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对《赤壁》赏析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这首诗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B: 锈迹斑斑的断戟,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C: 后两句作者发议论,抒感慨,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以两名女子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 D: 诗歌咏史坏古,不止于就事论事,既可以读出诗人对周瑜的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
2、 |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例:他只好喝下这自己酿造的苦酒。 B: 他不得不只好喝下自己酿造的苦酒。 C: 他岂能喝得下这自己酿造的苦酒? D: 他只能把自己酿造的苦酒喝下去。 |
3、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和宇宙中的庞然大物相比,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简直微不足道。 B: 只有从字里行间体会言外之意 , 才能理解在不动声色的表面底下隐藏着的毫不留情的分析。 C: 李白是盛唐诗坛的天之骄子,生性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 , 岂是凡夫俗子能比! D: 作为一名优秀学生,他好学善思,常常不耻下问 , 向学识渊博的老师请教。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隐匿(nì) 惩(chéng)戒 剽(piāo)悍 转弯抹(mò)角 B: 潜(qián)伏 缄(jiān)默 绮(qǐ)丽 盛气凌(líng)人 C: 冗(rǒng)杂 胆怯(qiè) 徘徊(huái) 越俎(zǔ)代庖 D: 涟漪(yī) 汲(xī)取 褴褛(lǚ) 吹毛求疵(cī)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喷薄(bó) 舵手(duò) 侍候(shì) 笔砚(yàn) B: 盘桓(héng) 恐吓(hè) 荣膺(yīng) 间或(jiàn) C: 狡黠(xié) 诘难(jié) 滞碍(zhì) 渲染(xuàn) D: 瘦削(xiào) 拘泥(ní) 伫立(zhù) 契合(qì) |
6、 | 文中引用了高尔基的一句话来描述托尔斯泰的眼睛,这句话是“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B: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托尔斯泰眼界很宽,能一下子看见许多事物。 C: 高尔基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托尔斯泰的眼光很灵活。 D: 这句话是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调侃之语,没有实在意义。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澹澹(zhān) 匍匐(fú ) 磅礴(páng) 啜泣(duō)B: 瞬间(shùn) 嶙峋(xún) 收敛(liǎn) 卑微(bēi) C: 厄运(è) 猝然(cuì) 酝酿(yùn) 芊芊(qiān) D: 主宰(zǎi) 隧道(suì) 灼热(zhuó) 落难(nán) |
8、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震撼 蔚藉 惊慌失措 气宇轩昂 B: 擅长 噩耗 络绎不绝 一丝不苟 C: 喧嚣 亵渎 连绵不断 怡笑大方 D: 粗拙 游逛 神彩奕奕 诚惶诚恐 |
9、 | 对联不仅讲究上下联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而且还讲究上下联要音调和谐,仄(三声、四声)起平(一声、二声)落。下面是关于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请根据对联相关知识,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草屋老树相因依。 A: 石潭白鱼相追逐 B: 石潭白鱼自出没 C: 石潭白鱼急出没 D: 石潭白鱼径追逐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端详 暗然 别出新裁 大名顶顶B: 苍桑 恣情 大廷广众 浮想连篇 C: 告罄 贻误 诚惶诚恐 分庭抗礼 D: 撤消 抉别 不由纷说 陈词烂调 |
诗歌鉴赏 如梦令①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 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 1 )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 2 )“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 1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以其境过清:___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___ ③乃记之而去: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3 )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门卫老宋
①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②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③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④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⑤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⑥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⑦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⑧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⑨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 1 )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坎坎坷坷?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
( 4 )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台阶》、《老王》等课文中的主人公都属于弱势群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关爱他们?请你提两条合理化的建议。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山的呼唤
琼瑶
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清施与神奇。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环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竞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峰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天空。
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枫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漂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流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为莲花点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为鲁迅点赞;不畏艰难,逆风前行,我为抗疫英雄点赞;刻苦学习,孝顺父母,我为自己点赞……
请以“我为 点赞”为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