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广州市花都区雅瑶镇雅瑶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禀告(bǐng) 姊妹(zǐ) 论语(lún) 虾蟆(xiā)
B: 雏形(chú) 嬉戏(xī) 泯灭(mín) 耸立(shǒng)
C: 报酬(chóu) 鬓角(bìn) 蹂躏(lìng) 风韵(yùn)
D: 懊恼(ào) 玷污(diàn) 点缀(zhuì) 鹤唳(lì)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B: 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 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玉树灾区视察,指示地方政府尽早做好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D: 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将“在……中”改“从……中”)
B: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将“经过”去掉)
C: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改为“是勇气不足和谋略不当”)
D: 人类在高科技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这一点是人们有目共睹。(在“有目共睹”后面加上“的事实”)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足够努力,才会足够幸运,时光不会怠慢每一份执着和勇敢。
B: 说书先生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聊三国了,精彩绝伦处让人叹为观止
C: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D: 丁是丁,卯是卯 , 事情都已成定局,你也不必再懊恼。
5、给下面的新闻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十堰晚报5月23日讯 昨日是我市首个“公交让座日”,我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文明乘车新风尚。

今年4月29日,由市文明办牵头,团市委、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局、十堰广播电视台、十堰日报社、市公安交管局、市运管局、市城市公交集团公司等9家单位联合发起“公交文明引领城市文明”活动,并将每月22日确定为我市“公交让座日”。

昨日,市城市公交集团公司在4路、5路、15路、29路等多条公交线路及人群密集的主要站点开展“公交让座日” 活动。公交车内张贴有文明乘车让座宣传横幅和温馨提示语,播放“公交让座日”相关内容。同时,100名头戴小红帽、身披绶带的青年服务志愿者在车厢内及公交站点发放《文明乘车倡议书》,赠送印有全市公交线路标识的精美小扇子,鼓励和引导乘客为老、弱、病、残、孕等行动不便的人让座。

据介绍,开展“公交文明引领城市文明”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公交车这个城市流动“窗口”传播、弘扬、引导城市文明,实现“出行环境美、服务行为美、和谐人文美”目标。

A: 十堰昨日迎来首个“公交让座日”
B: 十堰开展“公交文明引领城市文明”活动
C: 我市首个“公交让座日”,以实际行动弘扬文明乘车新风尚
D: 9家单位联合开展活动,以实际行动引领城市文明
6、“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
A: 东海
B: 西域
C: 南国
D: 中原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B: 我市23家粮油店(柜)相继完成创建工作,将在验收通过后挂上“放心粮油店”的牌匾。
C: 北京市持续遭遇重度雾霾,PM2.5浓度最高时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能见度只有七八十米。
D: 中国召开最高级别的城市工作会议,会议的名称由37年前的《全国城市工作会议》升格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骆驼祥子》中,运用肖像描写、心理刻画等表现了主人公祥子由老实、坚韧、满怀希望到麻木、狡猾、自暴自弃的性格变化,深刻揭露了旧中国“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罪恶。
B: 18世纪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其辛辣的讽刺中包含了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隐含了作者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
C: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潺潺的流水、青翠的藤蔓、悠闲的游鱼、清幽的竹林。全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
D: 写记叙文,可以用人物作为线索,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可以用事件作为线索,如莫怀戚的《散步》;也可以用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线索,如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
9、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美(pì) 歌载舞(zài) 羸弱 迫不急待
B: 遒(jìn) 惟妙惟(xiào) 沉湎 不可名状
C: 热(chì) 锐不可(dāng) 旁骛 相形见绌
D: 慰(jiè) 浑身数(xiè) 烦燥 随声附和
1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烧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岳阳楼记》《爱莲说》《送东阳马生序》四篇文言诗文标题中的“书”“记”“说”“序”都属于古代文体。
C: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藤野先生》是其中的几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1 )《秋词》押韵的字是________。
( 2 )这两首诗都以“秋”为题材,表现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中相关景物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1 )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稍稍宾客其父。(稍稍:稍微)
B: 以钱币乞之。(或:或者)
C: 金溪民方仲永,世耕。(隶:隶属,附属)
D: 余之也久。(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

②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

( 3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 4 )读了课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吃野菜的庄老师

