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菏泽市第二十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傅雷家书》中传递的是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B: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景色,使人流连忘返
C: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指出:凡做一件事,就要全力以赴,心骛八极 , 这方能称之为“敬业”。
D: 《沁园春雪》中勾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图,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先秦楚国的丝织品,通过西南水路运往缅甸、印度一带,这一条古丝绸之路一直鲜为人知
B: 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C: 大庭广众之下,他抱着自己的老母亲痛哭流涕,周围的人们表情各异。
D: 为了让安全用气家喻户晓 , 区燃气管理中心于日前启动了宣传周活动。
3、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常能在孩子身上看到父母的影子。下列哪一组人物不符合这一观点?( )
A: 刘四爷与虎妞(《骆驼祥子》)
B: 鲁编修与鲁小姐(《儒林外史》)
C: 里德太太与约翰·里德(《简·爱》)
D: 班纳特太太与大女儿简(《傲慢与偏见》)
4、

用成语替换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的内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代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愤怒得不能抑制。”②《三国演义》:“(曹军)此时人困马乏,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各欲逃生。”③陆游在《上王宣抚启》写道:“抚剑悲歌,临书浩叹,每感岁时之易失,不知眼泪鼻涕满脸乱淌。”

A: 怒不可遏 面面相觑 涕泗横流
B: 勃然大怒 面面相觑 痛哭流涕
C: 怒不可遏 瞠目结舌 痛哭流涕
D: 勃然大怒 瞠目结舌 涕泗滂沱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酝(niànɡ) 蓄(zhù) 粗(kuànɡ) 花团锦簇
B: 亮(liáo) 和(yìnɡ) 黄(yùn) 混为一谈
C: 护(kàn) 抖(sǒu) 卖(nònɡ) 人迹罕至
D: 朗(rùn) 婉(zhuǎn) 静(mì) 翻来复去
6、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bìng)死于槽枥之间
B: 一食或尽粟一(shí)
C: (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 才美不外(xiàn)
7、下列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写于1936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B: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叙事诗,作者艾青,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
C: 《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D: 《简·爱》1847年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被誉为“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 “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
C: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视野,培养我们的人生感受。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每年的七月半,资江两岸三天三夜,整个县城笼入了歌海之中。
D: 环江香猪是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特色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
10、下列各句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登时:立刻
B: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脑畔上:头上
C: 我梦见鸡毛信来 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D: 天南海北想着你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看到青山之外的驿道和江上行船,写景叙事中暗含奔波之感。
B: “潮平两岸阔”描写了潮水涨起,与两岸齐平,因而江面格外宽广的景象。
C: 颈联描写景物、节令,白日与黑夜、新年与旧年交替,蕴含着自然理趣。
D: 本诗是五言律诗,平押韵严格,韵脚是“前”“悬”“年”“边”四个字。
( 2 )“归雁洛阳边”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苏轼的《书上元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已卯上元,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旧指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过:访问。④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卖肉者、卖酒者,泛指市井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当时跟从苏轼贬居海南。⑦韩退之:指韩愈。⑧走海者:走到大海边的人。这里苏轼隐指自己,当时他在海南岛,称得上是“走海者”。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予欣然从之________ ②小巷________

③孰得失________ ④盖笑也________

( 2 )和“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一句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 怡称快
B: 虎见之,庞大物也
C: 慭慭
D: 往来视之
( 3 )划分句子的停顿(两处)

然 亦 笑 韩 退 之 钓 鱼 无 得

( 4 )翻译句子:

①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选自《小石潭记》)

( 5 )作者文中所写的“放杖而笑”蕴涵了几层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群猴轶事

史铁生

群山幽谷之间,地势陡然舒缓,密林流溪,野兽出没父辈们于此掘沟竖网,铺路架桥,建起一座野生动物园.若千年后,阿迪承其父业,在这里照看猴群。

某年围网失修,走漏了猴王麦.群猴不可一日无主,阿迪忧心忡忡。麦未走时,年轻的闪与雷即巳各怀雄心,如今天赐良机岂可坐视?于是“烽烟”顿起。优胜劣汰,天经地义,阿迪暗喜。

谁料二猴势均力敌,久战难分胜负。猴群遂分两派,各拥其主,相互厮杀,恰所谓“战斗正未有穷期”阿迪转喜为忧,深知一山难容二虎,否则两败俱伤事小,猴群的长治久安才是重中之重。

久观战事,见闪每占上风却不足胜雷,阿迪心生一计:移雷别养。

闪称王,猴群治。

雷呢?虽是阶下囚,却如座上宾—住单间,吃小灶,可谓万事无忧。怎奈猴群的吵闹声不时隔山入耳,又不免心烦气躁。阿迪深感对它不住,常来探望.雷或怒目圆睁,或调头面壁。阿迪走后,雷绝一回食,发一顿狠,听听猴群那边依旧歌舞升平,也只好睡吧——“梦里不知身是客”。

雷的精神日渐委顿,胃口亦趋低迷。阿迪不忍,偶尔放他出来过过风。一日放风归来,阿迪有意无意地忘记锁门,回身再看时,雷已风行于崇山峻岭之间。阿迪唏嘘半晌,喜忧参半。喜的是,雷已重获自由;忧的是,它会不会养精蓄锐再来争王?

