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句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②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 ③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 A: 信服 诀别 事倍功半 B: 佩服 诀别 事半功倍 C: 信服 永别 事倍功半 D: 佩服 永别 事半功倍 |
2、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人怀着对燕昭王筑台求士的向往之情登上幽州台,顺着历史追溯,却看不见这位燕国之君,当年的盛景荡然无存。 B: “古人”指的是燕昭王;“独”字表现了诗人的心境孤独凄凉。 C: 诗人的感慨由时间转向空间,想到宇宙茫茫,大地辽阔,自己一个人站在这里,谁能来倾听自己的豪情壮志? D: 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弗福也(保佑) 深入不毛(毛发) 彼竭我盈(充满)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B: 妄自菲薄(随意地) 朝服衣冠(穿戴) 小惠未遍(恩惠) 躬耕于南阳(弯腰) C: 皆朝于齐(朝见) 存亡之秋(时候) 陟罚臧否(提拔) 谤讥于市朝(市集、市场等公共场合) D: 亲贤臣(亲近) 临表涕零(鼻涕) 时时而间进(偶然)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 |
4、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分崩离析 无可指摘 暴风骤雨 担惊受怕 B: 行将就木 针锋相对 残败凋零 携手并进 C: 相辅相成 误入歧途 千挑万选 精神祈祷 D: 教育枷锁 自园其说 欢乐祥和 朝气蓬勃 |
5、 | 下面关于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河中石兽》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B: 《陋室铭》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 “东市买鞍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工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 D: 《卖油翁》记叙了卖油翁与陈尧咨对答和卖油翁酌油的经过,本文着重写陈尧咨的射箭。 |
6、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 “记”是一种文体,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D: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mì) 劫难(jié) 颤动(zhàn) 安慰(wèi) B: 凝望(níng) 弥足珍贵(mí) 寂寞(jí) 覆盖(fù) C: 憧憬(chōng jǐng)闪烁(shuò) 疲倦(juàn) 朦胧(méng lóng) D: 萤火虫(yíng) 瘦小(shù) 冻僵(jiāng) 涌出(yǒng)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活动中,使我县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 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节目,迎接元月一号的元旦联欢晚会。 D: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许多人对新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 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题演讲。 D: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
10、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淡泊,是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平和;淡泊,是人生境界,表现了一种超脱。 B: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 鉴赏印章,除了看材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它的几个组成部分:印面,印款,印饰。 D: 网路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搜到三干多万个相关网页。 |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山房春事(其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建造,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园中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到了春天,繁华满枝,白鸟鸣啭,更见热闹。 ( 1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
阅读《赵人患鼠》 ,完成下列小题。 赵人患①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③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④,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⑤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⑥饥寒犹远,若之何⑦而去夫猫也!” 【注】①患:害怕,担心。②盍:何不,为何不。③若:你。④垣墉:泛称墙。⑤病于:病,有害。于,比。⑥去:距离。⑦若之何:为什么要。 ①猫善捕鼠及鸡 ________ ②有鼠则窃吾食 ________ ③是非若所知也 ________ ④弗食鸡则已耳 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中山人予之 B: 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 心之所向(《幼时记趣》) D: 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 3 )用“/ ”为下面两个句子各标出一处朗读停顿,使句子意思更明确。 ①赵 人 患 鼠 ②鼠 尽 而 其 鸡 亦 尽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幼时记趣》) ( 5 )短文中的赵人与其子在养猫问题上各自的主张是什么? |
