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名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课文《孙权劝学》选自其中。 B: 《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头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C: 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她又像17世纪英国作家班扬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梦幻”和“求索”是贯穿小说的比喻。 D: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
2、 | 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级很是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C: 如果我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D: 班会课上他夸夸其谈 , 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
3、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菜畦(qí) 蜷(quán)曲 归省(shěng) 浑身解(xiè)数 B: 悲怆(chuàng) 蹒(pán)跚 汲(xī)取 众目睽(kuí)睽 C: 慰藉(jí) 啜泣(qì) 伫(zhù)立 断壁残垣(yuán) D: 感慨(kǎi) 诓(kuāng)骗 挑衅(xìn) 恪(kè)尽职守 |
4、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 ②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 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③合肥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④年轻人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 用事。 A: 完备 中止 度过 意气B: 完备 终止 渡过 义气 C: 完善 中止 度过 意气 D: 完善 终止 渡过 义气 |
5、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B: ①④③②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③④ |
6、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面上空,一驾“中国海监”的飞机盘旋着,在执行巡航任务。 ②这就是赤潮现象。 ③飞机在掠过锦州湾东部海域上空时,飞行员发现有一大片海水在阳光下泛着褐红色,犹如番茄汤一般。 ④1998年9月,中国渤海锦州湾海域风和日丽,虽已入秋,夏天的余温却还未从海水中散尽。 ⑤这一大片褐红色的赤潮海域有3000平方公里之大,是自1993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赤潮以来面积最大的一次。 A: ④①③②⑤B: ②⑤④①③ C: ①④③②⑤ D: ②④①③⑤ |
7、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传统书信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②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歌声似的。 ③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不怕失败。 A: 承载 渺茫 才B: 承担 渺远 就 C: 承担 渺远 才 D: 承载 渺茫 就 |
8、 | 下列各项加点成语运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居高临下 , 盛气凌人。 B: 每天早晨,他都要一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地背台词。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 左右逢源 , 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美轮美奂。 |
9、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 ①③②④⑤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④⑤③① D: ①②⑤③④ |
10、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积攒 瞬息 波澜壮阔 来势汹汹 B: 澎湃 怪诞 深恶痛绝 锲而不舍 C: 元勋 迭起 无遐及此 大庭广众 D: 锁闭 衰微 锋芒毕露 鞠躬尽瘁 |
雨后池上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 【注】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肉食者鄙________ ②又何间焉________ ③门官歼焉________ ④公伤股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 且焉置土石 B: 小大之狱 古之为军也 C: 必以分人 不以阻隘也 D: 战于长勺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 3 )给【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甲】文中鲁庄公听取曹刿的建议,政治上取信于民,并在战争中抓住战机,因此在长勺之战中取胜。 C: 【乙】文中宋襄公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D: 【乙】文中泓水之战宋襄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 |
我为什么而活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困难痛彻肺腑的怜悯,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想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原以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寂寞-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追求知识,我渴望了解人的心灵。我渴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比达格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被折磨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身,我觉得值得为它活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 1 )作者说“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一个人能有成就,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件事有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孩子对糖块有兴趣,老人对忆旧有兴趣。人们对休闲、娱乐、美食、华服有兴趣,更对学习、开拓、创造有兴趣。
②兴趣是人的天性,人要学会发现兴趣,保护兴趣,扩大兴趣。“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这句话是没有错的。兴趣是寂夜里飘着的萤火虫,常在你不经意时灵光一闪,有人及时捕捉到了自己的兴趣,有人却在兴趣敲门时木然无应,错过了机遇。歌德的父亲安排歌德学法律,他却对文学、科学有兴趣;伽利略的父亲安排伽利略学医学,他却对物理、天文有兴趣。每一届诺贝尔奖公布后,记者总要向得主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从事这项研究?”大部分人的回答是“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对它感兴趣”。
③达尔文小时候对生物有兴趣。一次,他在野外看见一只未见过的甲虫,就用右手捉住;又见一只,即用左手捉住。这时又发现第三只,情急之下他将一只放入口中,腾出手来去捉第三只。不想嘴里那只甲虫放出一种辛辣刺激的液体,他“哇”地一声,三只全跑了。可以看出,这时他的兴趣还是一种孩童式的天性。但是,由此出发,他后来毅然参加了贝格尔舰的环球考察,一走五年。每到一地,就采挖生物标本,托运回国。五年后,他定居伦敦郊外潜心研究这些资料,冷板凳一坐就是20年。1859终于出版了《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对于达尔文而言,是目标和毅力巩固和延伸了他的兴趣。可见,要取得成就,还得将它转化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
④要想有更大的成就,兴趣还得转化为一种责任,必得担大责,才能有大成。比如许多文学少年,当初只是因语言优美、情节曲折而对文学产生兴趣。但真正要成为大作家,如鲁迅,则非得有为时代、为民众立言的责任心不可。至于说到社会活动家,更是要心忧天下,以身许国。兴趣只有在注入了毅力和责任之后才算成熟,才能抗风雨,破逆境,到达胜利的彼岸。
⑤总之,兴趣是成就人生的一粒种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先得找见自己的兴趣是瓜还是豆。只要我们像达尔文、鲁迅一样,一开始就认定要收获硕果,栉风沐雨几十年,就一定能享受到秋收的喜悦。
请以“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