所幸雷一去不归,反惹得阿迪时有牵挂。

数年后阿迪进山采药,途遇一孤身老猴,或前或后地总是跟着他,疑为雷、投食引之,不理不睬。挥拳驱之,不惊不媚、开怀迎之,那猴似笑非笑,作揖顿首,而后款款离去,隐于深山。

【链接一】

史铁生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1972年,21岁的他因瘫痪开始了他的轮椅生涯,之后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链接二】

史铁生和轮椅有着割不掉的联系,因着轮椅的禁锢,年轻的他会懊恼生气也会抱怨,而在几十载岁月的温柔沉淀后,轮椅却成了他解放心灵又能回归现实最为具象的机体……史铁生谈到曾经四目相对的狗,看到眼底深处时仿佛可以和那缕“狗魂”对话,他有着超脱的跳出禁锢的体验和思想,恰是他不能自如的身躯给予他来去自由的心灵。

——豆瓣读书网《他和这个世界的和解》

下面内容是小桐与小海阅读《群猴轶事》及链接材料后开展的对话,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小桐:我很喜欢读史铁生的小说,他的小说中有很深沉的生命意识,读来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小海:桐桐,你推荐的这篇《群猴轶事》我感觉好特别,这篇小说的深层意思我好像也不是很懂。

小桐:要读懂小说不难呀,我们就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情节、环境、人物。

小海:嗯,情节我能梳理!先是“猴王走漏,两猴争王”,接着“______”,然后“精神委顿,放雷归山”,最后“跟随采药,作揖顿首”。

小桐:小海,你这四个字四个字地概括,语言功底不错啊!其实小说的语言也是很有特色的。运用修辞,“大词小用”,还用了大量的短句呢!你不妨也找一句具体分析分析呗!

小海:好嘞!我从文中找出一处赏析赏析,比如______。

小桐:哇塞,你的阅读能力真强啊!但要真正读懂小说,我们还要关注人物形象。

小海:对阿迪这个人物,我是这样评价他的:______。

小桐:你能结合小说内容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这样的方法是很正确的。

小海:其实,小说中的雷,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不可等闲视之。

小桐:是的。了解了小说中的人物及角色之后,我们也要来关注一下作者的情感,尝试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章。

小海:听你这么慢慢分析下来,再回顾文章内容,结合链接材料,我似乎能理解你说的作者的生命意识了。

小桐:哦!作者的生命意识在小说中是如何体现的呢?说来听听。

小海: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1)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2)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3)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的老人无偿捐助的一只眼角膜,才得以重见光明。

(4)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5)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经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6)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的人。对此,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7)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她的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做白内障手术,这是个小手术,可以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却死活不肯答应。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最后,还是眼科医生说服了老人,做白内障手术,对眼角膜不会有任何损伤,老母亲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8)老母亲又生病住院了,这一次,病情凶险。自知时日不多,老母亲心里惦记着的,仍然是捐献眼角膜的事,这可是她这一生最后的愿望。担心自己临终时,可能无法再清晰地表达捐献的意愿;也害怕自己一旦撒手走了,子女悲痛之中也许会忘了这重要的一茬,老人将那张“自愿捐献眼角膜登记卡”,放在了自己的病历本中,好让子女或者医生,在最后时刻,也不忘她的心愿。

(9)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安静地走完了一生,溘然长逝。

(10)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

(11)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12)在母亲节那天,她发了一条微信:“我知道,有些人正用您的眼睛看着这个从未谋面的世界。说不定哪天,我们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再相视,我知道,那是您爱的目光。”这是老母亲离开之后的第一个母亲节,她再也不能喊一声“妈妈”了,但她知道,母亲仍在注视着这个世界。

(13)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

(14)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15)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选自2014年9月17日《黄山日报》)


( 1 )结合第(6)~(9)段中某一具体细节,说说母亲这个“最美的人”身上体现出的美德。

( 2 )体会本文用“0.5克的挚爱”指代“眼角膜”的深层含义。

( 3 )品味第(13)段画线句,发挥想象,试将“她”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不超过60字)

( 4 )本文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有人说:“生命正是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锤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你又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呢?请以“生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啭裑、已陌甡...”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