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遗嘱(shǔ) 屏息(bǐng) 坦荡如砥 眼花瞭乱 B: 丰腴(yú) 蔓延(wàn) 重峦叠障 惟妙惟肖 C: 湍急(tuān) 悄然(qiāo) 为富不仁 粗制烂造 D: 慰藉(jiè) 蒙昧(mèi) 接踵而至 诚惶诚恐 |
2、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匾 凄惨 歇歇脚 金璧辉煌 B: 簇拥 账薄 耍威风 赫赫扬扬 C: 窝囊 嫖赌 鸭架桩 名噪京师 D: 冤枉 地锲 侦缉队 咬牙跺脚 |
3、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你看来,白手起家的富人会比那些继承祖产的人更慷慨吗? B: 我已行将就木 , 别无他求,只希望你们年轻一代能生活、工作得好些。 C: 他的生花妙笔与经济发展的分析相得益彰 , 使他的文章脍炙人口。 D: 一向很有主见的张坤被对方的话语征服,随声附和 , 跷起了大指。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B: 这,茂林丰田,对于这些老知青来说无疑不是青春汗水的结晶。 C: 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D: 市卫生局与下属大医院共建的“医疗绿色通道”,是一种崭新的快捷求医机制。 |
5、 |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现在各个学校都加强了法制教育,以防止青少年学生不违法、犯法。 B: 汪国真的诗歌曾经放飞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 C: 为了减少字数,我不得不忍痛割爱,把本文略微稍加修改了一些。 D: 通过开展赛龙舟活动,可以使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
6、 | 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家户口本不见了,妈妈在抽屉里翻来覆去 , 最终还是没找着。 B: 国庆节期间,广场上摆满了一串红,真是花团锦簇。 C: 母亲节,小薇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地说:“这花这么漂亮,让妈妈美不胜收了!” D: 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养家糊口都不易,就算有理也不必咄咄逼人。 |
7、 |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B: 短语“黄麻起义”“天堂美景”“赤壁风光”“武穴酥糖”的结构都相同。 C: “投资亿元的武穴梅苑现代畜牧科技示范园建成并开始使用”,句子的主干是“示范园建成使用”。 D: “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句中“飞出”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刻画出小孩活泼灵动的性格。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B: 开展“护苗行动”,创建书香校园,让师生浸润书香的环境里以书为伴,尽享天伦之乐。 C: 邕江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D: 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 , 引发人们对传统礼义更深层次的思考。 |
9、 |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岩》中,许云峰发现郑克昌形迹可疑,便命令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叛变,导致很多同志相继被捕。 B: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中篇小说,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C: 《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按顺序依次是晁盖、王伦、宋江。 D: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他受朱赫来、冬妮娅等人物影响很大,经过艰苦的锻炼,成为共产主义战士。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各得其所 风流倜傥 翻来伏去 贪婪 B: 人生鼎沸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尴尬 C: 高枕而卧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憔悴 D: 众目睽睽 怦怦直跳 由然而生 蝉蜕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 【宋】秘演 结茅①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注】①结茅:指建造简陋的房屋。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把这段文字分成两层,并归纳层意。( 2 )翻译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4 )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无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花儿悄悄绽放
程刚
①她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如果只闻其声,定会以为她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是的,她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评委们在进行合议,一致认为冠军非她莫属。但我坚持只给她第二名。
②她叫刘若花,然而她实际的容貌与名不符,这也许是上帝犯下的大错。
③这是一个面部重度烧伤的女孩,疤痕纵横,色斑重叠。她的右手,有三个手指略短,手背布满烧痕,勉强可以握笔。在新生军训时,我看到这个特别的小女生昂着头站在前排,勇敢地面对着上千个陌生的面孔和无数好奇的目光,心里陡然生出惊异与佩服。高二文理分科后,她分到了我们班,我才得以了解她的故事。
④若花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年冬季,天寒地冻。穷困的山区人家,通常是不生炉子的,但是因为有了刚满一岁的她,家里借钱买了五百斤煤,生了一个火炉。粗心的父亲竟然把一只汽油桶放到了炉子一侧,因为他每天一大早就要骑摩托车去打工,生怕油冷打不着火。灾难就这样发生了:烤热的油桶爆炸了,烈焰瞬间吞噬了整个屋子。当惊恐万分的父亲裹着浇湿的被子冲入火海抱出襁褓中的小若花时,她已经几近窒息。
⑤若花的命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由于家境窘困,她只住了十几天院就被抱回家了,巨额的整容手术费扼杀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女孩爱美的资格。十六年来,幸运一直不肯光顾这个可怜的孩子,整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今日也未能实施。
⑥我经常见到,班里爱美的女生在课间拿出小镜子对镜自怜,哪怕脸上只是生出一粒小痘痘,也会耿耿于怀,欲除之而后快。就是男生,也不会对自己的外表满不在乎。尚美的时代,爱美的年龄,谁能把容貌置之度外?可是,谁又能想见,一个花季少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扛负着怎样的压力?
⑦我曾经在课堂上说,不管你们将来怎样,刘若花同学都将是我们班最大的骄傲!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但回到宿舍后,她哭了,并非因为我的理解,而是她觉得,她的坚强不需要宣布!
⑧可人生在世,总得面对现实。成绩优异的若花将来步入社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俊男靓女,又会经受怎样的心理考验?于是,我决定带她去省城大医院看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她有所改观。
⑨我们很幸运。一位可敬的学生家长帮我们联系了整容方面的专家,专家对若花的整容治疗提出了建议,而且,医院在了解了若花的家庭情况后,决定免除她的部分医疗费用。我们从医院出来时,若花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
⑩现在,若花的面色,正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渐渐好起来。
⑪这次演讲比赛,我没想到若花会主动报名。我心里暗自欣喜,只要她敢于站在初赛的现场,她就是胜利者!谁能料到,她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最后的决赛!站在决赛的舞台上,自信的若花把诗歌的韵律和生命的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既具少女之甜美,又兼少年之浑厚;既有敲骨入髓的穿透力,又有振金击缶的磁性。
⑫然而我知道,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主要是献给她的勇气、自信和纯美的音色。毕竟是首次登场,在台风、技法和肢体表现力上,还略逊于高倩。大家决定给她冠军,里面更多地包含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激励。我了解若花,她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在公众面前,我们得合理地保护一个孩子才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得想到,她还有第二次,还有更大的舞台,我们最好让花儿悄悄地绽放。
⑬于是,我们给了若花第二名。
(选自《教师博览》2011年第4期,有改动)
( 1 )选文标题“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是什么?( 2 )选文④⑤两段插叙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3 )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4 )如果“我”和评委一致同意并给了若花第一名,你认为会对若花以后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 5 )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链接材料】
【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凯勒《享受生活》)
【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选自《昆明市2011年中考政治试题》)
【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长与成功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④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A,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
( 1 )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 )第③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以“生活,因 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