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B: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C: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双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D: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
2、 | 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 《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 C: 《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航拍中国》纪录片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造成的。(在“是”后面加上“因为”) B: 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赛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把“渲染”改为“表现”) C: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技术的敏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
4、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 臆测(yì) 拮据(jù) 义愤填膺(yīng) C: 绮丽(yǐ) 猝然(cù) 众目睽睽(kuí) D: 藩篱(fān) 归省(xǐng) 断壁残垣(huán) |
5、 | 选择对下列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1 )好读书,不求甚解。( ) A: 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对词句就不需要下太大的工夫了。 B: 喜欢读书,但始终不大能领会书中的要义和实质。 C: 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工夫。 D: 喜欢读书,但对书中的精神,就不需要下太大的工夫了。 ( 2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A: 他喝酒一定要喝尽,愿望就是一定要喝醉。 B: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愿望就是一定要喝醉。 C: 他喝酒一定要喝尽,一定喝醉了才善罢甘休。 D: 到别人家里去喝酒,一定喝醉了才善罢甘休。 ( 3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A: 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即使去向人家要,他还是安然自若。 B: 穿上又短又破的外衣,缺吃少穿,但他还是安然自若。 C: 穿上又短又破的外衣,即使去向人家要,他还是安然自若。 D: 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缺吃少穿,但他还是安然自若。 ( 4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A: 不甘心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B: 不为贫贱而忧虑,也不想升官发财。 C: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 不甘心于贫贱,也不想升官发财。 ( 5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A: 从这话看来,他应该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B: 从这话看来,他就是指五柳先生呵。 C: 从这话看来,他是否就是五柳先生呢? D: 从这话看来,他无疑就是指五柳先生。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磁湖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B: 李波和王成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 , 形影不离。 C: 美国逆时代潮流,动不动就对他国挥舞制裁大棒,这种做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D: 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
7、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 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 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
8、 | 下列对文段《曹刿论战》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的同乡对曹刿主动为保家卫国出力的行为十分不满,嘲讽他不自量力。 B: 第一段中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C: 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佑上,是“肉食者鄙”的典型体现。 D: 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
9、 |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时此刻,长安街上,三军列阵,铁甲生辉,万名官兵正等待三军统帅习主席的检阅。 ②生死关头,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砥柱中流,高举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③近代以来,列强人侵,东方古国,屡遭蹂躏,涣映中华,无战不败。一九三一,日寇再犯,城乡焦土,遍地狼烟,同胞蒙难,民族危亡。 ④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一座拥有三千零六十年历史的城市。迎来特别的一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⑤这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人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经此一战,中华民族,尽雪前耻,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⑥十四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赢了这场战争。 A: ①②③④⑤⑥B: ④①③②⑥⑤ C: ⑤①②⑥④③ D: ③⑥④⑤①② |
10、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
阅读王维的《清溪①》,完成下题。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此诗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蜒多姿。 B: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C: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①造饮辄尽 ________ ②亲旧知其如此 ________ ③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 )下面说法不准确的是( )A: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B: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 C: “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D: 作者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聂海胜:家人盼凯旋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今天,素有“中国桃之乡”美誉的神舟六号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一片欢腾,乡亲们无不为家乡骄子聂海胜驾驭神舟六号邀游太空而备感骄傲与自豪。
在聂海胜的家——湖北枣阳市杨当镇街北头一幢由当地政府兴建的二层小楼门前,刚刚贴上的“飞船腾空壮中华国威,海胜飞天为杨当增彩”的大红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聂家房门前屋后彩灯高悬,彩旗飘飘,鲜花簇拥。
上午8时,在二楼客厅里,聂海胜的家人小心地守候在因病卧床一年多的聂海胜的母亲张金秀老人身边,一边和老人叙着家常,一边收看电视。现年74岁高龄的张金秀老人,去年10月因脑溢血突发,生病住院。得知聂海胜的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襄樊市、枣阳市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经常去探望慰问,并成立医疗救助专班,精心护理治疗。前天,是传统的九九重阳节,襄樊市委书记田承忠还为聂海胜的家人送去了一万元的慰问金。枣阳市也为他家购置了家具,送去了电视等物品。
张金秀老人今天穿着聂海胜和妻子寄回的红色夹克衫,面色红润,眼睛烁烁有神,虽然不能说话,但老人却不时地抬起手臂,指着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开心地笑着。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说:“母亲今天心情特别好,早上还多吃了半碗面糊。”
8时30分,聂海胜的亲朋、乡邻、同学和襄樊市、枣阳市的领导来到聂海胜的家中,与3000多名群众,一起收听收看现场直播。
8时58分,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伏在老人身边,兴奋地说:“哥哥马上就要邀游太空了。”老人高兴地点了点头。
上午9时,神舟六号准时发射。看到神舟六号飞入太空,张金秀老人不时用手擦着眼角的泪水。
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话音落地,顿时,这个鄂西北小镇,掌声雷动,锣鼓喧天,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挥舞着手中的的五星红旗,尽情地跳着笑着……
襄樊市委副书记靳新龙、襄樊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李长义宣读了襄樊市委、市政府、襄樊军分区发来的贺电。当聂海胜的弟弟聂新胜代表全家从襄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黎手中接过“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时,激动地说:“真想告诉哥哥,家里一切都好,请他安心工作,我们等着他的凯旋归来。”
( 1 )本文用大量笔墨叙写当地政府对聂海胜家人关怀的具体事件,有什么表达作用?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小题。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老舍《济南的冬天》
【甲】 ________ 【乙】 ________
( 2 )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 3 )理解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 4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假如人生是一条小溪,那么自立就是冲击巨石的激流;假如人生是一条路,那么自立就是斩断这条路上荆棘的镰刀;假如人生是一条航道,那么自立就是带领你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船帆。自立是船,载着你驶向成功的彼岸;自立是灯,引导你走向成功大道;自立是羽翼,帮助你飞向成功的云霄;自立是……
请以“自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xx”代替;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全文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