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B: 我爸爸的战友到了我家,他们谈笑风生 , 连吃饭的时间都忘了。 C: 有道题我不会,经过老师的指点,我茅塞顿开。 D: 小明是个非常谦虚的孩子,期中考试考了班级第一,他仍自鸣得意 , 不沾沾自喜。 |
2、 | 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 A: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 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
3、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金刚石一样,石墨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原子结构不同,金刚石是地球上最坚硬的东西,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的薄片。 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轻薄、强韧、导电、导热……石墨烯的这些性质赋予人们许多想象空间。 中国电科55所的孔月婵博士介绍说,石墨烯的硬度非常强,比最强的钢铁还要强100倍;石墨烯的电子运行速度也非常高,是硅的10倍,非常适合发展下一代超高频电子器件。此外,石墨烯还是传导热量的高手,比最能导热的金属银还要强10倍。 石墨烯的特性,也表现得很“好玩”。比如当一滴水在石墨烯表面滚动时,石墨烯能敏锐地“觉察”到细微的运动,并产生持续的电流。这种特性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来从水的流动中获取电能。 “石墨烯可以对单个电子进行感应,带电粒子在石墨烯表面的移动可引起石墨烯内电子的快速移动,实现传感和发电过程。”浙江大学信息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林时胜介绍说,石墨烯的这一特性在能源与电子传感方面可以有很多应用,比如在雨天可以用涂有石墨烯的雨伞来进行发电,或者可以做成灵敏的传感器件等。 正是这些全面的性能,让石墨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些人甚至开始预言,石墨烯的出现将引领一场由材料进步而引发的工业革命。 关于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墨烯能敏锐地“觉察”到水在表面滚动,科学家利用这一特性就能发展新能源。B: 具有“轻薄、强韧、导电、导热”等特性的石墨烯,可能会引领一场由材料进步而引发的工业革命。 C: 石墨烯对单个电子进行感应,可以引起石墨烯内电子极快运动。这一特性可在能源与电子传感领域发挥作用。 D: 选文利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石墨烯轻薄的特性,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的说明了它的利用价值。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招考办的工作人员提醒考生,想报考军事院校、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等专业,近视眼可能成为考生们的“绊脚石”。B: 李鸣不在现场,对这件事的经过完全一窍不通 , 你们就不要问啦。 C: 听到有儿童落水,正在海边乘凉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进水里去营救。 D: 这是一段语言十分优美的文字,请同学们慢慢品位。 |
5、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只从一个方向考虑问题,路子越走越窄。换个角度想一想,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是任其自然发展,还是从“过”中吸取教训,变“过”为前进的动力。 C: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D: 船队经过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再走七、八公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凤凰岛. |
6、 | 下面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散文的结集,赞颂了人民热爱相国、淳朴善良、机智勇敢等精神品质。 B: 《采蒲台的苇》中描写了一位老头子穿过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的故事。 C: 《湘行散记》这部散文集,是沈从文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D: 《带水獭皮帽子的朋友》,朋友所戴的水獭皮帽子是他渔人身份的标志,这是一个懂人情有趣味的老朋友,他还是一个“风雅”的人,这个朋友行为皆粗中有细,且带点儿妩媚,可算得是个妙人!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良好的心态是神舟七号航天员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B: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重要性。 C: 那烟雨中的半亩荷塘,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D: 为了防止甲流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
