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憧憬 冗杂 辉煌 一愁莫展B: 忏悔 潇洒 狭隘 心无旁骛 C: 馈赠 阔绰 蜡烛 金榜提名 D: 驰聘 沉湎 烦燥 一鼓作气 |
2、 |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⑴所以偏旁的数目比部首多,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⑵这是因为部首所取偏旁都是表意的,而偏旁除部分表意外,更多的是表声的。 ⑶如“江”“河”中的“氵”“工 ”“可”都是偏旁,“氵”是部首,而“工”“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是部首。 ⑷部首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A: ⑶⑵⑷⑴B: ⑷⑶⑵⑴ C: ⑷⑵⑶⑴ D: ⑶⑴⑵⑷ |
3、 |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太守谓谁 权谓吕蒙曰 B: 罔不因势象形 未若柳絮因风起 C: 林壑尤美 水尤清冽 D: 是日更定矣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
4、 |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 为了表示对您的衷心感谢,我们特意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 B: 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到:“感谢您的厚爱。” C: 王校长说:“李教授,明天我校召开教学工作研讨会,请您斗胆赐教。” D: 虽然你尽的是绵薄之力,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是你的全部积蓄,谢谢你。 |
5、 | 对《登飞来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的第二句巧妙地化用前人诗句“鸡鸣见日出”,把“日出”改为“日升”,增添了画面的跳动感。 B: 这首诗立意高远,感情奔放,表现出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气概。 C: 诗歌的后两句,一反前人“忧谗畏讥”之意,与《岳阳楼记》所表达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
6、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坦荡如砥 抑扬顿挫 恹恹欲睡 匿名 B: 因地治宜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嶙峋 C: 磨肩接踵 名符其实 粗制滥造 凛冽 D: 锲而不舍 无动于衷 巧妙绝轮 古朴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地震,大灾面前应有大爱,我们应该相互关爱,不要自顾自的。 B: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整个世界中,我们所见到的、所感觉到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大约l00种不同的基本微粒组成的。 C: 许多同学读完《学生危机自救手册》后恍然大悟: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D: 小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写好了一篇作文,可谓是才思敏捷。 |
8、 | 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 而旗尾略不沾湿 C: 溯迎而上 D: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9、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 ; △ ; △ ; △ 。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①④ |
10、 |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B: 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后面的小题。 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春 枯藤老树昏鸦, 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 阑干楼阁帘栊①, 古道西风瘦马。 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 啼莺舞燕, 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 1 )第二首小令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画面。( 2 )马致远诗中有“小桥流水人家”之句,它和白朴诗中的句子“小桥流水飞红”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③矣。迨④至菡萏(hàndàn)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①芙蕖:荷花。②荷钱:指初生的荷叶。③逸致:情趣。④迨:及,等到。 ①不蔓不枝() ②陶后鲜有闻() ③及花之既谢() ④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B: ①陶后鲜有闻 ②一老河兵闻之 C: ①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②高可二黍许 D: ①香远益清 ②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 4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相同: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B: 甲文重在托物言志,对莲花本身的描写惜墨如金,把更多的笔墨花在莲花的品格上;乙文则重在多角度着力写出莲花的功用。 C: 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D: 甲文由表及里、由形象到主旨,描写了莲花超凡脱俗的君子之德;乙文则主要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荷花“可目”的特点。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铸成欢乐,正如他那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
“用痛苦换来的欢乐。”
——《名人传》
( 1 )选文中“他”指的是________ , 他是________ 造就的伟人。( 2 )通过阅读《名人传》,你感受到他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槐花约
谢冕
①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②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花期,等着我的到来。
③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而中天门不同,是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简直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柔情,令人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是她飘洒的璎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④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绵!
⑤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⑥它是众山之首,奇兀、险峭、壮美,但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⑦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冒然登临。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是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同行者四人皆我好友,感人的是毛老师,他已体力不支,为陪我,强行至中天门。力竭,众人劝止,改乘索道至南天门迎我。毛老师于翌年病逝。
⑧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那次登临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期,重践槐花之梦。
⑨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中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是日,朝发永定门,午前直抵泰安。主客杯酒言欢,相忆十年旧事,我心有所萦,不敢恋杯,瞬即离座,款步登山。较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⑩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2004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2013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为了表达我对槐花的感激,或可换种表述:“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注】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 1 )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心疼”“心醉”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按要求作文。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你的时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20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