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外(fèn) 式(mó) 席(yàn) 不人事(xǐng)
B: 养(rú) 鲜(yán) 祷(qí) 抽丝茧(bāo)
C: 见(piē) 骗(kuāng) 星宿(xiù) 揉造作(jiǎo)
D: 取(jǐ) 虚(wàng) 腰(zhé) 金铁马(gē)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信仰坚定的唐僧在三位徒弟的保护下,历经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
B: 《简・爱》采用第三人称,以大量篇幅记叙了简・爱和罗切斯特曲折的爱情故事。
C: 《骆驼祥子》中,社会的不公、家庭的不幸、性格的软弱使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
D: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和探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
3、

填入下列句子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 ②多彩和谐 ③旖旎。

A: ①③②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近几年,“给力”一词高调走红,_____。用法如:“这场比赛大家给力啊!”“我今天参加短跑决赛,同学们要给力啊!”

①“给力”一词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

②其用法如:“这课上得好枯燥,不给力啊!”“这BOSS真给力啊!”“这装备真给力啊!”“这个动画太给力了!”

③该词作为形容词,类似于“牛”“很带动”“酷”。

④在2010年世界杯期间,由于“给力网”的网友对该词的广泛运用,“给力”开始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⑤所谓“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目标相差甚远,而“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

⑥其作为动词使用,相当于形容词作动词活用,随后被网民用得越来越频繁,也就是它的本意“给予力量”“加油”的意思。

A: ①⑤④③②⑥
B: ①⑤④⑥②③
C: ④①⑤⑥②③
D: ③②⑥④①⑤
5、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句子的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种种苦涩,      ,历程中多少挫折,      ,漫漫岁月里的辛苦挣扎,        。但由于忍耐,由于奋斗,也由于不断地向上望,坚韧的生命终能超越所有的忧患与磨难,而从生活自身获得智慧。

A: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B: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使人失望流泪
C: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给人痛苦沉思  曾催人衰老憔悴
D: 曾使人失望流泪  曾催人衰老憔悴  曾给人痛苦沉思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唐朝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三峡》里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
B: 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C: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散文,文中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感人至深。
D: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里塑造了韩麦尔先生这一爱国者形象。
7、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卜博士等。

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

③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④汉代以后,博士开始任学官,担任教学工作。

⑤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A: ⑤②④①③
B: ①⑤②④③
C: ⑤④③①②
D: ①④②③⑤
8、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B: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抚今追昔,想起的是春天的故事;极目望远,看到的是秋天的收获。
C: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也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D: 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是对民族团结的一次检验。
9、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辉,________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份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③①④②
C: ④③①②
D: ④②③①
10、

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字形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B: 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履辙
C: 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是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蓝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D: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练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 1 )对本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邀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
B: 素秋,是秋天的代称。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胶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营造了一幅色彩明丽的闲居秋景图。
C: 三、四两句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D: 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
( 2 )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请分析此诗的“敌”字是否可以换成“对”字。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按要求完成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B: 委而去 多助
C: 域民不封疆之界 天下之所顺
D: 得者多助 独行其
( 2 )翻译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3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它与《大学》《诗经》《论语》并称为“四书”。
B: 本文是从谈论战争开篇的,对于战争,作者所持的观点是,在三个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中,“人和”最为重要。
C: 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D: 本文借战争的取胜条件来谈作者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施行仁政,才会得到多助,才会天下顺之,国家才会治理好。
( 4 )你认为孟子“得道多助”的观点,在今天有什么普遍意义呢?请以“得道就是……,得道就是……,得道就是……。”的句式写出来。(可以从国家、家庭、个人等方面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羊吃草

西西

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不晓得它们吃的是怎么样的草。我见过马吃草、牛吃草、驴子吃草。它们总是低下头来,伸长了脖子,把嘴嗅到地面的草上,一面咬住草茎,一面撒撒地撕裂草梗,或者拔菜也似的把草连根拔起。牛、马和驴大概要一口气拔很多草,才闭上嘴巴,磨碾一阵牙齿,慢慢咀嚼,然后吞下肚子,让胃去消化和反刍。我看见牛和马吃的草,都是普通草地上的青草——那种短矮的、匍伏在地面上攀爬的青草。有时候,我也看见驴子停在一辆木头车边吃车上堆着的草,那是人们割下来的像葱条一般细长的草。

我们在吐鲁番参观了坎儿井地下水和防风林。在防风林的附近,有一座特别的沙丘,是一座馒头也似的黑色山阜,在阳光底下闪着沉默的光,仿佛一座乌金矿。沙丘上有许多人把半截身子埋在沙底下,露出剩下的身躯和头颅,以及他们民族色彩的鲜艳衣饰,这些人,都到沙丘来医治关节炎。

我并没有跑上沙丘,因为我看见一个男孩赶着一群羊来了。男孩穿着藏青的汗背心、炭黑的长布裤、灰尘仆仆的白运动鞋,头上戴了一顶纯白的维吾尔族小圆帽。他赶着数约二三十只羊,其中有黑山羊,也有白绵羊,羊们在沙地上散开,各自低头吃草。沙丘上面没有草,沙丘底下的四周,仍是一片灰泥色的细沙,仿佛戈壁滩到了这里,碎得如粉了。但在这片沙地上,却长满了丛生的矮草,展散了延蔓的枝条。羊看见了草,纷纷风卷残云似地舐啮起来。我想引一头小羊走来这边,于是蹲下来,伸手去拔取草叶。

我哪里是在拔草呢,我那时的感觉是,我采拔的大概是荆棘,因为我一把抓到手里的竟是满掌的芒刺,好像握着一堆铁蒺藜。我迅速缩回手,手指都火辣辣地像中了蜜蜂的针,无数的针。我看看面前这纤细瘦削的蔓草,难道它们是箭猪和刺猬?

