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 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 C: 你送来的材料已交给打印室,正在进行打印。 D: 走进美丽的地中海公园,我禁不住驻足欣赏。 |
2、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文《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选自《朝花夕拾》,都出自我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之手。 B: 《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120篇。作者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 C: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可以从他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找到答案:他为寻求爱情、寻求知识、寻求人类的苦难而活着。 D: 杜甫的《春望》抒发了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王绩的《野望》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3、 | 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 ②目前,用手机在线玩VR游戏、看VR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 ③5G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 ④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5G网络的峰值甚至可达20Gb/s。 B: ③④①②⑤ C: ②④①⑤③ D: ②③④⑤① |
4、 |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守谓谁 谓:为,是B: 佳木秀而繁阴 秀:秀丽 C: 醒能述以文者 述:记述,写下 D: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 |
5、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比尔·盖茨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 B: 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针砭真是入木三分。 C: 纵然马革裹尸 , 魂归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 D: 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
6、 | 下列词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 ) A: 憔悴 宽恕 拆散 随声付和 B: 阴蔽 炫耀 头衔 骇人听闻 C: 嬉戏 澄澈 绵延 踉踉跄跄 D: 弥漫 诅咒 幽雅 惊慌失错 |
7、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运用好,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B: 自1997年至2010年,女航天员刘洋在空军整整飞了十三年,大大小小的紧急情况俯拾即是 , 但却始终未曾改变她对蓝天与飞行的热爱,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天能够飞遍祖国所有的机场。 C: 清华大学“最美”新生武亦姝早在2017年的时候,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中国“诗词才女”。最近才华横溢,文采飞扬的她写下“最好”的一篇军训总结。 D: 走在嵩山路人行道上,一边是公园里的鸟语花香,绿意盎然;一边是嵩山路上车水马龙 , 熙来攘往。仿佛前一秒还置身于清风拂面的江南城市,一转身,原来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也在眼前,都市区和园林区几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第六届中国(费县)国际赏石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来自国内的百余位赏石名家齐聚费县,以石为媒,以石会友,助推费县旅游事业。 C: 2016年4月4日。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荣获“国际安徒生将”,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D: 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
9、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鸡飞狗跳 不知所错 铮铮作响 净手焚香 B: 鸠占鹊巢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缤纷和谐 C: 针芒在身 泛味麻木 俯拾即是 抽丝剥茧 D: 不约而同 月冷风清 竹木箫箫 金戈铁血 |
10、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C: 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 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伟大的社会改革之中呢?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1979年4月) ( 1 )诗人在诗歌的第一节中把“我”物化成什么?其中“破旧”“疲惫”“蜗行”等词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 )“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 3 )诗歌中说“我”是“古莲的胚芽”“眼泪的笑涡”“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4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我是……”这种句式结构,请你简要分析一下采用这种句式的好处。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选自《礼记·礼运》) ①选贤与( )能 ②货恶( )其弃于地也 ③ 故( )外户而不闭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⑤屋舍俨然 ( ) ⑥悉如外人(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3 )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4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节约是自然界的神圣法则
①科学证明,节约是自然界进化发展的神圣法则。
②稻秆和麦秆等植物都是空心的,其奥妙就在于用最少的材料取得了最稳固的结构,草木植物在风力和果实重力的作用下,秆子会发生压缩、扭转和弯曲,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实心圆截面秆子和空心圆截面秆子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显然,植物长成空心秆有利于将摄取的营养集中到果实上来,同时也缩短了生长期,这不是绝妙的生长方法吗?另外,我们常见的萄萄、杨梅等都是圆球状的。这是因为建造圆球形物体所耗费的材料最少,而容积却最大。
③植物如此,动物在发展过程中也极其惊人地贯彻了节约的法则。例如,恒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这是共同的节约法则起了微妙的作用。众所周知,水是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而水的比热是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动的。据测定,在35℃时,水的比热最小,这意味着,动物体温为35℃时,为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最少,又比如,蜻蜓的翅膀长只有5厘米,面积是4.6平方厘米,重量仅0.005克,然而,它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每秒钟能扑动20至40次,飞行速度达到每秒15米,这种翅膀的构造真可说是节约的典型了。
④自然界在进化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节约法则,极大地启发了人类的智慧。例如,人们发现某些植物的叶子是按照螺旋形状排列的,夹角是137°30′,这样的叶序排列使植物的采光面最大,于是,建筑设计师就借鉴了这个采光原理,设计建造了一座13层高、按螺旋状排列的大楼,结果表明,每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人们还从自然界下雨的时候雨滴成为前圆后尖的形状得到启发,设计制造了阻力很小的雨滴状小汽车,空气从车前轻拂而过,在车后也不会形成空气涡流,行驶速度每小时可达300千米。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 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 1 )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 3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要求:(1)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