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niàng) 脊梁(jí) 吝啬(lìn) 人声鼎沸(dǐng) B: 分歧(qí) 匿笑(nì) 粗犷(kuàng) 咄咄逼人(duō) C: 祈祷(qí)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翻来覆去(fù) D: 一霎(shà) 脑髓(suí) 感慨(kǎi) 花团锦簇(cù) |
2、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本台今天中午将播出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就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电视讲话。B: 他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员,他妈妈就在他的母校向阳中学任教,这次千里迢迢地作为校方代表也赶到北京来了。 C: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 顺着笛声看去,只见一个青年坐在湖边吹笛,这笛声吹得那么哀怨凄楚。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B: 新建的广州儿童公园为广大小朋友提供了观鱼池、转盘、滑梯、迷宫、超市等游乐设施。 C: 有的宠物狗因其事迹和照片在网上传播而成为明星,这样的宠物狗被称为“汪星人”。 D: 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 B: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作之合。 C: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可数。 D: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垂死挣扎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
5、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 饶恕 荣鹰 侧隐 浩瀚无垠B: 阔绰 荫庇 隐匿 睡眼惺忪 C: 沉缅 簇新 蓬篙 通霄达旦 D: 慰籍 锦嶂 骸骨 一泄千里 |
6、 | 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 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哪儿了。 C: 哥哥那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生活态度彻底惹恼了爸爸。 D: 这次活动使大家各得其所 , 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
7、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倾颓 斜辉 沉吟 惟惟连声B: 拮据 商酌 裨补 心无旁骛 C: 霹雳 攘除 潮迅 猥自妄屈 D: 恣睢 搬师 体恤 陟罚藏否 |
8、 | 下列文学常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出自南北朝时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B: 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的途中遇到了回京城洛哥的使者,写下了《逢入京使》。 C: 萧红,原名张画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呐喊》等。 D: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
9、 | 选出对下列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个时候叫我来背书。”这是《五猖会》的最后一句,句中所背的书是《鉴略》。 B: 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祥子这个人物命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祥子所处的那个社会一一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C: 《格列佛游记》第四卷,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其中的人叫“慧骃”,兽叫“耶胡”。 D: 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
10、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年曹雪芹写完《红楼梦》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__ ①读过《红楼梦》的人,自能体会这两句诗的悲凉意味。 ②是的,没有作者、读者的一路同行,我们怎能在这漫漫长途上走到今天? ③"字字看来皆是情,十年同路见真心。” ④“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⑤今天,编者如果学着曹雪芹写诗的话,最想说的是: A: ④①⑤③② B: ③②⑤④① C: ③①⑤④② D: ④②⑤③①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白小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B: 再唾之/主人日再食 C: 寻丈之外/寻病终 D: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去国怀乡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久 乃 知 凡 下 食 者 皆 将 有 钩 矣 然 则 名 利 之 薮 独 无 钩 乎。 ( 3 )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
做父亲
丰子恺
①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②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③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④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声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⑤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
⑥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茏。“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指向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盖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⑦“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⑧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⑨“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⑩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⑪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⑫“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⑬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⑭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
⑮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⑯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⑰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 1 )根据文中相关的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
段落 |
语句 |
孩子的心情 |
第②段 |
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
① |
第④段 |
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 |
② |
第⑧段 |
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不舍。 |
③ |
第⑭段 |
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 |
④ |
①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从修辞角度)
②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从描写角度)
( 3 )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白银的水罐
鲍尔吉·原野
井是村庄的珠宝罐。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
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那些远方的人,见到炊烟像见到村庄的胡子,而叫做村庄的地方必定有一口井,有的地方还有一条河,井的周围是人住的房子。在黑夜,房子像一群熊在看守井。没人偷井,假如井被偷走了,房子就会塌。
井为村庄积攒一汪水,在十尺之下,不算多,也不少。十尺之下的井里总有这么多水,灌溉了爷爷和孙子。人饮水,水进入人体,上下流淌,血少了再上井里挑回来。村里人有一种类似的相貌,这实为井的表情。
井用环形石头围拢水。水不多也不少,在清朝就这么多,现在还这么多。村里人喝掉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多少人喝够了井水悄然走了,降生面貌陌生的孩子来喝井里的水。井安然,不喜不忧,在日光下只露出半个脸——井只露半个脸,另半个被井帮挡着——轻摇缓动。井里没有船,井水怎么会不断摇动?这说明井水是活的,在井里辗转。在月光下睡不着觉,井水有空就动一动。
村民每家都有财宝罐,不大,放在隐秘的地方——箱子、墙夹层、甚至猪圈里,而全村的财宝罐只有这口井。它是白银的水罐,是传说中越吃越有的神话。水井安了全村人的心。
水井看不到朝暾浮于东山梁,早霞烧烂了山顶的灌木却烧不进井里。太阳和井水相遇是在正午时光,它和水相视,互道珍重。入夜,井用水筛子把星斗筛一遍,每天都筛一遍。前半夜筛大星,后半夜筛小星。天亮前筛那些模模糊糊的碎星。井水在锅盖大的地方看全了星座,人马座、白羊座,都没超过一口井的尺寸。
井暗喜,月亮每月之圆,是为井口而圆。最圆的月亮只是想盖在井上,金黄的圆饼刚好当井盖,但月亮一直盖不准,天太高了。倘若盖不准,白瞎了这么白嫩的一个月亮。太阳圆、月亮圆、谷粒圆、高粱米圆,大凡自然之物都圆。河床的曲线,鸟飞的弧线,自然的轨迹都圆。人做事不圆,世道用困顿迫使他圆。圆的神秘还在井口,人从这一个圆里汲水,水桶也圆。人做事倾向于方,喜欢转折顿挫,以方为正。大自然无所谓正与不正,只有迂回流畅。自然没有对错、是非、好坏。道法自然如法一口井,大也不大,小也不小,不盈不竭,甘于卑下。
井边是信息集散地,冒着人间烟火,有巧笑倩兮与美目盼兮,孩子们围着井奔跑。村里人没有宗教信仰,井几乎成了他们的教堂。但没人在井边忏悔,井也代表不了上帝宽恕人的罪孽。但井里有水,水洁尘去污,与小米相逢化作米汤,井水亦可煎药除病。井一无所有,只有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说的是井与河流,土是耕地。对树和庄稼来说,井是镶在大地的钻石。鸟不知井里有什么,但见人一桶一桶舀出水来,以为奇迹。春天,井水漂浮着桃花瓣。入井私奔的桃花,让幽深的水遭遇了爱情。花瓣经受了井水的凉,冰肌玉骨啊。从井是看天,天圆而蓝。云彩只有一朵。天阴也只阴一小块,下雨只下一小片。井里好,石头层层叠叠护卫这口井,井是一个城。
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水。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鸡犬乱窜。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驾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选自鲍尔吉·原野博客,有删节)
( 1 )为什么说“井是村庄的珠宝罐”?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井的石壁认识村庄的每一只水桶,桶撞在石头上,像用肩膀撞一个童年的伙伴,叮——当,洋铁皮水桶上的坑凹是它们的年轮。
( 3 )文中有“井里不光藏着水,还藏着一片锅盖大的星空和动荡的月亮”一句,找出下文与之相照应的两句话。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很多人和事而感到幸福,如家人的无私关爱,朋友的鼎立支持,陌生人的热心帮助……
请以《一件幸福的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600字左右。(2)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真实信息。(3)语言简练,尽量不要使用网络语言。(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