我一直以为,羊和牛、马或驴子一样,吃的都是贴近地面生长的那种软嫩的短草,这时才知道,吃的竟是像玫瑰花茎那般多刺的植物。我看见它们愉快地吃着,像部锋利的剪草机,沙沙沙,草都吃进嘴巴去了,多么丰富的一顿下午茶。我还看见羊只在草丛中走来走去,仿佛它们四周的植物不是尖锐的芒刺,而是如絮的棉花。它们真使我惊异呢。它们有一张怎么样的嘴,是钢铁的唇舌、上下颚和口腔?为什么可以吞啮针似的草茎而不受伤?肥胖的绵羊,满身是浓厚的卷曲羊毛,走在草丛中也许能够无视草叶的利刺,可是山羊只有短而薄的披毛,但它们在丛草间穿插,同样仿佛经过的是一片秧田。羊们真令我惊异呢。

南山牧场是真正的“乌鲁木齐”,因为乌鲁木齐的意思就是美丽的牧场。我们站在公路上,面对漫山遍野苍绿的松树,深深地呼吸。这草原一片芬芳,充满泥土和花朵的甜味,我还以为自己忽然到了阿尔卑斯山。但远方积雪的峰峦是天山,融化了的冰块,汇成河道在我们面前的山坡下流过,许多人都奔跑到水边去了。过了很久,他们才一一回来,但都雪雪呼痛,说是有一种草,把他们刺得跳起来。他们之中不乏穿着坚厚的牛仔裤的人,但在草丛中跑过,仿佛有千千万万的芒针插在腿脚上。

草原上除了地毡也似的青草外,到处都是小花,有的白,有的紫,有的怯怯地嫣红,夹杂在各种高高低低的植物之中,我们看见一种尺来高的植物,没有花,叶子细小狭短,茎枝上布满星形放射走向的小针叶,于是有人喊起来:是这种草了,是这种草了。连那么厚的牛仔裤也能透过,叫我们惊跳起来。我仔细看看那草,并不认识这种草的名字,以前也没有见过,但我记得,这草就是沙丘底下羊们觅食的点心。一位陪我们到处逛的田老师说:这些草,羊最喜欢了。

在乌鲁木齐,我也看见了羊吃草。那时候,我们坐在天池上的游艇里,两岸是层层叠叠的山和松树,在向阳的山坡上,遍山隐隐地点缀着一点一点的白花,并且弯弯曲曲的,在山坡上呈现一个“之”字形。偶然,白花缓缓地移动起来,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山坡上的白点子不是花朵,而是放牧的羊群。带头的羊走在前面,横越过山腰,随后的羊都跟着那道白色的虚线朝更高的山顶攀登。羊们居然能够爬上那么高的山,仿佛它们不是羊,是鹰。

对于天山的风景,我们感到失望,天池是一座水库,但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令我们沮丧:到处是故意摔破的玻璃瓶,花衬衫的游民提着声浪袭人的收音机。或者,关于天山,我们其实又认识多少呢?我们不过到达天池旁边的一个小角落,看见的也只是供游客驻足一阵的名胜,我们可曾攀过雪线,自己去寻找天山冰洁的雪莲?

为了寻求更丰盛的草原,羊们攀到了山的极高处,当我们抬头仰望,山坡上的动物,竟是我们心目中柔弱的羊吗?天池的水寒澈入骨,天池的风凉冷如冰,带备衣衫来的人纷纷披上了风衣或毛线衣。山坡上的羊没有加衣,在这充满荆棘的世界上,它们不必穿戴甲胄,不必练就一身铜皮铁骨,但见它们摇摇摆摆、晃晃荡荡,以一个个软绵绵的身躯,在芒剌间悠然步行,安然度过。

一九八一年十月

( 1 )作者为何先写马、牛、驴吃草,再写沙丘和人,后写羊吃草?请从结构的角度分析。
( 2 )赏析文章画横线的句子。
( 3 )作者在文中交替使用“我”和“我们”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 4 )文中的羊吃草有何独特之处?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①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②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③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④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⑤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

⑥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

⑦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⑧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⑨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⑩徐老套 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⑪媳妇说: “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⑫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⑬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⑭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 “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⑮“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⑯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⑰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⑱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⑲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⑳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21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22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23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24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25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 )请从词语的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在那儿,着一根旱烟,猛地了几口,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

( 3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4 )请写出题目“父亲和那道坡”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刘墉说:“被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如果善加分析把握,反倒可能成为一种先天优越的条件。”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关键要学会充分利用劣势,把缺点变成有利条件。

请以“没有绝对的劣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④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陪回忆散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