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 博识 真谛 宛蜒游动 目光灼灼B: 璀璨 弥漫 盛气淩人 千山万壑 C: 伫立 急燥 海誓山盟 挺身而出 D: 驰骋 虐待 夜阑人静 轰轰烈烈 |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如果刨根问底 , 恐怕谁也解释不清. B: 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已经到了不毛之地 C: 现在经济不景气,我劝你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了. D: 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
3、 | 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吆喝 踌躇 发泄 澳丧 B: 蓦然 焦躁 瘸子 垃圾 C: 贮满 既使 脸颊 蹒跚 D: 愤激 辩认 腭下 褡裢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诈骗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湄江河畔,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D: 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5、 | 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B: 干涸/ 隔阂 滑稽/畸形 真谛/根深蒂固 C: 骸骨/惊骇 陨落/吮吸 粗犷/心旷神怡 D: 阻遏/竭尽 沮丧/咀嚼 叱咤/姹紫嫣红 |
6、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齐天大圣”爱憎分明,拥有一双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一个能随意变大变小的金箍棒。 B: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我”讨厌阿长好说别人的坏话、封建迷信和絮叨,但是当她给“我”讲述关于“长毛”的故事时,“我”也对她产生过“空前的敬意”。 C: “谁表演的最敏捷,跳来爬去的时间最长,就赏赐给他一根蓝丝线。第二名赏给红丝线第三名赏给绿丝线。”这是格列佛在大人国所见到的用来选拔官员的荒诞制度。 D: “义”字贯穿整部《水浒传》。一百零八位好汉为兄弟、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只为一个“义”字;为百姓除暴安良,出生人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
7、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不寒而栗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前者则是让生命个体崩溃,后者则是让世界崩塌。________________可以救,________________是救不了的。 A: 不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而是恶人作恶;沦陷的人性;沦陷的人 B: 不是恶人作恶,而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论陷的人性;论陷的人 C: 不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而是恶人作恶;沦陷的人;沦陷的人性 D: 不是恶人作恶,而是善良的人落井下石;沦陷的人;沦陷的人性 |
8、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千亩黄灿灿的油菜花田姹紫嫣红,分外美丽;赏花游客络绎不绝,让村民的“绿色农家菜”也跟着火了一把。往年山村里的餐饮铺总是惨淡经营、无人问津,今年,油菜花开了,游客上门了,农家菜馆也兴旺起来。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城——黄扬“一夜成名”,变身为咸宁市郊景色宜人的一方休闲旅游乐土。 A: 姹紫嫣红B: 络绎不绝 C: 无人问津 D: 默默无闻 |
9、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形容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各的长处)B: 小平总是把老师的叮嘱当作是强聒不舍的空话。(形容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C: 这个人偏执得很,不管怎样劝说都不听,真是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那个人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 D: 19世纪中期,化学元素已发现了63种,这已发现的63种元素,把化学家们搞得眼花缭乱。(化学家们因元素太多而杂乱就感到眼睛都看花了。)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邪祟(chòng) 炽(chì)红 菌(jūn)子 B: 鸡 ![]() C: 扳(bān)尖 气闷(mēn) 中(zhōng)看 D: 鲜腴(yú) 蟹(xiè)腿 密匝(zhā)匝 |
阅读,回答文后问题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________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________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________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________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1 )在诗文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量词。乡愁是一________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________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________矮矮的坟墓 乡愁是一________浅浅的海峡 ( 2 )诗中作者将抽象的感情——乡愁化为具体形象,提炼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意象,它们又都是按________顺序来写。( 3 )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现在”中的“而”表转折,意味着现在的乡愁与过去有一个大的不同,乡愁越来越深。 B: “大陆”一词,意味着隔海相望的“这头”与“那头”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岛屿与大陆的关系,诗人将思乡之情融入了浩瀚的海水。 C: 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把乡愁表现得很直白,而且思乡爱国之情又在逐步升华。 |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宭,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 (节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①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两股战战 屠自后断其股 B: 一狼洞其中 故人不独亲其亲 C: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无从致书以观 D: 故令嗥 既克,公问其故 ( 2 )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节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指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述奇异的故事”之意。 B: 【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 【甲】文中的“屠”是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乙】文中的“竖”是“童仆”的意思,“牧竖”指牧童。 D: 【甲】文“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和【乙】文“跑号如前状”都是倒装句。 (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 B: 【乙】文开篇写“谋分捉之”,文中多处从狼的正面体现“谋”的结果。 C: 【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D: 【甲】【乙】两文给我们的启示: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
