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春市第八十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始终保持敏感的好奇心,唯如此,才能时时捕捉到鲜活的生活素材。
②我们大家很清楚,作文无它途,唯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到生活中去,才能找到写作的广阔天地。
③当然,我们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思考,用思考去像磁铁一样吸附生活中那些有意味的事物,使之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④只要我们做到了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我们就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
⑤我们还要把眼睛和心思放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感兴趣的方面上,这样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内容空洞、思想贫乏。

A: ④①③⑤②
B: ②①③⑤④
C: ②④①③⑤
D: ①③⑤②④
2、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名著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3、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青少年做人要堂堂正正,坦荡如砥 , 浑身充斥着正能量。
B: 天德湖公园里人们济济一堂 , 享受自然生态,挥洒运动热情。
C: 为了有个美好的将来,父母们纷纷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 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是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听作家讲述优雅的汉语,我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薄(jí) 语(lán) 连成文(chuò)
B: 弱(chán) 测(yì) 良不齐(yǒu)
C: 取(xié) 憬(chōng) 如坐针(zhān)
D: 庇(yīn) 名(huì) 风姿约(chuò)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实抒情散文《背影》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B: 《南乡子》一词作者辛弃疾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北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也饱含了自己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C: 《枣核》一文以“枣核”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又以“枣核”贯穿全文,结构精巧。
D: 北朝民歌《木兰诗》围绕“木兰是女郎”精心选材,对木兰从军、军旅生活、辞官还乡都写得比较详细,而对木兰离家出征写得比较简略,全诗叙事详略得当,极具匠心。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B: 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C: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D: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7、下面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南省有句谚语曰:“偷书不算贼,捉住打一锤。”
B: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C: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9、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水像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说的就是这份明澈。
B: 扬州五亭桥的光辉成就,是源自合乎科学原理的精妙设计?还是巧妙绝伦的施工技术?
C: 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D: 新字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 “法兰西”,“阿尔萨斯”。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我不由得想起三年来同学们一起玩耍,同窗共读。
B: 面对H7N9禽流感疫情,各级党委政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 能否正确选择自己毕业以后的工作方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D: 从县城车站到县城移动公司步行需要两个多小时左右。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题目。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心远”的生活真谛.诗人因为远离官场和俗世,心志高远,所以觉得居所也是偏僻安静的。
B: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的随意与自然,侧面表现出诗人苦闷、寂寞的心境。
C: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作者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 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篇的总结.“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或蓄马,庞且峻,雄而有力,鬣①长蔽目不见物。尝游牧山中,群兽莫敢角。遇虎辄斗,斗辄终日,无胜败而退。见者告其主人,而誉其马之勇。主人曰:“壮哉马乎!然马不胜虎者,鬣蔽目也。去其鬣,马必胜矣。”遂翦而去之。明日,尾其马之所之。果遇虎。马见虎,颠而踬②,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主人惋惜而去。道思其故而不得,归而告其父老。父老曰:“而亦知夫天下事,成于勇,败于怯乎?始之所以敢于斗者,以目蔽,不知其为虎,故其气猛,猛故不惧。既而知其为虎,则神怯矣。怯故馁,馁故败。天下事,成于勇,而败于怯,比比然也,独马也哉!”
【注释】①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②颠而踬zhì:跌跌撞撞的样子。

( 1 )下列各句中的“以”和“以目蔽”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欲辱之,何以也
B: 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C: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2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或蓄马 或: ②尝游牧山中 尝:
③而誉其马之勇 誉: ④道思其故而不得 故: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①明日,尾其马之所之。
②未及三接,而马为虎所毙。

( 4 )思考:文中的马为什么敢和老虎斗上一整天,还能够不分胜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①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②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④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教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之人,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⑤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 1 )钱学森是一位科研人员,并没有奔赴战场,也没有参与指挥任何一次战役,为什么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 2 )第④段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

( 3 )与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相关的语句在第________段,与钱学森是“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相关的语句是在第________段。

( 4 )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第①到第⑤段的大意。

( 5 )第①至第④段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①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③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④“阿!闰土哥,——你来了?……”

⑤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⑦“老爷!……”

⑧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⑨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⑩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⑪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⑫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⑬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1 )选文第①、②段都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从描写内容看有何不同?请作具体分析。这种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 2 )选文第⑧段“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3 )比较阅读选文第⒀段划线句和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我懂得他的意思,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譬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睡熟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节选自鲁迅《〈呐喊〉自序》)

①两段文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②两段文字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乏各式各样的回报: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恩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请以“回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宝、、爱╱从头来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