余显斌

①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没教我,教我弟弟。弟弟一回来,就叽叽喳喳地谈他,说他们的庄老师会写文章呢,而且文章经常在报刊上发表,说他上课还读。然后,弟弟就学着他的样子,摇头晃脑,读罢,一脸阳光。看得出弟弟很敬佩自己的老师。

②一次,对着家里鸟笼里的两只鸟,我和妹妹谈论着。我说:“那只绿鹦鹉叫声好听,脆脆的。”妹妹却说:“那只大红鹦鹉的叫声更好听些。”弟弟却一句话也不说。于是,为了寻找帮手,我们都让弟弟发表意见。弟弟却摆起谱来,背着手,小大人一样,很庄重地说:“都好听,都好听。”气得我俩都说弟弟是个“骑墙派”,两不得罪。弟弟很委屈,转身告诉我们:“我们语文老师说过,每一个生命都有感觉,都好面子。”然后,望望我们,像个老师一样批评我们道:“你们当面说鸟儿的坏话,它们会伤心。”这句话,让爸爸很是赞叹:“这个庄老师,真了不起!”

③由于课教得好,一年后,庄老师做了毕业班的班主任,教我们。为此,弟弟垂头丧气了好几天。

④庄老师确实与众不同。

⑤上课,他爱提问,并且鼓励我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吧,你可以按自己所想回答。”我们回答时,他不说对,也不说错,只是笑着把自己的答案说出,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这样想。说完自己的答案后,他有一句口头禅:“这是我个人的答案,大家觉得怎么样?”一般情况下,大家说好。有时候,也有同学不同意,他会鼓励,让不同意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当然,我们有时也会开玩笑,故意说他不对,他是知道的,笑着说:“小样儿的。”

⑥他爱吃山里的野菜,为此,专门对班里的韦小燕说:“能不能弄点野菜,一斤两元钱。”

⑦野菜,在我们那儿满山遍野都是。

⑧韦小燕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们很羡慕。

⑨从这以后,韦小燕每天都拿一些野菜来,苋菜、蒲公英、米米蒿,干干净净的。庄老师都收下并付了钱,把帐算得清清楚楚的。有的同学也采一些,让城里来的庄老师尝尝鲜。第一次,庄老师收下了。再送,庄老师退了回来,笑着说:“韦小燕同学送的够多了。”时间长了,大家才知道,庄老师只要韦小燕的。

⑩一天晚上,庄师母到我们家里来坐,因为她和我妈是同事,又是朋友。她手里提着一个篮子,里面是各种野菜,有羊齿菜、苋菜、米米蒿。

⑪“给庄老师留着吧,他爱吃才买的。”妈妈客气着。

⑫“还多呢,他也不太吃这个。”说到庄老师,师母笑了,看到妈妈满脸疑惑,庄师母解释:“听说那孩子没有母亲,雅文就想送点钱,可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所以就想了这招。”她所说的雅文,就是我们的庄老师。

⑬妈妈说什么,我没有听见。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日常里,我们都不缺乏同情心,但是大都缺乏对被同情者的理解。世间最伟大的同情,是给予同情时而不伤害对方的自尊。

⑭这,是一种细腻而伟大的美。

(选自《教师博览•原创版》2010年第6期,有删改)

( 1 )庄老师爱吃野菜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摘录文中语句回答。
(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画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弟弟就学着他的样子,摇头晃脑,读罢,一脸阳光

②他爱吃山里的野菜,为此,专门对班里的韦小燕说:“能不能弄点野菜,一斤两元钱。”

( 3 )文章第④段说“庄老师确实与众不同”。庄老师的“与众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 4 )有同学说文章第⑦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 5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三句话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 1 )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这个文题在文中有何用途?

( 2 )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 ,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
第二件事写的是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
第三件事写的是 ,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 3 )语言品味。
①“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②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

( 4 )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 , 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 5 )“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二:

本试卷《书院精神为现代人撑起心灵的绿荫》中提到:“书院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唐,兴盛于宋,经元、明、清至今。仁人志士在书院寒窗苦读,心忧天下。”在古代,书院教育以“博学”为首要,落脚于“笃行”,强调知行合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研读经典,互相切磋,畅谈人生;还可以走出自家书院,去外面游历考察,丰富自己的阅历。假如回到唐朝或宋朝,你成为一名书院学生,你的一天将如何度过?

请你发挥想象,以“书院生活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字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可惜你的手、我不能握”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