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珠海市前山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绊/滑 销/合押韵 拮/理力争
B: 睨/护 繁/气息奄奄/拐弯
C: 当/污 亮/穷愁倒 酬/随声附
D: 告/芳/根深固 咀/味同
2、根据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改换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挪威国旗显示武力,炫耀威风,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②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想像空中虚幻不实的事物,转眼就会消失,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③怀特热情高涨地在白色的、荒无人迹的雪原上,引古论今,说得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A: 耀武扬威 海市蜃楼 侃侃而谈
B: 耀武扬威 空中楼阁 侃侃而谈
C: 趾气高扬 海市蜃楼 滔滔不绝
D: 趾气高扬 空中楼阁 滔滔不绝
3、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曾候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型结构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中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股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聚三度音程。

A: ①③⑤④②
B: ②③⑤①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⑤①④③②
4、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没有结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留滞:停留不流通
B: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C: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忍冬:草药名称,凌冬不凋
D: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温声细语:声音温柔而细小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éng)戒 竹(gāo) 望眼欲(chuān)
B: (1éi)弱 (jié)据 冥思(xiá)想
C: (qǐ)祷 (guō)噪 不可(míng)状
D: 应(hè) 怂(yǒng) 腐草为(yíng)
6、为句中划线字选取正确义项(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殂。

A: 山倒塌
B: 皇帝的死亡
7、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理性的批判。
B: 《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书,作者罗贯中以唐玄奘取经故事为艺术材料创作的神魔小说。
C: 王明捧着一幅字画送到李老师跟前说:“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
D: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本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8、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池(zhǎo) 嶙(xún) 砖(qìe) 眼(zhuó)
B: 磨(zhuó) 丘(hv) 空(lóu) 薇(qiáng)
C: 榭(xuān) 俗(yōng) 样(mú) 松(bǎi)
D: 酌(zhēn) 一画(fú) 对(chèng) 干(lán)
9、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池塘边小乌龟看到了一个模模糊糊的蜗牛。
B: 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C: 诸葛亮神机妙算 , 我真比不上他!
D: 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
10、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
A: 新诗
B: 新词
C: 新曲
D: 乐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 1 )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一、二两句展现的画面。

( 2 )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你能咀嚼出这个字的韵味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感受。

( 3 )请结合诗句回答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初至西湖记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
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在《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上下白 (________)

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舟(________)

武林门而西(________)

棹小舟入湖(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 3 )两篇文章在写景上有什么不同?
( 4 )《湖心亭看雪》中的痴与课文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1-4题。

陪着母亲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 作者:张玉兰)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

陪乘火车→________→中年男子偷吃→________ →掏钱资助→________ →母亲欣慰。

( 2 )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 3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 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中的“执意”,写出母亲坚持己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
B: 文章运用伏笔与照应的写法,如叫卖声中断男人的说话与下文的诉说遭遇,这样使小说行文自然,结构严谨。
C: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描述中年男子故意编造了“一路好得很”的谎言,表现他对父母的孝心。
D: 小说描述中年男子的道歉和诉说,意在引出中年男子是为了博得陆总的同情与资助,更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E: 这篇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依顺父母、不让父母担心是有孝心,做人守诫信有良知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尽孝。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不够幸福
无论是在别人看来,还是我国民众的自身感受,当前的中国人都不够幸福。腾飞的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更新的基础设施,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为什么没有带给中国民众更多的幸福?是什么造成了中国人幸福的缺失呢?
社会支援、政治清明、自由公正,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在幸福的概念中这些因素的权重并不比财富轻。而现实却是我国抑郁症患者超过2600万、无数大学生曾经陷入就业迷茫、7成公众担心药品安全、教育机会与资源显失公平、7亿多人曾经受到职业伤害、70%上班族工作不和谐、7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边缘……。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社会机能落后,这就是抹杀民众幸福感的现实因子之一。
而幸福的另一个层面,也包括精神的健康和满足。在精神意识层面,经济发展了,收入提高了(且不说这里的“收入提高”是否真实),中国民众却失去了方向感。道德感的丧失再难保障家庭的稳定;社会信任度下降让摔倒的老人无人搀扶,令遇险的孩子无人救助;贪腐与贿赂造就的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贪婪与监管不力助长的食品安全事件随处可见;一己之私与盲目短视造就环境日益恶化。信仰缺乏与群体意识丧失,令国民集体陷入不安,全民性的焦虑感不断扩散。面对这样的盲目和精神无所依托,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安全感被消磨殆尽,又何言幸福。
所以,全民可以共享的社会功能的完善,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精神文明发展,是国民幸福不可或缺的部分。

( 1 )找出作者的观点。

( 2 )中国内地人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请归纳概括原因。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没有人喜欢谎言,人们欣赏真实;没有人喜欢虚伪,人们欣赏坦诚;没有人喜欢卑劣,人们欣赏高尚;没有人喜欢怯懦,人们欣赏勇敢;没有人喜欢逃避,人们欣赏担当……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甚至当这一切美德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人们依然在内心深处小声地表示对自己的欣赏。

请以“欣赏 的我”或“欣赏 的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求:①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书写正确、工整,卷面整洁。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冰冷的没有你呼吸的温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