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杭州天目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xǐng) 不(dàn) 潺(chán) 旺(xiàng)
B: 子(méi) 气(chuǎi) 油(mó) 眼(kuàng)
C: 绊(jī) 烧(shuó) 然(Jiá) 然(mò)
D: 幽(qiāo) 然(qiāng) 神(kāng) 旋(wò)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 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 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D: 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公共场合,有人看到小偷扒窃,却充耳不闻 , 无动于衷。
B: 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吸引住了。
C: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驻地工作人员具体而微的服务十分满意,某酒店大堂的墙壁上贴满了代表、委员们写给酒店的感谢信。
D: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渲染喇叭、唢呐极为响亮的声音,先声夺人,营造出一种乱哄哄的不安定的气氛。
B: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对于喇叭声的反应,反映出当时腐败的官吏祸害百姓的行为已经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C: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用比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D: “水尽鹅飞罢”的意思是,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内容,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 ;若能安分(不多做分外希望), ,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 ,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

①老、死乃人生难免的事

②虽然失意不苦

③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④虽贫不苦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 , 真是心旷神怡!
B: 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 楼房鳞次栉比 , 公路平坦通畅,河流重现清澈,这些是我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呈现出的新景象。
D: 只要走进他们的新居,就会感到,这是一个舒适的休憩所处,更是欢叙天伦之乐的家园。
7、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骆驼祥子》
B: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四世同堂》等。
C: 《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被称为“诗仙”。
8、下列句子中配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 ①②⑤④③
B: ②①⑤④③
C: ⑤②④③①
D: ②⑤④①③
9、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全村人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 , 忙得不亦乐乎。
B: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 他从下着雨的外面进来,身上一衣带水
D: 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熟视无睹
10、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xī) 经(lún) 云(qiān) 轩(miǎo)
B: 十(rèn) 沿(shù) 藻(xìng) 驱(dú)
C: 然(yān) 横(kē) 素(tuān) 碧(piǎo)
D: 天(lì) 飞(shù) 萋(qī) 千(zhuǎn)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 1 )诗中的“弄”字用得极为精妙,请你对该字进行赏析。

( 2 )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殷长者

武王入殷,闻殷有长者,武王往见之,而问殷之所以亡。殷长者对曰:“王欲知之,则请以日中为期。”及期弗至,武王怪之。周公曰:“吾已知之矣。此君子也,义不非

其主。若夫期而不当,言而不信,此殷之所以亡也。已以此告王矣。”

(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

武王入殿闻殿有长者武王往见之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君子也,义不非其主。

( 3 )殷长者用“及期弗至”的方式,想告诉武王:________,此殷之所以亡也。(请用自己的话补全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继父

张亚凌

①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②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③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蹭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④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⑤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⑥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⑦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母亲常常说起他把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皮包骨头了!

⑨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⑩他几乎一年四季都穿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⑪“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⑫“再能顶啥用,还不是人家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卖命地干。

⑬流言蜚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⑭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儿就没脾气。

⑮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人倒也罢了,欺生。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得去?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⑯他倒劝起母亲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⑰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胎,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⑱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⑲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您?

⑳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您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㉑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㉒……

㉓倘若您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您多少?!

㉔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在我们兄妹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本文有删改)

( 1 )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我们兄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他”,有什么作用?

( 2 )阅读第⑧段画线句子,简析划线词语反映的人物心理。

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

( 3 )文章以“继父”为题,为什么全文却不出现“继父”一词,只以“他”“爸”“您”来指称?

( 4 )“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⑪﹣﹣⑯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人生加个意义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

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

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句话说完,全场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如同旷野。但是,紧接着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那是我在演讲中获得的最热烈的掌声。在以前,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暴风雨般的掌声”这种话,觉得那只是一个拙劣的比喻。但这一次,我相信了。我赶快用手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但掌声还是绵延了若干时间。

我说,大家先不要忙着给我鼓掌,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是的,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说法,由于熟悉和重复,已让我们从熟视无睹滑到了厌烦。可是,这不是问题的真谛。真谛是,别人强加给你的意义,无论它多么正确,如果它不曾进入你的心理结构,它就永远是身外之物。比如我们从小就被家长灌输过人生意义的答案。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谆谆告诫的老师和各种类型的教育,也都不断地向我们批发人生意义的补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这种外在的框架,当成了自己的标杆,并为之下定了奋斗终生的决心?

那一天结束讲演之后,我听到有同学说,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听到一个活生生的中年人亲口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

其实,不单是中国的年轻人在目标这个问题上漂浮不定,就是在美国的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有很多人在青年时代也大都未确立自己的目标。我看到一则材料,说某年哈佛的毕业生临出校门的时候,校方为他们做了一个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坚韧努力,成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成就要相差很多。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 2 )作者为什么认为“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3 )文中结尾列举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 4 )请简要阐述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然后举例并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一:题目:师师生生不了情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是延安人”是某省电视台的一档访谈类节目,有一期的内容是采访时任省委。

上世纪60年代末,上山下乡来到延安地区梁家河子。

他“轻装简行”,而有别于他人的是沉沉的一箱子书;

他爬到半山腰,还未干活,已经是大汗淋漓,精疲力竭;

他每晚睡觉饱受虱蚊叮咬,瘙痒难忍,无法入睡。

他在短暂的不适应和阵痛后,开始以知青的身份与农民共搏命运。他被选为生产队长,他率领大家一道实干并勾画梁家河子的未来。他修建沼气池,用嘴吹沼气管,溅了一身粪便。当他接到大学录取通知要离开梁家河子时,闻讯早早赶来的全村的乡亲们黑压压一片静候在他的屋外,他们手拎怀捧着鸡蛋,大枣,小米……

这是以平常人的身份走进人们视野的一段经历。致力于改变老区贫穷落后面貌的时期,是他中国梦初始形成和不断深入的阶段。何人无梦?为梦起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中国梦,理想、信念、责任是实现梦想的动力和源泉。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点点的思念、”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