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宁市江南区明阳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

A: “感动温州”人物“兰小草”是谁,无人知晓,但“兰小草”的善举,家喻户晓
B: 杭州是水乡,河网纵横交错 , 这给各地的端午节划龙舟活动带来了便利。
C: “地沟油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 , 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D: 乔布斯锐意进取,百折不挠 , 创造了“苹果神话”,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2、

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特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在朋友返京时载歌载舞送别的喜悦之情。
B: 这首诗情景交融,先以雪景衬托送别,后又在送别中描绘雪景。
C: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忽如”一词写出了“胡天”的大雪来得急,也表现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D: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展示了边塞冰雪天地,阴云重重的景象。
3、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 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 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 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B: 某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C: 谭寿林在中学时代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不仅他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D: 自共享单车在贵港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5、下面没有语病、表意清楚的一项是( )
A: 通过台湾调查组的深入调查,使菲律宾公务船射杀台湾渔民事件的过程逐渐清晰。
B: 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C: 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非常受学生欢迎。
D: 文艺表演之后,艺术家们优美的歌声和曼妙的舞姿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6、

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愁莫展。
B: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需要培养阅读兴趣,其次要长期坚持阅读训练,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C: 放眼世界,我们发现其他国家在质量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可供我们参考,可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D: 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 语言丰富多彩、结构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nèn)芽 黄﴾yùn﴿ 分(qí) 澄清(chéng qīng)
B: (chuí)打 憔(suì) 澹﴾dàn﴿ 莅临(lì lín)
C: 酝﴾liáng﴿ 脸(jiá) 峙﴾sǒng﴿ 粗犷(cū guǎng)
D: (nì)名 徘(huí) 唱﴾hé﴿ 绿茵茵(lǜ yīn yīn)
8、《格列佛游记》是________英国杰出作家斯威夫特的作品。( )
A: 十六世纪
B: 十七世纪
C: 十八世纪
D: 十九世纪
9、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何所(回忆) 愿为鞍马(市场)
B: 气传金柝(北方) 鸣啾啾(马叫的声音)
C: 出相扶将(外城) 关山若飞(越过)
D: 双兔傍地走(贴近地面跑) 策勋十二转(记功)
10、

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
B: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我们语文水平的重要方法。
C: 进入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始终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
D: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

( 1 )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 2 )【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着神人;余则缊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顸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威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________ ②主人日食 再: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3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散文,完成小题。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①”,我仿佛亲眼目睹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避、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颔,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②,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mian liu):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茧。

( 1 )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游踪

所见(所想)

所感

________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秦兵马俑馆小厅

________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秦兵马俑馆大厅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________


( 2 )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 3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

( 4 )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想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作简要阐释。

( 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 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 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济南的味道
①站在济南一些偏街背巷的路沿上,掰开一只烤得焦黄的汪着油的烤地瓜,未等入口,一股仿佛弥漫着数千年历史的悠远绵长的香气便会扑鼻而来。济南由于地辖华夏南北的要冲,其饮食自然融会了南北大菜和各地民间小吃的精华,有着亦朝亦野的特点,能登得大雅堂奥,也能下得百姓厨房。诸如说起来就能让你流下口水来的油旋儿和想起来就放不下的甜沫,更是济南独有的风味,并且深深地附着了济南人怀旧的情结。
②评价济南在突破饮食口腹囿围之余,品味若干元素亦会让人流连忘返。
③品济南不能不读济南的山,山是这座城市的骨架,也定格了济南的品质。有堪舆家言,泰山是济南的太祖山,因此济南的山从南边一路走来,携着东岳的余威,裹挟着南山的秀美和北域的风情,成就了隽秀沉稳、旷远绵邈的别一番风韵。它们时刻不停地在向你述说着这个城市的骄傲和温情。无怪老舍先生当年看到这群山簇拥的济南老城,便发出了“这个城市像一个卧在群山中的摇篮,在冬天里一望便让人觉得温暖”这样由衷的慨叹了。
④品济南最美莫过于畅饮济南的水了。这是一个被泉水滋养着的城市,泉水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生命、带来了灵动、带来了性情、带来了极致的品位。泉水是济南的魂,“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光景不是哪一座城市都有的。青青石板路,光滑如冰,只见那泉水从石缝间涌出,汩汩地,潺潺地,漫了青石板,漫了孩童的小脚丫,那么清澈,那么晶莹。泉畔小憩,舀一瓢泉水,沏一壶清茶,就着三伏天的酷暑一饮而下,酣畅淋漓,清韵爽然。
⑤品济南不得不穿越济南的历史和人文。泉城文脉正,大舜历山耕。这是华夏人文始祖给济南留下的第一缕印记。且不说在这座城池的历史长河中如鲍叔牙、闵子骞、扁鹊、曹操秦琼、曾巩、铁铉、边贡、李攀龙、丁宝桢、刘鹗、季羡林等一个个明星巨擘给济南留下的一笔笔财富。单说中国文学史,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辛弃疾李清照这“二安”居士,那么宋词“ ”的豪放和“ ”的婉约到底会逊色多少呢?如果没有了张养浩,在元曲的体裁中还会另有其人喊出“ ”这句深埋在封建史上历代老百姓心中的绝唱吗?如果没有了老舍,近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天平上的砝码会不会轻了许多?这是济南的骄傲,但我又觉得这更是济南的乡愁。
⑥品济南的味道,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一定要读懂济南的人。济南人的性格由于地域的关系,糅合了中国南、北方人种的性格和气质,更兼具了齐人和鲁人的天赋和秉性。自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开始,一路走来取精去粕地形成了济南人独有的豪放豁达、尚善重义的好品质。每一个成熟的济南人都像是一瓶陈年的老酒,只要起开瓶盖,一股醇香而绵长的味道便会悠然而出,让你为之迷醉。
⑦品济南,不由不感染于她时刻升腾着的气象。这是一个包容了各种元素的蓬勃生命,时刻在成长。济南,恰是一朵由泉水滋润的清荷,嗅一下雅透脏腑,品一下情远意长。济南,更是一个由荷精心孕育的莲蓬,每一粒睡在母亲怀里的莲子,都会带给你久久的悠香……
(作者农人,文章有删改)

( 1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用心品咂济南,你会发现韵味无穷。品美食,悠远绵长;品山, ;品水, ;品历史、人文, ;品人,

( 2 )结合全文,说说第②段的作用。

( 3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赏析第③段画线词“簇拥”的表达效果。
B.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画线句。

( 4 )将下列诗句分别填入第⑤段中的画线处,顺序依次是 。(只填序号)。
A.花自飘零水自流 B.气吞万里如虎 C.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5 )今年3月,我市启动了“你心中的济南标识——找找济南范儿”的大型活动。请结合文意或生活体验,写写你心中的济南范儿,表达你对济南的热爱和理解。(60字左右)

【注】范儿:多用于口语,指风格、风范、品质。城市范儿就是能代表城市历史、名人、艺术和自然等文化资源中,最具城市象征意味的文化符号,也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凝视,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意思是:聚精会神地看。其实“凝视”有着更为丰富的情味:凝视山水,你会增长一些感动;凝视亲人,你会生发一份情感;凝视社会,你会升华一种认识。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凝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可以出现真实的姓名,可用“××”表示。② 字数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原來、心會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