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然界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人的行为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我们为什么不能“道法自然”,与自然友好相处呢? ①就必然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②反之,人类若违反自然规律,恣意妄为 ③人类如果企图征服自然 ④我们常说“人类征服自然” ⑤人的生命又是何其脆弱 ⑥其实,人的力量与自然相比是何其渺小。 A: ②⑤④①④⑥B: ④⑥③⑤①② C: ②①④⑥⑤③ D: ④③①⑤⑥② |
2、 | 下列词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耳畔(bàn) 亢(kàng)奋 鲜(xiān)为人知 B: 花圃(fǔ) 脑髓(suǐ) 回环曲(qū)折 C: 脸颊(jiá) 遒(qiú)劲 潜(qián)心贯注 D: 阴霾(mái) 归省(shěng) 叱(chì)咤风云 |
3、 | 下列选项中句子语意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见识相当,而又彼此欣赏,那真是最快意的事了; 。真正的知己,就算是默默相对,无声也胜似有声。 ①要紧的是双方的境界能够交接,倒不一定两人都要有口才, ②如果双方的见识悬殊,那就好像下棋让子,玩得总是不畅。 ③甚至也不必都健谈,而最宜一个健谈,一个善听, ④谈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共鸣,更在于默契。 ⑤因为口才宜于应敌,却不宜用来待友。 A: ②①⑤③④B: ④③①②⑤ C: ②④①⑤③ D: ②①③⑤④ |
4、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 ;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 ,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 ,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 惋惜 闪烁 醒悟B: 怜惜 闪耀 醒悟 C: 怜惜 闪烁 悔恨 D: 惋惜 闪耀 悔恨 |
5、 | 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清代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②此后,诗人杜甫也叹息“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③宋代的黄庭坚则慨叹“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④苦吟诗人贾岛更痛苦地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⑤东汉诗人曾悲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说出了没有知音的苦闷。 ⑥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焦急地召唤着“知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人们的赏识。 B: ⑤②④③①⑥ C: ⑥⑤④①②③ D: ⑥⑤②④③① |
6、 |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鲜为人知(少) 群蚁排衙(衙门) 刮目相待(擦拭) 当涂掌事(当权) B: 当之无愧(愧色) 义愤填膺(肚子) 杂乱无章(章法) 踌躇不前(犹豫) C: 警报迭起(屡次) 兀兀穷年(没完没了) 慷慨淋漓(情绪激动) 锲而不舍(放弃) D: 迥乎不同(远) 气冲斗牛(北斗星、牵牛星) 燕然勒功(山名) 博学多识(广博) |
7、 | 下面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隐匿(nì) 侦缉(jí) 诘难(jié) 伤痕累累(lěi) B: 绰号(chuò) 拘泥(nì) 笔砚(yàn) 吹毛求疵(cī) C: 隧洞(suì) 顷刻(qīng) 狡黠(xiá) 千钧之力(yún) D: 瘦削(xuē) 契合(qì) 旗帜(zhì) 铢两悉称(chèng) |
8、 | 过零丁洋(文天祥) B: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无根,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C: 颈联中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D: 尾联委婉地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