最暖心的事
(美国)鲍勃·布劳顿
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不要钱。”我答道。
“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 1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老鞋匠
唐常春
①每次路过菜市场口,我总会不经意想起那个驼背的修鞋老人,他那有些花白而稀疏的头发,如一根根冬日里的草,在寒风的吹拂之下,显得无力而孤寂。只有那娴熟的修鞋动作,说话不抬头的专注和坚定,从那枯井般的眼神里迸出来,整个菜市场,便会传递一种温暖。
②那天下午下班,我走着走着发现一只皮鞋的后掌掉了,正好菜市场口的拐角有个修鞋的摊位,我便走了过去。
③“大妹子,你是钉鞋后掌吧?”修鞋师傅边说边把身边的小板凳递过来。
④这师傅神了,我还没开口就知道我修啥了。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他来,年龄60岁左右,个头不高还有点驼背,皮肤粗糙黝黑,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就像山间的沟壑,饱尝人世间的辛酸苦辣;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旧的看不清原来的颜色;上身穿的是洗得灰白的打着补丁的中山装,下身穿的是有补丁点缀的蓝裤子,并且沾满了鞋油的印迹,那双手布满老茧,青筋凸现。
⑤见我没反应,老人以为我嫌板凳脏,便用衣袖在上面拂了一下,“干净了,大妹子坐吧。”
⑥我不得不坐下脱了那只掉掌的皮鞋交给他,只见他在工具箱里找出一块旧轮胎皮钉在鞋底前后,用鞋拐子钉好后,将鞋斜放在膝盖上,用刀片将多余部分切去,让鞋掌与鞋底儿平整如一,很快就钉好了。“大妹子,把那个鞋也重新钉下,免得走路时两个鞋不对称,我只收你一只的钱。”我不由得对他另眼相看了。
⑦鞋掌钉好后我准备付钱时,才发现今天早上换了一件衣服,竟然没放一分钱。我很尴尬,觉得自己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似的,脸涨得通红,对老人说:“师傅,对不起,我没带钱,明天给你好吗?”老人笑着说:“没关系,就几元钱,算了吧!”
⑧第二天早上上班时,我把钉鞋后掌的钱交给了老人。从那以后,我成了老人的铁杆顾客。
⑨老人很守时,非常讲诚信。来补鞋的顾客时不时会把东西落在他这里,尤其是雨过天晴的日子,为一把小雨伞,他有时等到晚上八九点才收摊回家。
⑩有一次,天气很冷,又下着小雨,街上的行人比往日稀少了许多。北风吹得老人直打哆嗦,他想提前收工,整理东西时发现一位顾客不慎将钱包落在了他的工具箱里,就打开钱包看看有没有顾客的联系电话,可是除了现金1200元外,什么也没有,只好在摊位等顾客来。为防止自己冻着,他拿了几双打算丢弃的硬底鞋来补,到晚上八点多钟,顾客才找到这里。顾客说,他已经找过很多地方,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没想到老人还在冷风细雨中等他。顾客当即拿出200元作为酬谢,老人婉言谢绝了,还笑着说:“我应该感谢你呢,如果不是等你,我这几双鞋就有可能扔掉了。”
⑪有一次,我去老人那里补鞋,正遇到一个衣着光鲜的中年妇女,他按妇女的要求换了最好的皮底,但妇女只愿出一般鞋底的价。我实在看不过去,就说了那妇女几句,她和我争了起来。老人劝我:“大妹子别争了,让她走吧。”事后,老人告诉我,他常遇到这样的人,从不和他们斤斤计较,钱是能够挣回来的。
⑫前些日子又想起补鞋,但怎么也找不到老人,就向住在附近的一位阿姨打听,才知老人已经去世。巧遇的还有那位中年妇女,她流着泪说:“我真后悔,上次不该少给他5元钱,去过很多地方钉鞋掌,就是没他钉得好。”
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工修鞋这门老行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那位让人温暖的老鞋匠,以及发生在他身上那些平凡而质朴的往事,一直在我的精神世界里,传递着不灭的温情。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第6期)
( 1 )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发生在“我”和老鞋匠身上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①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他来,年龄60岁左右,个头不高还有点驼背,皮肤粗糙幽黑,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就像山间的沟壑,饱尝人世间的辛酸苦辣。
②请从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⑩段的画线句子。
有一次,天气很冷,又下着小雨,街上的行人比往日稀少了许多。
( 3 )文章结尾处写道老鞋匠及其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传递着不灭的温情”,从全文看,“温情”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各种花儿也次第开放,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油菜花,娇艳的垂丝海棠,团团簇拥的紫荆……空气中飘来熟悉的气息,有几分惬意,又有几分惆怅,有浓郁的亲情、友情,也有不尽的壮怀、雅趣,或许还有……又是一年花开时,这一切就会在心头萦绕,回味无穷——
请以“又是一年花开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选取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