赶鸟的孩子
晓寒
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ト、白莱,还有香菜和蒜。秋渐渐转身,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毛茸茸的,但菜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上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那旺盛的绿色,像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就来;菜没了,它们就走。我不得不相信鸟是有灵性的,要不它们怎么能把时间掐得那么准呢?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地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去了。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追了过去。它们见了,呼的一声,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向菜地的另一头。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⑧霜还没有化,风一阵比一阵硬,但我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折腾了一阵,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我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我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鸟扔去。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涩,好像比我还气。
⑨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一边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一边想着该如何对付它们。我烦它们,把我家好好的菜弄得乱七八糟;我知道,它们可能也烦我,我的到来,阻碍了它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盛宴。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⑩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
⑪可不知怎么的,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⑫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⑬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刀去了菜地,一连干了好几天,在菜地里支起一些树枝,树枝上面搭满了荆棘。那群鸟照旧来,只是没原来那么放肆了,它们虽然胆大,但也不敢钻到那些荆棘里面去。
⑭再后来,我们搬走了,老屋也拆掉了,那片菜地成了荒地,那群鸟儿也不知所终。但母亲的那番教训,这么多年始终在我脑海中,不时浮现,难以忘记。
⑮前些日子,我回老家,又看到了一群同样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在哥哥家菜地的上空盘旋。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阅读选文第④--⑬段,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赶鸟”这一事件,将情节补充完整。
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顾。
( 4 )请分析选文第⑧段中“我生自己的气,也生那群鸟的气”的原因。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 6 )选文第⑤⑫段中A、B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
(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 7 )选文结尾写道:“我相信,这就是我赶过的那群鸟,它们至今还快乐地活着。”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阅读《说说停顿》一文,完成各小题。
说说停顿
①我们一直信奉“从哪里跌倒,就赶快从哪里爬起”,其实,在跌倒时,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②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彷徨者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之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曾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面对一片质疑,李宁迷茫了,他选择了退役。他的人生似乎停顿了。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界开创了另一片天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
③李宁在商界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正确的选择。而又是什么让他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另一种人生道路?是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若没有那个重要的停顿,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又谈何铸就中国的民族品牌?
④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困惑者不断反思,找到方向。居里夫妇在探寻镭元素期间,多次的失败令居里夫人心烦意乱。在丈夫的劝说下,她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抽空去乡村旅行,在身体放松的同时不断思考失败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实验的突破口,夫妻俩成功地从沥青铀矿矿渣中提炼出了镭。
⑤是什么让居里夫人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她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停顿,让居里夫人紧绷的思维得以放松,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最终提取出震惊世界的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自卑者完善自我,找回自信。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曾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他初涉政坛之时,经常遭到他人的嘲笑。在妻子伊丽莎白的支持下,自卑而痛苦的乔治六世勇敢地接受现实,停止工作开始治疗口吃。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纠治,他找回了信心,在二战前夕通过广播公开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节演讲,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英主。
⑦试问,若乔治六世遭受嘲笑时没有选择停顿,而是咬牙硬撑,他的自卑和痛苦只会有增无减,他的斗志也会被他人的讥讽消磨殆尽,还如何去成就目后的辉煌?乔治六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让他得以弥补自己的缺陷,完善自己找回自信,成就了一番伟业。
⑧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遭遇挫折时,留一点停顿,抚平伤口,这样,我们会走得更快更远更轻松。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本文以俗语开篇,有何作用?( 3 )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够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赛场上一句热情的鼓励;餐桌上一盘盘温暖的饭菜;抑或是一次快乐的远足,一次春雨中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哭泣……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