棠的名字好,不改,不改,然后为我夹一片樟茶鸭,看我气鼓鼓地吃完。

考上大学那年,爷爷的腿脚已经不灵便了,却坚持要去火车站送我。他拎着一个精致的小木盒子,里面装的不知是什么东西。

看到我询问的目光,他赶紧解释,这是精挑细选的海棠种子,开的花特别好看。

我无奈地笑笑,将种子随手塞进行李箱,怀揣着对大学的憧憬,踏上了与爷爷所在的方向相反的火车。

那一年,意气风发,如刚出笼的飞鸟,迫不及待地翱翔云天。偶尔和父母通电话,问及爷爷近况,情况亦好。大学第一年的暑假,我没有回家。

有时室友卧谈,也会提及各自家中的长辈。

大家的爷爷,有大学教授,有退休工人,有老红军……好友侧过头,问我:小棠,你爷爷呢?

我爷爷当了一辈子的花匠。

“哇”的声音顿时响起,室友们都认为爷爷的家一定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当时爷爷已经被医院第二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父亲打来电话,声音疲惫,要求我在爷爷生日之时回家一趟。

我在九月三十日背上行囊,期待着第二日能赶上爷爷的生日。

然而,到达医院后,迎来的却是一片冰凉:爷爷在头一天去世了!

有护士低声交谈着走过,议论那位死于生日当天的老人。我心头一颤,眼光扫过医院大厅的日历,如遭雷击,呆立在那儿。

“十月一日,国庆节”。

我突然惊觉,九月根本就没有三十一日!这么多年来,只是隐约记得“最后一日”。自作聪明地以为自己能赶上,却没想到,这一错过就是一生!

我回到学校,将行李箱中早已干枯死去的花种撒入盆中,如骨鲠在喉,却流不出眼泪。我知道,这盆海棠,永远也不会开花了。

从那时候开始,我的日历就比别人多出了一天来。每年的九月三十日,我都会买一只樟茶鸭,枯坐至深夜,待到指针指向凌晨12点,在心中默默地祝一句“生日快乐”。樟茶鸭的味道远远近近,仿佛夹杂着泥土与海棠的气息,钻进回忆里。

爱,最怕的不是得不到,而是回不去。

(选自《中学生》有改动)

( 1 )阅读文段,完成表格。

主要情节

“我”的心理

A

生气

上大学时,爷爷送种子

B

C

D


( 2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请任选角度给下列句子做批注。

我回到学校,将行李箱中早已干枯死去的花种撒入盆中,如骨鲠在喉,却流不出眼泪。

( 3 )文章多处为写“我”错过了见爷爷的最后一面埋下了伏笔,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 4 )“爱,最怕的不是得不到,而是回不去”,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堡下面,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条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条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②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③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④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惶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⑤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破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 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⑥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我后来在宁夏,还会碰到他们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⑦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四岁。这包括从班长直到军长的全部军官,尽管这些人很年轻,平均都有八年的作战经验。所有的连长以上的军官都有文化,虽然我遇见过几位军官,他们参加红军以前还不能认字写字。红军指挥员中的伤亡率很高。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的。一位外国武官曾经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同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作战的能力了。这就是红军官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在南京发动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后清剿”中,红军军官的伤亡率往往高达百分之五十。但红色军不能经受这样的牺牲,因此后来采取了多少要减少有经验的指挥员的生命危险的战术。虽然这样,但在第五次江西战役中。红军指挥员的伤亡率还是平均在百分之二十三左右。关于这一点。在红区中,人们可以看到许多证据。通常可以看到,二十刚出头的青年就丢了一只胳膊或一条腿,或者是手指被打掉了,或者是头上或身上留有难看的伤痕——但是他们对于革命依然是高高兴兴的乐观主义者!

(节选自本书第五、第八篇,有删改)

( 1 )概括选文记述的主要事件(不超过8个字)
( 2 )赏析文中划线句。

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

( 3 )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开篇景物描写渲染了泸定桥凶险难攻的特点,烘托了下文红军战士夺桥的异常艰难。
B: 第③段“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产生这样的心理,是因为难以想象红军竟然在空铁锁、湍急河流、敌方机枪阵地这样的情形下过桥。
C: 第④段主要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红军战士进攻的迅猛。
D: 第⑦段写红军军官习惯说“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说“弟兄们,向前冲!”主要是为了解释下文红军指挥员伤亡率高的原因。
( 4 )孔子说:“勇者不惧。”请结合以上选段,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孔子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ㄗs:爱无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