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古田一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 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后用“总角”代指儿童。
C: 乡试,科举制度中每三年举行的一次全省考试,由秀才去应试,考中者称为“进士”。
D: 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蹲(jù) 招(lái) 乐(xuán) 即物起(xìng)
B: 周(zhā) 家(pēi) 牙(gè) 避役免(zāi)
C: 健(pí) 内(jiù) 酬(hè) 莲花子(lào)
D: 门(méi) 荠(bí) 花(wù) 大大样(mó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颁发 初衷 浩瀚 器宇轩昂
B: 教侮 遏制 推崇 藏污纳垢
C: 荧光 辟邪 遁形 无动于中
D: 斟酌 鲜腴 杀戳 自出心裁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屑置辩 无精打采 歇斯底里
B: 芒刺在背 影影绰绰 断壁残垣
C: 无缘无故 天伦之乐 莺啼燕啭
D: 咬文嚼字 束手无策 枯躁乏味
5、

填入下面语段各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家莫言凭借“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①的创作特色荣获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他还荣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②意大利国际文学奖和福冈亚洲文学奖等奖项。他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不但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学概念③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④而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A

。”

B

C

D

。”


A: A
B: B
C: C
D: D
6、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考考生众多,而大学录取名额有限,能否在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关键要靠考生平时努力。(将“名额”改为“人数”)
B: 通过互联网多向化的传播模式,让资讯已变为公共资源。(删去“通过”或“让”)
C: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引领世界潮流,为各国民众带去便利的生活。(在“生活”后面加上“方式”)
D: 40家主要网络文学网站提供1400余万种作品,并拥有日均逾1.5亿以上文字量的更新。(删去“以上”)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1936年,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B: 红星的含义是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C: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朱德。
D: 《红星照耀中国》特写了“强渡大黄河”和“过大草地”两个重要事件。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_______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______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_______,好不热闹!

A: 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 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 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 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9、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为人知(xiān) 难(kān) 割(zǎi)
B: 鞠躬尽(cuì) 开(tuò) 划(chóu)
C: 热泪盈(kuànɡ) 元(xún) 呼(xiào)
D: 至死不(xiè) 友(chì) 彷(huáng)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国无视他国主权、无视国际准则的干涉行动,坑害了中东国家,最终也难免会________自身。

②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面向社会发布征集________,寻找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③不法分子________设置各种陷阱引诱持卡人上当,消费者应谨慎提防。


A: 涉及 启示 处心积虑
B: 殃及 启事 处心积虑
C: 殃及 启事 呕心沥血
D: 涉及 启示 呕心沥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这首诗以________为线索,融情于景,抒发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2 )结合诗的意境,谈谈诗人最爱湖东白沙堤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奚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景公辩其言,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晏子春秋》)

【注释】①蚤:通“早”。②奚:为什么。③拂:同“弼”,辅助。④辩:分辨。⑤遽:急忙。

( 1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

(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齐人也,坐________

②圣人非所与也________

③景公辩其言,以晏子________

④虽速亦无已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

( 4 )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明,与世界相拥

苏北

走出去!中国人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中国人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匆忙。

国外留学的,从读研到读本,又见高中国际班备受青睐,低龄化已是挡不住的潮流;观光旅游的,从周边到欧美,热浪滚滚,生活在别处,俨然已成一种全民的时尚;投资兴业的,纷纷出海,产业转移、海外扩张正推涌出崭新的转型景观。

每一个中国人,以什么样的形象去展示自己,去拥抱世界?

经历了许多年的封闭,甫一亮相,中国人在海外的言行举止,便引发了分外强烈的关注,也受到了格外严苛的拷问。文明出游,甚至已经成为政府对每一个公民的例行提示。

或许是因为与世界太久的隔膜,国人中不乏一厢情愿的思维定势。一些人习惯性地认定许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便什么都很落后。其实,这是一种率意轻狂的误读。如非洲。当我们在保护区内面对着河马狮子大吼大叫乱扔杂物之际,当我们在旅行途中四处搜寻象牙或犀牛角之时,看看当地人对丰饶的自然资源的悉心保护,对自由的野生动物的亲切尊重,我们当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撞击和启迪。一些人单方面地认定去海外旅游消费就是对对方的投入甚至奉献。其实,这是一种优势心理的虚妄。泰国清迈市民就曾有对中国游客的拒绝:这里不欢迎粗俗。吵吵闹闹,拒绝排队,随地吐痰,连基本的卫生都不讲,给当地社区带来了麻烦,也让其他高端游览望而却步。一些人想当然地认定鼓足了钱包炫耀着名牌就涨了身价添了牛气。其实,这是一种自卑情结的翻版。我们一再地看到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游客在欧美奢侈品店一掷千金,大肆抢购,留下的却往往是“土豪金”“暴发户”的醒目标签。

