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衡阳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下列文字所表达的主要观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如今,由于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一些普通的图书读者、影视观众,开始在网上、在博客、在微信,发表他们的观后感、读后感。读者与观众的观后感、读后感自有业余的粗糙,这部分的“圈外评论”五光十色,良莠不齐,其中有思想的闪光,但无可讳言,多数的呈平面化、碎片化。但如果能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新媒体上非专业的文艺评论,普通读者、普通观众从文艺评论的被动的受体,甚至是不搭界的圈外人,进入圈子,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能够促进文艺评论的发展。

A: 新传媒的出现使得普通读者、观众开始发表观后感、读后感。
B: 普通读者、听众所发表的观后感、读后感整体比较粗糙。
C: 新媒体上非专业的文艺评论,能促进文艺评论的发展。
D: 新媒体上非专业的文艺评论的出现有利有弊。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被我国古代人民称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依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B: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C: 陈景润在数学家华罗庚关怀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D: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段日子里,每当我的思念________得将要溃堤时,竟是书中许多句子和意象安慰我、帮助我平静下来。

②每年中考期间,宁波市交警部门就会根据当时的实际交通情况,对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________等措施,保障了考试顺利进行。

③戏台楼口百子图这组浮雕,人物造型神情兼备,________,刀法精湛,体现了明清时期宁波木雕工艺的最高水平。

A: 汹涌 管制 惟妙惟肖
B: 汹涌 管辖 绘声绘色
C: 冲刷 管制 绘声绘色
D: 冲刷 管辖 惟妙惟肖
5、下列文句,何者旨在强调学习的乐趣?( )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 凡事不宜刻,若读书则不可不刻。
C: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自立者也。
D: 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
6、

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安详 烦燥 迫不急待 一愁莫展
B: 赃物 蔓延 因地治宜 融合贯通
C: 荟粹 惩戒 察颜观色 不计其数
D: 畸形 斑斓 责无旁贷 举一反三
7、下列关于“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句子有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是一致的,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B: 找句子主干时,如果一个句子中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
C: 根据不同的语气,我们将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
D: 学校草地上的标语“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是感叹句。
8、小说在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的计策,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采用补叙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 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捭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 采用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 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9、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满电视都是明星玩游戏,央视的《朗读者》却别具一格 , “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B: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短短40个字传递出丰富的房地产调控信息,彰显中央加强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
C: 自然存在的山和艺术创作的山,竟分不出界线 , 融为一体。
D: 在我繁忙的工作之余,时常拿起相机,游走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去探寻城市中的那些人迹罕至的古迹和古迹后面那些有韵味的老故事。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开展“阳光体艺”。
B: 晚上9点了,还没有看到他的身影,我断定他今晚大约不会来了。
C: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D: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后面小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这首词上片描述________,下片前四句描写________。种种情境极勇猛、雄健,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 2 )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但结语“可怜白发生”,还能算“壮”吗?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 1 )解释加线的字或短语。
①岸芷兰 ( ) ②春和明( ) ③以水沃面( ) ④巴陵胜状( ) ⑤既长 , 知其世家(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 3 )【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

( 4 )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答题。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⑪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 1 )联系上文,体会第⑦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划线字的妙处。

( 2 )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①段划线句中的A.B两句中选一句赏析。

( 3 )第⑩段中“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结合上下文谈“我”充满怎样的“敬意”。

( 4 )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是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儿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枝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儿一点儿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摘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 1 )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结构文章的?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顺序?
( 2 )文章的第②段对霜花的描写很精彩,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画线句加以赏析。
( 3 )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 4 )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杭州西子湖畔的春天是为了与下文的北国之春作对比,以更显北国之春的美好。
B: “化开春天”之说新颖别致而贴切,写事物宛如写人物,拟人的手法使记叙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
C: 作者描写春天一点儿一点儿地化开,表达对春的盼望,赞美了春天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
D: 春在本文已不只是一个季节,她是芳草、碧树、飞鸟的具体形象,也是一种催人奋起的精神和力量。
四、写作(分值:60分)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的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 ②不得仿作、套作、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④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如何忘了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