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有语病的句子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能为学习别的知识插上翅膀。(把“就”改为“才”。)B: 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在“资源”的后面加上“的意识”。) C: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把“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改成“有勇气战胜困难而且有能力面对困难。) D: 翻开诗人卷著,我们处处听得雨景,看得雨声,品得雨味。(把“听得雨景,看得雨声”改成“听得雨声,看得雨景” |
2、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当之无愧 头晕目炫 广毛无垠 开卷有益 C: 家谕户晓 有例可援 深恶痛疾 涕四横流 D: 随机应变 仓海桑田 怒不可遏 十拿九紊 |
3、 |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折本(zhé) 唾手可得(tuò口水) 毛骨悚然(sǒng恐惧、害怕) C: 阴霾(mái) 坦荡如砥(dǐ磨刀石) 岿然不动(kuī高大) D: 涸辙(hé) 怒不可遏(è阻止) 拈轻怕重(zhān挑选) |
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 ④②①③⑤B: ③⑤①④② C: ②③⑤①④ D: ③⑤①②④ |
5、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航失联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祈祷。B: 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C: 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另观众回味无穷。 D: 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
6、 |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
7、 | 下面关于名著阅读、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有这完整的五部分。 B: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司马迁, 创作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C: 法布尔用实验室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写成了堪称昆虫的史诗《昆虫记》。 D: 《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本人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的杰作,对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潇洒 凌空 凛冽 眼花潦乱B: 监视 操纵 桅杆 阵耳欲聋 C: 馈退 坠毁 紧绷 惮精竭虑 D: 浩瀚 遗嘱 吞食 白手起家 |
9、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 《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 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样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 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磅》和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
10、 | 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拮据/根据 嚼食/细嚼慢咽 一落千丈/大大落落 B: 栈桥/饯别 阴晦/诲人不倦 仓皇逃窜/蹿房越脊 C: 哄笑/哄骗 撩逗/撩起帘子 分文不值/分庭抗礼 D: 掺杂/悲惨 门槛/衣衫褴褛 歇斯底里/竭尽所能 |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见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诗人见梅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
醉翁亭记 翻译: 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 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________ 野芳发而幽香 翻译:________ ( 3 )作者在第④段中说“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对“太守之乐”中“乐”的内容进行概括说明。 |
脱不得的良知
鲍鹏山
①我不喜欢明朝,但明朝有一个人我却喜欢,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②他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硬要盗贼承认自己有良知。事情大概是这样的,盗贼问他:“您说人人都有良知,您倒说说看,我们这群盗贼也有吗?”阳明先生肯定地回答:“有。”盗贼说:“证明给我们看。”阳明先生说:“只要你们照我说的去做,我就能证明给你们看。”于是,阳明先生让他们一层层脱掉外衣、内衣,最后只剩下一条内裤。阳明先生说:“脱!”盗贼喊道:“这个不能再脱了!”阳明先生笑着说:“你看,这就是你们的知耻良知。”
③这个“不脱裤子”的故事真的很精彩。阳明先生用一条不能脱下的裤子,证明了人类的良知。但是,此刻我突然想起明朝的另一个人,他与阳明先生以及这些盗贼的选择不一样,他是“脱裤子”的,而且,因为他,明朝成了一个“脱裤子”的朝代。
④这个人,就是朱元璋。
⑤朱元璋热衷于使用了一种针对士大夫的刑罚,叫“廷杖”,什么叫廷杖呢?就是打屁股。他打屁股,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朝堂之上,当众打;二是,脱下裤子,光腚打。据明清史专家孟森先生的说法,这是“明代特有之酷政”。为什么要打士大夫?为什么不在专门的行刑地打,而要在朝堂之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打?哪里不能打,一定要打屁股?打屁股为什么一定要脱了裤子?
⑥其实,朱元璋要打的,不是“士大夫”,而是“士大夫”这个称谓前面的“士”,他需要“大夫”为之役使,但不能容忍“士”。因为“士”,从孔孟以来,其天命乃是“志于道”,乃是“仁以为己任”,而不是做皇帝的家奴。他们读圣贤书,所学的就是成仁取义,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道统约束政统。朱元璋乃隔世嬴政,岂能容下这些?于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明太祖廷杖棒臀。他曾经取消曲阜外全国文庙的祭孔仪式,还发狠说要杀孟子,可惜他不能穿越,于是,他就杀孔孟的精神,你不是宣称“士可杀不可辱”吗?我就要折辱你们的士气,打掉你们的良知,剥夺你们的廉耻。我要打掉你们的“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什么民贵君轻,打!什么民为邦本,打!最后,血肉模糊之中,个个俯首帖耳,人人犬马牛羊!“士”被打掉了,剩下的,是俯首帖耳的“大夫”;“道”没有了,只有他的“政”,从此,政统是人间绝对权威,权势乃是非的定夺准则!
⑦王阳明碰到的强盗,认为裤子是不能脱的;而士大夫们碰到的朱元璋,却认为裤子是一定要脱的。这就是大盗和小贼的区别吧。王阳明拘捕了不脱裤子的小贼,却不得不对朱元璋这样脱人裤子的大盗三拜九叩,噫!《庄子·盗跖》云:“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信乎!
⑧这段历史,说到底,就是脱掉裤子的无耻。
⑨权势的敌人,说到底,就是人类的良知。
(摘自《光明日报》)
( 1 )第②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表达作用?《精神的三间小屋》(节选)
①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②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①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②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
③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
④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⑤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⑥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⑦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⑧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和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的,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
⑨三间小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栖息地,是智慧生灵的义务,每人都有如此的权利。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⑩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的辽阔啊。
( 1 )针对第②段,选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作为中学生的你,现已走过十几个春秋,你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这些经历或许让你懂得了珍惜,或许让你学会了奉献,或许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种收获。
请以“我收获了 ”为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