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声音杂乱,不清静) B: 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缝隙) C: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指幼蝉带着黏液涂抹、平整地穴) D: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 , 让自己牺牲。(一动不动) |
2、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租赁lìn 寒伧chèn 熨帖yùn 自惭形秽huì B: 无垠yín 债券quàn 譬喻pì 面面相觑qù C: 衣褶zhé 阔绰chuò 和煦xù 契约qì D: 契约qì 琐屑xiè 迷惘wǎng 矫揉造作jiāo |
3、 | 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到两人重逢这段时间内,她经历了很多事。下面时间不发生在这一期间的一项是( ) A: 被舅妈关进红房子 B: 三天流浪和挨饿 C: 获得叔叔的遗产 D: 拒绝圣约翰的求婚 |
4、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次辩论赛没能进入复赛,不要怨天尤人 , 而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实自己,以利来年再战。 B: 这里的松、石峭立,是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巧夺天工 , 令人叹为观止。 C: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 入夜,酷暑雨后的水景公园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
5、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 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 在休息室内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D: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6、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③⑤④②① C: ④②③⑤① D: ②③①④⑤ |
7、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B: 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赏不已。 C: 电影《战狼2》屡破记录,实力拯救低迷的七月票房,为国产电影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导演兼主演吴京也成为了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明星。 D: 《奔跑吧,兄弟》是一档收视率较高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播出时万人空巷 , 很多人都守候在电视机前收看。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勒进/勒令 生涯/睚眦必报 怡情/贻笑大方 B: 迷惘/欺罔 要诀/艰难抉择 径自/不胫而走 C: 波澜/斑斓 绯红/缠绵悱恻 咀嚼/味同嚼蜡 D: 纤绳/纤细 契约/锲而不舍 晕倒/晕头转向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来藏在叶子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朗 , 像拓宽了几尺。 B: 自私者只记得“为己”二字,他们看来,舍己救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可思议的。 C: 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国外大面积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消息真耸人听闻 , 大家一定要加强自我防护。 |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4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义猫 (清)宣鼎 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翁不得已,姑从之。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注】①典质:典当。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③狸奴:猫的别称。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 1 )解释下列各组划线的词。①(食)翁每饭必食以腥________ 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________ ②(已)借贷无门,典质已尽________ 然志犹未已(《隆中对》)________ ③(故)明告其故而归之________ 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________ ④(从)翁不得已,姑从之________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但 井 上 之 李 岂 无 主 者 廉 士 尚 且 取 之 所 谓 饥 不 择 食 也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 4 )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 |
拾 荒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的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把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呢。”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她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但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也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找事儿。”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忽然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地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儿。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个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__。
( 2 )小说第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 4 )小说第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五台山的白杨
陈奕纯
人世间最美丽的是什么?
一眼之间的美容易发现,然而凡是大美,总是无形地隐藏在事物的深处,必须用心深谙其神韵。
在豫中平原,在黄河古道,你常会一眼看到广袤的成片成林的白杨树,旗帜一样飘扬在大地上,尽情地展示生命的蓬勃与妖娆,成为一道道景观。
但是,最美的白杨树,在五台山上。
五台山的殊像寺山门外的一大片开阔地上,便长着一簇高高的白杨。这十六棵白杨树的根部紧紧地长在一起,到半空后逐渐散开,越向上越疏放。远远望去,就像盛开的莲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显得格外圣洁美丽。
春天或夏天到五台山,你看到白杨树的每一根枝杈都沐浴着阳光,每一片叶子都碧翠油润,每一棵树都毫不懈怠地送给人们清荫。深秋,白杨树经历秋风的萧瑟,汽车从白杨林里穿过,那纯净的金色紧紧地吸引着你。山道弯弯,十米一景,一弯一色,道道山谷,白杨树像列队的士兵,在你的眼前昂首相送。脚下的金子哗哗地随风飘舞,或者厚厚地铺在地上。空中飞舞如蝴蝶般的叶子,像一路歌声护着你的车送你下山。
我把发现美的眼仰视晴空,心中万里无云。我把美的视角投向深层,打捞起自身的灵性,我有新的发现。人类的铺张,是放纵欲望;大自然的铺张却是施与众生。如果我的眼睛承接了大自然的铺张,心中的欲望就会淡化、消融,看世界的眼光视角就会不一样。
我仰望着白杨树,看它铺展在空中的华美,我的心如清风中的睡莲,一瓣一瓣绽放,芬芳的心香在弥漫,随之一股豪迈的气息,在胸间激荡升腾!忽然之间,我心生一种激情,我多么想铺展开一块硕大的画布,把五台山这样的高天静地淋漓地挥洒出来!
我走出了草木葱茏、河水轻盈的山谷,奔向高高的大台。山巅之上,草木稀疏,这里全然没有了山下游人如织的景象,这里是清冷的。一条白亮的路,如手势,如隐语,如画,如诗,指向山巅之上的大台。一个人,两个人,或三四个人,走在路上,这里没有喧哗,没有言语,人们都在默默地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人在无声的时候,是在走向回归,是从喧嚣的热闹中,反观自身。
一个人,一袭明黄的长袍。他三步一卧,犹如婴孩扑向母亲的胸膛,肢体匍匐在大地,目无外物,那肃穆,那谦卑,只向天地。行走的人,被他慑住,痴痴地望着,似乎他的身上有一股威严,有一股不可窥测的神圣。人们只是静默地看他,大声喘息似乎都怕惊扰了什么,举手投足都怕亵渎了什么。
这行走在路上的人,摒却尘嚣,让自己的心沉淀,寻找到自己。这样的时刻,身外的事物是美的,自身是美的。这个时候,你才更清楚:看到了自己,才能够看到一切的美。
五台山,这里的宁静,这里的氛围,让人慢下来,静下来。让人的心打开,打开才能够让人张眼看天地大美,才能够看透世道人心的良善。
因而,我才重新看到那十六棵白杨,我才能够看到一坡一弯的白杨。白杨,它的根脉深深地抓向大地,它才有飞扬于云霄间磅礴的大美。
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尼采说:“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是啊,人,有那匍匐大地的谦卑,才能够倾听天地人心的丰厚与沧桑。
我每来一回五台山,心就有一次醒悟和提升。
所以,我一次次地登临五台山,一次次地仰望这里的白杨。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7年6月,有删改)
( 1 )根据文章,完成关于五台山白杨树形象的填空。树根:密密生长,紧紧相连
树冠:①________
枝叶:②________
③________:金色纯净,随风飘舞
( 2 )第二段写豫中平原、黄河古道的白杨有何作用?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