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菏泽市第二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B: “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 记者在一些家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D: 西湖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它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在于豁达而豪放,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
2、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妈妈,已经说 , 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句话中加下划线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
B: “一带一路”“人物描写”“精力充沛”“吃了三碗”依次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诸位短语、动宾短语。
C: “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建筑特色为设计灵感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中心如同鸿雁”。
D: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这个二重复句的第一重是因果关系。
3、

将①—⑤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苦难中奋起②有的人甘于沉沦③而有的人不甘于沉寂④最终获得了成功⑤苦难成了他抱怨命运的理由

A: ②⑤③①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③⑤①④
4、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改写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就不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B: 原句:傅雷的家书每一封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改写句:傅雷的家书没有一封不凝聚着他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C: 原句: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改写句:多少年过去了,山顶岩石的表层被风儿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
D: 原句: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改写句: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就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 提/敌/刚有力 息事人/缺毋滥
B: 护/奋/即物起茹苦/莘学子
C: 年/口/然开朗 锋芒毕/崭头角
D: 弱/潺 笨/咄逼人 文断字/博闻强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与他素未谋面 , 但关于他的事情我却知道得很多。
B: 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D: 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列对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 “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8、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截至3月31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B: 中国在未来10年中能否继续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大批各行各业的拔尖人才。
C: 最近,西方国家以防止不让叙利亚发生人道主义灾难为幌子,开始谋划制裁叙利亚。
D: 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艾蒲、采百草等习俗在温州民间广为流传。
9、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zhì )留 取( xī ) 抽(yē) 狡( xié)
B: 笑(shěn) ( yù )词 扶( yè ) ( xiè)渎
C: 难( jié ) 然( fú) 进(pián) 独( yǐ )
D: 恣(suī) ( xuàn)虚 桥 (jiàn) ( kuāng )骗
10、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作品给当时麻木的国人一剂思想良药,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B: 面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形势,国民党反动派依旧从容不迫
C: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无孔不入地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D: 斗转星移,故乡早已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 )本首曲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_。
( 2 )“小桥流水人家”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3 )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4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 “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 “断肠人”一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D: 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1 )解释下列划线字。(要与课文注释一致)
①皆当行( )②以谏故( )③为天下( )④夜篝火( )

( 2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只划一处)
发闾左适戍渔阳

( 3 )陈胜吴广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是 。陈胜吴广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是因为这两人 。(用自己的话概括)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5 )就此段文字说说陈胜具有哪些才能?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一种智慧叫示弱

和庄

①示弱,字典的解释是:表示自己软弱,不敢同对方较量,在如今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们一个个都像装了枪药打了鸡血似的,一个比一个充能显摆,示弱的人越来越鲜见。其实示弱是一种大智慧。它展露的是宽广胸怀和谦虚态度,体现的是理智风度及务实精神,收获的是团结和谐与长久胜利。

②示弱是谦逊之德。示弱表现为为人处世上的谦虚低调,工作学习中的自嘲请教。放下架子,放低位置,降降低姿态,低头示弱,展露不足,承认缺点,以弱者的姿态行事,让自己以谦卑的姿态面对,能让对方感受到人格上的平等。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得到情感上的接纳。大丈夫能进能退,能柔能刚,能大能小,能弱能强。骄傲者处处碰壁,谦逊者遍地坦途。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定是一个以事业为重而敢于负责的人,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人情充盈智慧的人,一个处世浅浅而悟世深深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为大众认可、接纳、赏识、推崇的人。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反而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③示弱是理智之举。战国时期蔺相如大挫强秦威风,保全了和氏璧。赵王“以相如功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不服,欲羞辱相如一决高下。相如开始示弱,“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手下人以为蔺相如软弱,忿忿不平。相如解释说:“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到后,十分羞愧,负荆请罪,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蕉相如示弱,从国家大局出发,避免了将相失和,两败俱伤,实为顾全大局的理智之举。示弱是一种灵性的觉醒,是一种理智的显现。

