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怠慢(dài) 翌日(lì) 彷徨(páng) 络绎不绝(luò) B: 蓦然(mù) 斡旋(wò) 纬度(wěi) 纷至沓来(dá) C: 堕落(duò) 追溯(sù) 束缚(fù) 不知所措(cuò) D: 缄默(jiān) 狩猎(shòu) 卑鄙(bì) 横行霸道(hèng)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B: 他苦苦地思索着这究竟是什么道理.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晒笑。 C: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诲人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
3、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借由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B: 《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来反映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而付出了艰苦代价。 C: 《驿路梨花》以梨花为喻,为线索,在寻找小茅屋主人的过程中,讴歌了年青一代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主要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D: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怀念。文章选自小说集《呐喊》。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B: 对手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 , 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 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 , 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B: 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 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医务人员不辞辛劳连续奋战,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 C: 她给我描绘了除夕农民包饺子,守岁到深夜,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饺子,放鞭炮。 D: 《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
7、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_______,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_______,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_______。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 枯萎 干涸 堕落 B: 枯黄 干涸 堕落 C: 枯萎 干旱 陨落 D: 枯黄 干旱 陨落 |
8、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 洗濯(zhuó) 酝酿(niàng) 踉踉跄跄(liàng) 获益匪浅(fěi) B: 怂恿(yǒng) 猝然(cuì) 头晕目眩(xuàn) 忍俊不禁(jìn) C: 贮满(chù) 滑稽(jī) 哄堂大笑(hōng) 随声附和(hè) D: 雏形(chú) 抽噎(yè) 玲珑剔透(tì) 苦心孤诣(zhǐ) |
9、 | 近来,即将离开大学的毕业生纷纷在网上留言“晒遗憾”。某校报特意摘取四则大学生留言编成“晒遗憾专栏”,请你认真阅读留言后,从为专栏拟写的标题中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①网友说:“没有好好利用空余时间看书,整理行李的时候发现很多书都是新的。工作以后估计很难有大块的空闲时间看书了。” ②网友说:“上了大学就像从牢笼里放出来一样,不久就恋上了网络游戏,还因此补考过,唉!” ③网友说:“人生无法重来,与其以后付出十倍的艰辛和努力,不如现在多学一点。” ④同友说:“学弟学妹要记住,读书学习的黄金时间轻易滑过后,剩下的只有遗憾和追悔。” A: 利用年轻享受生活B: 遗憾何时能够弥补? C: 学生时代恐难重现 D: 珍惜青春留下精彩 |
10、 |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问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①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②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⑶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⑷,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峡中:在今重庆巴南区西。 ( 2 )本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崇明老人记 (清)陆陇其 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老人胜,辄踊跃归。亦率以为常。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鬻(yù):卖。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③率(lǜ):文中指频次。④称觞(shāng):举杯。⑤率(shuài):大致,一般。⑥樗蒲(chū pú):古代一种游戏。 (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遂 同 居 而 共 养 父 母 焉 (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①及四子长________ ②方得侍奉颜色________ ③则明日蚤餐季________ ④老人每食毕________ ( 3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 4 )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5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
戴车匠
汪曾祺
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A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③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④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⑤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⑥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⑦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B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⑧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⑨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蜓,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C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⑩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 1 )阅读小说第5段,说说其在文中有何作用。批注A:戴车匠挂上对子是在告诉顾客小店虽小,但主人手艺了得!
①(批注B)________
②(批注C)________
( 3 )根据文章的结尾,推断文章第10段中横线处应填的内容。爱处无声
安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场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来。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最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的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痛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2006年第9期,有改动)
( 1 )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①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②只是在与我的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
( 3 )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题目一:《送给青蛙的大海》(见本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文中如果青蛙醒来,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一个故事。
题目二:一条蓝浴巾,在青蛙眼里是一片蓝色的大海,在读者心中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而现实中浴巾只是浴巾。就“我们需不需要童话”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