8、 | 下列各句中无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了《狼图腾》,使我们听到了一首狼的赞歌。B: 苍鹰即使壮勇剽悍,却也寡不敌众,束手无策。 C: 飞倦了的几对小燕子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 D: 春光煦煦的雁回山,是少见的好天气。 |
9、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文化。 C: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D: “寻找大国良师”大型公益活动以“榜样力量·烛光暖心”为主题,旨在弘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国良师精神。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 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 C: 你送来的材料已交给打印室,正在进行打印。 D: 走进美丽的地中海公园,我禁不住驻足欣赏。 |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2 )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①肉食者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3 )下列划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小大之狱 , 虽不能察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4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
朋友和玩伴
①“多年父子成兄弟",是爸的名言。不仅“父子成兄弟”,而且父女也成兄妹了。他把我们当伙伴,当朋友,从不摆“父亲”的架子。
②我读书的那所小学,又破又旧,学生大部分是附近大杂院的孩子。我每次絮絮叨叨地和爸说学校里的事儿,他都很耐心甚至很有兴趣地听。那年“六一”,学校要搞篝火晚会。老师听说我爸出过书,写过剧本,试探着问:“求你爸给咱班写个朗诵词?”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大包大揽地答应下来了。
③回到家,看爸摊了满桌的稿纸,正翻着眼睛想他的唱词,我有点后悔了。吞吞吐吐地提出这个要求,心想爸如果说不行,我可就没法儿回去交代了。没想到爸很痛快地同意了。他推开手头的剧本,用一整个晚上完成我的任务。我偷偷地看着爸写,很投入的神态,一样地翻着眼睛。让他这样大动干戈,真过意不去。
④第二天一早,爸高高兴兴地“交差”。我一看,每一个字都抄得工工整整。“如果觉得哪儿不好,还可以再改。“他挺诚恳地说。
⑤篝火晚会上,我们班四十几个孩子底气十足地吼着:
“六一”又来临,
篝火放光明。
奔腾的苗火,
跳跃的火星,
就像少年激动的心……
⑥有人问,谁写的词呀?真好!我们老师牛哄哄地说:“敢情!”
⑦小时候见大人们都有图章,真羡慕。“爸,我也想要一个图章!"我刚提出要求,爸马上响应:“咱俩一块儿刻,我教你!”挑石料,爸问:“要大一点的,还是小一点儿的?”“大的!”再选字体:“喜欢隶书还是篆体呀?"我不明白,爸就在纸上就着石头的形状写了各种体的名字。“用阴文还是阳文?”“随便!”
⑧爸把住我的手,一刀一刀地刻,深一刀浅一刀地刻出个大概,又精心地修理了一遍。蘸了印泥一盖,爸有点得意:“怎么样?挺不错的吧?"我觉得不大对劲:“红底白字不如白底红字好看!”“嗐!这是阴文,那种是阳文。”
⑨爸痛痛快快地把石料拿去磨平,又刻阳文。刻得差不多了,让我试着刻几刀。“咔嚓”一下,笔画就刻断了。又磨平,再刻,爸一点儿都没有烦。
⑩一个小学生,有这么一枚“庄重"的名章,真是件神气的事。书上、本上,满世界都盖了红红的印迹。那块章的形状和字体,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⑪一到春天,我们家院外的那片空地,就成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地方,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的风筝,多是自制的“屁帘”。我们也抻着简陋的风筝,玩得挺高兴。
⑫有一天爸下班时看见了,很有兴致地跟我们玩了一会儿,风筝老是在空中翻跟斗,收下来一看,爸说骨子扎得有点偏了。他提议,“再做一个怎么样?"
⑬风筝的骨子是从家里的一只放劈柴的竹筐上抽下来的。爸和我蹲在那儿抽竹篾儿,被妈发现了;“嗨!你们这么七抽八抽的,好好的一个筐不就拆散了吗?”挑了两根粗细差不多的,用水浸了,压直。爸很仔细地用小刀刮得溜光,还像木匠那样用眼睛吊吊线。扎好骨架,糊上爸写文章用的大稿纸,上面用墨笔画了一张生动的脸,下边粘了三根长长的纸条子。
⑭跑到空地上放风筝,果然比我们自己扎的强得多。稳稳当当地,一会儿就升得老高,风筝上那张脸变得面目模糊。它从容不迫地飘在春日的晴空中,在那些小“屁帘”中,格外显眼。我们兴奋地大叫,爸眯眼盯着风筝,脸上泛着柔和的笑容。
⑮现在孩子们玩的风筝比我们那时的要讲究,但他们没有我们的兴致高。多少年后,风筝会让他们想起什么呢?
