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青海沈那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边/责 应/随声附 自吹自/鼓助威
B: 妒/病 高/引高歌 之以恒/强凌弱
C: 果/胸 防/心吊胆 方兴未/自怨自
D: 桑/悲 样/依山笑大方/心旷神
2、下面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句中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当人来写,突出了花朵儿也像人一样,是那样的活泼可爱。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和“钻”表现了小草的动作;“嫩嫩的,绿绿的”看似不含感情,实际上却流露出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一个巧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同时,“浓”“淡”一对反义词则写出西湖不管在哪种天气和环境,都美妙无比。
D: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句中两个“没有一个不”,运用双重否定极有力地强调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凑和 取谛 景致 人情世故
B: 震撼 屏障 妇孺 鸠占鹊巢
C: 恣睢 祖藉 恻隐 疾如流星
D: 竹杆 端详 推崇 庭台楼阁
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新学年的开学典礼上,当校长做完关于开学工作的报告后,我们不谋而合地鼓起掌来。
B: 他讲的故事风趣而幽默,逗得听众们忍俊不禁地笑了。
C: 课题组不耻下问 , 向富有经验的老专家请教,终于使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D: 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5、下列划线字的拼音与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jìng) 惆(chàng) 真挚 朝朝暮暮
B: 灵(hún) (xuān)染 气势 身临其境
C: 赋(yǔ) 暮(ǎi) 熟悉 浮光略影
D: 横(dǎo) 茂(shèng) 博斗 胸有成竹
6、

下面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勤奋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让自己学识渊博。
B: 在自然灾害面前,武警官兵们总是首当其冲 , 在第一线用他们的身躯保护着身后的人民群众。
C: 下课铃声刚响起,同学们便随波逐流地飞奔向操场,一场精彩的较量即将开始。
D: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7、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了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 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C: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到改革开放。
D: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8、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时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 ④⑤②①③
B: ①③②⑤④
C: 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④②⑤
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赃物 题跋 冥思遐想 轻歌曼舞
B: 抉别 辐射 震耳欲聋 心无旁骛
C: 余晖 蕴藻 坦荡如坻 形销骨立
D: 羸弱 鲜妍 大相径庭 一泄万丈
10、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与艺术家“心有灵犀一点通。”
B: 雅安地震时,李克强说:“按照5·12汶川大地震时的政策,每人每天补助1斤粮食、10元钱。”
C: 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
D: 对联既有雅的,也有俗的,既有严肃的,也有谐趣的,既有喜庆的,也有悲怨的。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春半:春天的中间,即二月。

( 1 )诗中的“尽”和“乱”两字描绘了“春半”时节怎样的景象?
( 2 )面对二月春景,诗人为何生发了“如秋”之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①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程一日果以眦睚②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③法也。”卒不赦程。
[注] ①审:明白,清楚。②眦睚:怒目相视的样子。借指小的怨恨。③高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的词。
弹琵琶 善:__________ ②遂旁设一虚 坐:__________
幸苑中 会:__________ ④ 不赦程 卒:__________

( 2 )下列句中的“以”与“果以眦睚杀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欲辱之,何
B: 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C: 他工辈程艺天下无双
D: 卷石底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文后题目。
雁 阵
①狗娃冷冷地瞅着驼爷颠儿颠儿地晃来,双眼就变成两柄利剑。
②他来了,他还算是条汉子。
(A)晚秋的野地死静死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狗娃分明感到,袖子里的刀已急不可耐蠢蠢欲动了。
④驼爷在狗娃面前驻了足。或许是走得急了些吧,额上竟排满了豆大的汗粒。
⑤“好天!”驼爷歪起头,不无吃力地瞅着蓝空的日头。
⑥狗娃没料到驼爷此刻还有雅兴评论天气的好坏,心就有些发躁。“你果真来了!”狗娃咬牙切齿,恶狠狠地吐出一句。
⑦“哪能不来呢?”驼爷说,驼爷的厚嘴唇一个劲儿地抿动,“一接到你的信,我的心便踏实了。你总算出来了,且在城里找了份工作,这比啥都好!”
⑧这个老狐狸,嘴倒甜!“行啊你,把我整进大牢里一呆就是五年,我狗娃真该好好报答报答你!”
⑨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你也真够狠的,一夜间毁了那么一大片林子。”驼爷把目光撒向湖畔,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⑩“哼!”狗娃重重射出一口浓痰,蓦地从袖管里抽出那把长刀。(B)阳光兴奋地在刀片上一闪,又一闪。
⑪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好歹当过兵,打过仗,啥家伙没见识过?”
⑫狗娃一愣,顿觉眼前这个驼背老头很有些不好对付,但还是大声吼道:“你就不怕我一刀捅死你?”
⑬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⑭怎么会是这样?其实,狗娃也没打算把驼爷咋样。狗娃只想让驼爷跪在地上求饶,然后狠狠地踢他一脚,再骂一句:“滚吧,爷不跟你一般见识,你这条老狗!”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
⑮“咦呀!”驼爷扔掉烟头,又歪起脖看天。狗娃也扬起了头。
(C)雁阵。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徐徐地朝南飞去。太阳赤灿赤灿,雁阵渐渐地融进那耀眼的光芒里。一首生命的诗,在蓝空中吟唱。
⑰他呆了。他也呆了。
⑱手中的刀陡地落到了地上。狗娃拾起刀,看了看,用力抛进湖里。沿着来路,狗娃大步而去。
⑲“狗娃!”驼爷喊道,“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⑳狗娃没回头。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见爹娘!(D)狗娃的双眼溢满了浊泪。

( 1 )第14段中说“可事情发展得令狗娃不知所措了”。这“事情”具体指什么?狗娃为什么“不知所措”?

( 2 )“驼爷”身上有着忠于职责、不畏强横、镇静自若、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来应证这些结论。
①忠于职责:
②不畏强横:
③镇静自若:
④关心他人:

( 3 )对文中(A)(B)(C)(D)四个画线句子点评有误的一项是

A: 此处的景物描写,渲染的是一种紧张的氛围。
B: 此处的景物描写从正面刻画了狗娃面对“仇人”急于报复的心理。
C: “雁阵”的出现,化解了两个人物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 细腻传神地表现了狗娃的变化,突出了“人性美”的崇高的感召力。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1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句中的“奇观”指什么?


( 2 )“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 3 )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是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是:________。


( 4 )读第二段景物描写,填写下列内容。

观察点:________ 观察角度:先________后________

( 5 )这两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是( )。

A: 使人们对登山奇观留下深刻的印象。
B: 使人们对行军队伍拉得很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C: 使人们对红军不怕山高路险的革命豪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使人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_______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表达积极、真挚的感情,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云和山的彼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