④示弱是谋略之策。五丈原上司马懿诸葛亮对峙,闭门示弱,坚守不出。诸葛亮送来女人的衣服头饰,羞辱司马懿不是男人,众将士火冒三丈,司马懿还是不战。司马懿的示弱是兵法谋略,把诸葛亮拖住耗死在了五丈原。青涩的稻谷昂首挺胸,成熟的稻谷谦逊地低头,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了被折断的危险,还让鸟鼠们找不到着力点,从而保存了自己辛苦孕育的果实和种子。“示弱”是让生命和事业得以保全与延续的有效策略。

⑤示弱是自保之方。三国时期的刘备,大智若怯,处处示弱,常常啼哭。落魄以处菜浇园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青梅煮酒,闻听曹操说自己是英雄,吓得筷子都掉了。使曹操对他放松了警惕。结果做了皇帝,成就了大业。海滩上有两种不同性格的蓝甲蟹:一种十分凶猛,从不知躲避危险,与谁都敢开战;一种十分温和,遇到敌人,便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不跑不动,一味装死。千百年后,人们发现,强悍凶猛的蓝甲蟹成了濒危动物,而性情温和的蓝甲蟹反而繁衍昌盛,遍布世界上许多海滩。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不到50%,车祸率很高;而一个老弱病残者横穿马路,却是万人相让,大家还觉得自己是做了善事,车祸率为零。展示弱,却能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更好的保障。示弱往往能更有效地存活下去。

⑥示弱是团结之道。在人与人的相处过程中,示弱展示的其实是一种真诚接纳的态度。示弱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消除隔膜,增进交流,促进团结。但是示弱不是老好好,不是一摊泥,并不意味着退却不前或软弱可欺,更不是无原则的自我贬低和妥协,而是一种尊重、礼让和宽容,是一种交际和处世的智慧。交际中巧妙示弱,有利于团结周围的人,能带来和谐的人际关系。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可以减少乃至消除不满或嫉妒。示弱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遇。

⑦示弱是进步之路。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处失败叫占领。示人以弱,并不是妥协。拳头缩回来,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量;向后退两步,是为了跳得更远。“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示弱不是真正软弱,而是权宜变通之计,是为了更有利更有效的进步。示弱不是妥协倒下,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面对压力不低头的是有勇敢的人,而适当地选择示弱、认输、放弃的人则是聪明的人。敢于示弱,就是敢于负责,就是诚实。适时示弱是一种生存智慧,也是一种获取成功的手段。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文章以字典对“示弱”的解释和当下人们充能显摆开头,有什么作用?
( 3 )第③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 4 )文章②、③、④、⑤段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

境界与知识

鲍鹏山

①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事物的认知。既然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我们的人生就会废掉。

②我们要明白,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

③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④可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而且,当一个人整天爱关注某个明星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星座是什么,结了几次婚,又离了几次婚这类无用的知识时,他可能获得了饭桌上的谈资,但他的人格也会变得琐碎,甚至猥琐。所以,哲学家尼采说,“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⑤其实,世界上有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⑥《列子》里面有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还是在中午离我们近。两个人都有根据,说早晨近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说中午近是因为感觉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他们要孔子给个标准答案。孔子没法判断。于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嘴讽刺孔子:“谁说你知识多?”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识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价值。

⑦事实上,决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人和世界有更为清楚的认识。孔子早就说过:“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他们说这些不是谦虚,不过是说出了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我们短暂生命里获得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

( 1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2 )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有不少人甘愿用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的含义。

( 4 )伽利略说“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莎士比亚说“知识贵在质,不在量”,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辩证看待知识呢?请联系本文内容,结合学习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80——10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2017年初秋,我们带着懵懂和憧憬来到香山道中学;2018年金秋,我们怀着希冀与梦想迎接初二生活。一载光阴,香中铭记了你的青春时刻,镌刻了你的成长印记。请以《我的多彩香中》或《我爱香中》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记叙故事,或抒发情感,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花花世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