(选自《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有删改)
( 1 )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文中主要记录了三件事情,请简要概括。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菊
曹柏青
①金风飒飒,银霜沉沉。
②秋阳艳丽,四野俱寂,霜枝无语。黄灿灿的野菊,丰满鲜嫩地伸展着,翠绿肥硕的叶子,像打开的伞架,支撑着金黄的花盘,在晚来的秋风中轻轻地摇曳。“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
③静读陶诗未终卷,又乘秋风观野菊。
④我穿行在馥郁的秋风里。我看见夕阳的车轮,向远方滚去。田埂旁,池塘边,土坡上,我诧异地看着这一簇簇金灿灿的野菊,满目秋艳,它默不作声的美,依然震撼了我。苍凉人生,至情至性,有了野菊的映衬,人格人品的意味格外深长啊!秋来倾听菊语,雨霁捕捉竹籁。我的灵魂闪烁在秋阳、翠竹的光影婆娑中,我在细密的花纹中拣起人生的金子。
⑤野菊随地发,涢水逐门生。
⑥我怔怔地站在乡野中,俯河畔,仿佛一瞬间成了写意画中的背景。人在野菊丛,心随年轮走。从秋风寒霜中,我看到野菊的笑脸,一丛浓绿从脚底漫进我的心灵,我呼吸到野菊芬芳的气息;从奔跑的秋阳中,我看到它打在希望树枝上发出的银铃般声响。看一方水土,被一方水土营养,观秋野被故土野菊滋润。岁月复年轮,庭院深几许?遍野黄花,风骨霜艳无重数……沧桑观花花不语,枝头抱香秋千去。菊以它不争的从容开在晚秋,默契着思想者和隐士的情怀。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野菊寂寞而不失望,孤独但仍从容,这是野菊的涵养,也是野菊的风度。对野菊的钟爱,是我对庸俗社会关系的一种逆动,也是一种物我两化的冲动和实践,更是我心灵全部的最终皈依。境生情,情生心,心生境,人生与自然物象的契合。
⑦我看过很多野菊,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到处都有耀眼的野菊花,但它们都开得很小,小得像一枚很不起眼的硬币。而我家老屋的篱笆上贫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却开得如此灿烂、坦荡,给我一种惊奇。我如同喝下一杯积年陈酿,沉醉不已。
⑧我徜徉在篱笆墙的野菊中,这时,复杂变得简单,愉悦取代烦恼,虚伪回归真诚。我是乐意在这境地里筑茅庐而住的。
⑨野菊是花中的忍者,餐霜饮露,清淡素雅,幽冷隽异,甘苦自知。完美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口号,也是一个漂亮的陷阱。野菊花它不是招摇的,而是寂寞的,它在寒霜中美得朴素、执着、天然……
⑩我爱老屋篱笆墙的野菊,是向生命的高度冲刺,是贴近大地的呢喃细语,是对生命的繁茂与美丽的那份苦苦眷恋和期待。
秋风瑟瑟,落叶飘飞。我爱的秋天是一种明艳的色彩,是一种深情的爱意,是一种舒适的淡香,是一种故土的温暖。那种感觉让人永远怀念。
( 1 )文章第②段引用诗句“天生傲骨差相似,撑住残秋是此花”,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2 )谈谈你对第⑥段中的画线句“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的喋喋不休,却暴露出内心的苍白”的理解。2( 3 )第⑦段写生长“在田野,在大路边,在树林中,在草丛里”的野菊,其作用是什么?( 4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富有情趣,请从第②—④段中找一句你喜欢的句子并进行赏析。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铭刻的一瞬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自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可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使用生活中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