9、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 病重B: 语时了不悲 :结束 C: 因恸绝良久 :很 D: 子敬素好琴 :向来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过雨后,路面湿滑,行人都一丝不苟的走着。B: 他平时没有重要的公务不轻易见人,何况大病了一场,更是深居简出。 C: 自从小明生病以来,父亲一直守候在病床边,想到父亲为自己如此操劳,小明不禁老泪纵横。 D: 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做到了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①金闺万里愁。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注释]①无那,无奈。 ( 1 )两首诗共同表现了边塞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2 )同为边塞诗,其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A: 能张目对日/诚宜开张圣听 B: 私拟作群鹤舞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 又留蚊于素帐中/赠余荷瓣素心春兰一盆 D: 兰坡临终时/未果,寻病终 ( 2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②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4 )从甲乙文段中,你看出沈复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请结合乙文中兰花的遭遇,谈谈应怎样对待美的事物。 |
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回答问题。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流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 1 )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2 )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舌尖上的乡村
孙守名
①乡村的冬夜是一首粗犷、豪放的宋词,呼啸的北风漫卷飞舞的雪花,凄厉的寒气浸淫着村庄的角角落落,天地间昏黄黯淡,低矮的房舍抖抖瑟瑟地站立在冰天雪地间,做着春天的美梦。
②筑一座泥炉,烧三五段木炭,温一壶陈年老酒,捧读一两卷古书,那是乡村冬夜的极致。然若非文人墨客,这种宁静致远的雅趣是断断享受不到的。不过,独自享受的乐趣还是有的。仍是那座泥炉,还是那三五段木炭,随手找一两块地瓜,或一小捧黄豆,再或一小把玉米粒,那香喷喷诱人的味道立马就氤氲于整座房间。狂风也好,大雪也好,寒气逼人也好,都抵不过这种撩人的香味。在乡村,冬夜烤地瓜、爆玉米花或黄豆,你要是从未享受过,那真是一段缺憾的人生经历。
③一袭柔媚的春风飘过,自是冬去春来。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大地一派生机盎然。溪头的荠菜花,用清水洗净,热水一过,生拌凉调,或做成精巧别致花样繁多的水饺,味道清新爽口,真是人间的一道美味佳肴。在北方,一场春雨,各种野菜星星点点地从苏醒的泥土中钻出来,灰灰菜,纯菜,苦苦菜,鱼腥草……这些菜啊,对于吃腻了鱼肉的都市人来说,简直就是人间仙品。萌动不久的柳芽,刚刚吐须的毛毛虫,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上大众餐桌。其实啊,乡村的春天,春天的乡村,就是一道清新可口的菜蔬。
④暑气一到,三五场大雨骤降,乡村的池塘就会满满荡荡,这正是鱼肥蟹黄的时节。随便走出家门,去池塘边,水渠旁,甚或田地里,都可以捕捉到各种类型的鱼儿。草鱼啊,青鱼啊,鲫鱼啊,鲶鱼啊,鲤鱼啊,泥鳅啊,大蟹啊……应有尽有,大点儿的带回家,小一些的尽可放生。这时候的鱼味道鲜美,最好的吃法并不需要太多的工序,洗净,放入水中,加些常用的佐料即可,吃得就是那个鲜啊!其实,吃鱼的味道远不在“吃”,而在于捉的整个过程。看看清水渠内一群儿鱼朝你靠近,屏住呼吸,双手捏紧网绳,待到全部进入,猛提网绳,七八条几乎同样大小的鱼儿尽在网中,狂跳的心全是与生俱来的惊喜。
⑤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最具风味的瓜果儿纷纷走进农家小园。金黄金黄的玉米成熟了,成块成块的地瓜从泥土里翻出,麻麻点点的花生一串儿一串儿的排放在田间,红艳艳的沉甸甸的高梁穗儿在风中摇曳,饱满丰硕的豆荚儿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着不定的光彩,瓜果飘香:这真是一个令人心醉的时节。在僻远的田地间做一个土炉,从不知谁家的庄稼地间摘一把豆,偷两块地瓜,抱回三两穗玉米,收拢一些干柴,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边看小人书边有滋有味吃这些刚刚出炉的香脆爽口的收获,四十岁以上的有些乡村经历的中年人大都有过类似的回忆。乡村的秋天,其实啊,就是一种遥远的梦幻,那些酸酸甜甜的回忆中总要与美味相牵相连。
⑥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北方的乡村都是美。而最美还是美在味觉,美在舌尖。那儿有诉不完的乡韵乡情,有品不尽的菜蔬果瓜……
①“各种野菜星星点点地从苏醒的泥土中钻出来”,把“钻”换成“长”好不好?为什么?
②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看清水渠内一群儿鱼朝你靠近,屏住呼吸,双手捏紧网绳,待到全部进入,猛提网绳,七八条几乎同样大小的鱼儿尽在网中,狂跳的心全是与生俱来的惊喜。
( 4 )舌尖上的乡村令人难以忘怀。你的家乡一定也有美味小吃。请说出一种,并简要介绍其特点。(80-100字)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题一:以“走进 ”为题,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作文。
题二: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