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 B: 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东坡居士——唐朝 C: 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代 D: 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东汉末 |
2、 | 下面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丝竹”、“鸿儒”来代指家乡、月亮、音乐和老师。 C: 《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传奇英雄,像鼓上蚤时迁、小李广杨志、神行太保戴宗等,各个身怀绝技,个性鲜明。 D: “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孟的言论。 |
3、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鄙薄 温驯 预警 怪诞不经 B: 企盼 恍忽 热忱 提心掉胆 C: 晕眩 呼啸 辨护 惊慌失错 D: 嘲笑 余辉 坍塌 迫不急待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由于消防队通过加大宣传力度,让消防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B: 夜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售商品种类繁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供全。 C: 近年来,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已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必须收起全社会警惕。 D: 公园的荷花已经开放,游客身处其中,聆听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 |
5、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冰心的《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的主要内容是对母爱、童真、大自然的歌颂和对人生的思考感悟。B: 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通过主人公祥子三起三落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D: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被评为“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杭州在综合实力、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事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等领域突出取得的成就。 B: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某些不法分子伺机在网络上造谣,主流媒体承担着传播正能量,应该为网络媒体“清理门户”。 C: 杭州作为“丝绸之府”有着深厚的文化和民众根基,丝绸不只是单纯的生活消费品,更承载了杭州人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感悟。 D: 印第安人制造的箭,总能准确射中目标,对于制箭,他们有自己的心得,箭杆的长短、羽毛的轻重、箭头的位置都需要设计得恰到好处是毋庸置疑的。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B: 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C: 一个人能否成为正真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 |
8、 | 下列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叙作者儿时生活的。 B: 朗读“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这句话时,应用降抑调。 C: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用了以静衬动的手法突出了山林的幽静。 D: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对偶句。 |
9、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是一个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力而奋斗、挣扎,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这个人物就是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 B: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颂的是《水浒传》中的宋江。 C: “在外祖父的这个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们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这句话出自高尔基的小说《童年》。 D: 《狗·猫·鼠》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清算猫的罪行,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
10、 | 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B: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作者把人民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 2 )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
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3 )请用词语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
青山不老
梁衡
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②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③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④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⑤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根下的淤泥也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些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⑥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了。
⑦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 1 )请谈谈你对文题“青山不老”的理解。①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②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 4 )第⑥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请结合全文,说说“另一样东西”具体指什么。要求:①必须要体现传记文的特点;②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