短短的30多年间,世界见证着中国套上经济总量第二的耀眼光环,迈着通往小康社会的流星大步,长期笼罩着的贫穷、屈辱的阴霾一扫而光,中国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与自信。但这尊严,首要的当是公民品格的尊严;这自信,首要的当是中华文明的自信。

每一个中国企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落地生根,去开疆拓土?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市场的竞争与合作,而且是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我们有自己的商业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是传家宝。商店没有关门打烊的时候,老板没有周末假日的休闲。入乡不能随俗,在外国朋友心里,你这是非正常生活;在竞争对手眼中,你就是不正当竞争。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劳动力不仅廉价,而且高效。海外企业因此很少雇佣当地员工。其实,这更多是个文化适应问题。人家的劳动保障,你难道不该遵守?人家的就业生计,你难道不该考虑?我们有自己的经营模式: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习惯于和政府官员私下公关赢得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依赖行政力量摆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个办法到国外未必管用。而且,很容易遭遇非政府组织和民间人士的非议和抵制。

须知,企业竞争的不仅是产品,而且是文化。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还要学会尊重当地的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行事规则。企业创造的不仅是利润,还有价值。没有利润企业就不能生存,但更宝贵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良服务,丰富生活内涵。企业立足的不仅是市场,而且是社会。在异域他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究竟感知多少那里的民间生活,了解多少民众的发展需求?企业来自社会,也当回馈社会。对于中国企业,它是必须建立的新一种社企关系,也是必须衡量的新一条文明准绳。

每一步中国发展,以什么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去贡献世界?

中国力量的崛起,其底蕴,应是中国文明的崛起。能不能打破“国强必霸规律”,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必须直面的历史性挑战。显然,我们仅有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的品牌是不够的,更应有造福人类的中国价值的创造,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统文化的复兴,其取向,应是现代文明的转型。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正是其凝练的表达。中华文明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从历史的诠释中寻找文化认同,从现实的挑战中重塑精神标识,从未来的憧憬中提升人类价值,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去激活、去焕发内在的生命力量,这是其复兴和转型的正确路径。

民族精神的张扬,其根基,应是主体意识的生长。无论多么美好的理念多么宏远的构想,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去承载,去践行,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共德性的进步。无数走出去的中国人,无论在另一方土地上经历着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们的心头都永远萦绕着对中国文明的守望,和对中国梦想的追寻。正是在这守望和追寻中,他们把一粒粒友好的种子播撒进当地人的心田。

开放,是撬动中国改革坚实的支点,是倒逼中国发展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这撬动和倒逼,文明在交流中多彩,在互鉴中丰富,在传承中超越,在超越中释放着它绵绵不绝的自信力、融合力和创造力,增值着人类共同、共通、共荣的存在意义和文明价值。

中华文明的振兴,恰在与传统对接,与时代同行,与世界相拥。

(有删改)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从哪两个层面展开论述的?

( 2 )文中从三个方面列举了中国的发展该以怎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为世界做出贡献,请用原文语句分点概括。

( 3 )本文第五段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 4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公民品格(意识)”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于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才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才能达到崭新高度。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8日,有删改)

【注释】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引用黄庭坚的话,介绍了“读书种子”的由来,解释其内涵,引出论题。
B: 文章按照什么是“读书种子”—为什么要做“读书种子”—“读书种子”要怎么做的论证思路来行文。
C: 文章提倡我们多读书,读好书,是因为读书一方面能解决我们的不时之需,一方面能怡情悦性。
D: 文章的观点是:要重视读书,在阅读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 2 )下列与第⑤段中“‘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含义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主张。
B: 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学到的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
C: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是说,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必须亲自实践。
D: 每年的4月23日被确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地图书馆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倡议人们多阅读。
( 3 )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要重视读书。
四、写作(分值:60分)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酷”:源于外来文化“cool”,表示帅气的,时髦的,令人羡慕的。然而怎样才称得上“酷”呢?有人觉得“酷”是挑战自我,有人觉得“酷”是勇敢独立,有人认为“酷”是搞怪时尚,也有人认为“酷”是打破常规……你对“酷”这个词一定有独到的理解,请结合个人生活体验,以“这才叫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記憶是一座橋°”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