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无锡惠山金桥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学会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B: 看完影片《十二公民》后,他受到了极大震撼,感觉开卷有益
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我们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D: 不用想太多,确定目标后,就全力以赴地去实现它。
2、

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

A: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庇之人。
B: 心灵的安祥,宽厚和宽恕的精神,和谐,和平,这些都是从这伟大的微笑中出来的。
C: 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
D: 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誉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
3、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 , 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穷形尽相
C: 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D: 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
B: “人不能常立志,”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要立长志。”
C: “现代汉语词典”对“大话”的解释是“虚夸的话”。然而曾几何时,“大话”一词却作为动词大量出现,成为十分热门的时尚用语。
D: 所谓淀粉类食物,主要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如大米、玉米、小麦等……
5、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稍(xùn) 外(fèn) 风(sāo) 泉香酒(liè)
B: 哑(ān) 婷 (pīng) 然(wǎng) 宠辱忘(jiē)
C: 呢喃(ní nán) 抖(chàn) 望(níng) 水声潺潺(chán)
D: 嘶哑(sī yǎ) 冠冕(miǎn)忧(qī) 淫雨霏霏(fēi)
6、

下列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喜爱竹子,因为它体现了一种美好的品格:它用淡泊豁达的胸襟面对自身的平凡朴实,它用感恩眷恋的情怀回报土地的宽厚无私,

A: 它顽强执著地对抗着漫天雪雨风霜的世界。
B: 它对抗世间的雪雨风霜总是那么顽强执著。
C: 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对抗雪雨风霜的世界。
D: 它用顽强执著的精神抗击世间的雪雨风霜。
7、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补(jiào) 哀(diào) 呜(yè) 深痛绝(wù)
B: 笨(zhì) 辱(wŭ) 古(gèng) 九连环(qū)
C: 污(huì) 取(dì) 瘩(gē) 而不舍(qiè)
D: 午(shăng) 咀(jiáo) 鸣(háo) 大广众(tíng)
8、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 课后,请大家以《我读冯骥才《捅马蜂窝》一文》为题,写一篇作文。
C: 他笑吟吟地开口了:“怎么样,疼吗?”
D: “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
9、

下列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 “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 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应对重大挑战、________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

②当________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

③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________贫困代际传递。


A: 抵制 喧嚷 阻挠
B: 抵制 喧嚣 阻挠
C: 抵御 喧嚷 阻断
D: 抵御 喧嚣 阻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对这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 “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C: “生”与“入”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D: 两句诗对仗工整,明人胡应麟称它“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 3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阔”是本诗的传神之笔,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 4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伤仲永》,完成文后题目。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识书具 尝:
宾客其父 宾客: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 3 )作者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1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 2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 3 )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 4 )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 5 )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 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主要到次要
D: 从原因到结果
( 7 )文中划线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总是容易被人忽略,现在,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变得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8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 1 )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 2 )文章第③段文字写稻子的丰姿和农人收割稻子的热闹场景,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 3 )联系文章内容,就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赏析文。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请以“我努力读懂了 (包容、经典、自己、父母……)”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除诗歌外),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花落雨停心为伴”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