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切忌不要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 B: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发现了自己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C: 那里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快有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D: 《荷叶·母亲》是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一首借景抒情散文诗。 |
2、 | 《浣纱记》唱词中,表达了范蠡.西施归隐之念的是( ) A: 山深地僻,花飞鸟啼,伤心过处,双双蹙着翠眉 B: 君恰妇,妾又行,做浮花浪蕊 C: 谁知道戈挽斜晖,龙起春雷,风卷潮回,地转天随 D: 伴浮鸥溪头沙嘴,学冥鸿寻双逐对 |
3、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年联欢晚会上,同学们载歌载舞,大家都沉湎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 B: 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依依不舍,大家希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 C: 新疆赛里木湖每年一到严冬,岸边就开始隆冰。这种冰制奇观,好似高昂可人的冰美人,每年都能吸引无数游客。 D: 主席在 G20 会议上的讲话高瞻远瞩,开放包容,体现出大国领导的风范。 |
4、 | 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
5、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B: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C: 都德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D: 冰心笔下的《纸船》和《十年》,都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
6、 |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层累(lěi) 虬须(qióu) 臆测(yì) 混为一谈(hùn) B: 偌大(ruò) 酷肖(xiào) 簇新(cù) 合辙押韵(zé) C: 头衔(xián) 腻烦(nì) 攲斜(qī) 尽态极妍(yán) D: 逼狭(xiá) 侧隐(yǐng) 勾当(gòu) 引颈受戮(1ù) |
7、 |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讥讽(fěnɡ) 鄙视(bǐ) 无动于衷(zhōnɡ)B: 歧视(qí) 障碍(ài) 居高临下(jū) C: 抽屉(ti) 心扉(fēi) 呱呱坠地(ɡuō) D: 暂时(zàn) 敞开(chǎnɡ) 掐一掐(qiā)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缝里长出些高高矮矮的树木,苍翠,茂密,姿态不一,又给山石添上点缀。沿峰脚是一道泉流,从西往东,水大时候急急忙忙,水小时候从从容容,泉声就有宏细疾徐的分别。 B: 芦苇无言,我亦无言,无言是否也是一种理解,一种沟通,一种心有灵犀呢?脚下泥土松软,头顶阳光充沛,泥土与阳光都是春天的样子了。 C: 戴维8岁时就曾写过长达58页的带插图的侦探“小说”,虽然那不过是一个孩子的幼稚之作,但他父亲却一丝不苟地将这“小说”打印出来,完好地保存至今。 D: 这个对语言有着特殊敏感、对一切新鲜事情兴致盎然的青年,尚不满28岁,何以具备一旦向往,使锲而舍之地追求的气概与能力?这需要充沛的精力,也需要聪明过人的天分。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狩猎 枯躁 格物致知 B: 瞭望 狡辨 不修边幅 C: 决择 缅怀 强词夺理 D: 浩劫 拙劣 暴风骤雨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B: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字不虚设但言简义丰,意境深美。 C: “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中国北方,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 D: 2019年度淄博市青少年“中国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张店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 )首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2 )请写出“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的含义,并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好处。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往来无白丁( 3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 )下列各组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B: 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 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D: 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 5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完成下列各题。
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
不同人口味偏好不同,这与基因有关。
从源头上说,口味偏好与味觉基因有关。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比如,研究发现,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分辨出植物中一些常见的毒素,可避免因误食而中毒。专家还推测5000年——6000年前,中国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常出有毒植物中苦为的人往往被淘汰。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苦味基因的种类比其他味觉基因更加丰富。
再来说甜。人类往往是通过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当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甜味。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甜味基因发达的人偏爱甜食。因此挑食或许只是由于基因不同。
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科学家们从已知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对辣口味的偏好。
口味偏好不仅与味觉基因也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拿气味独特香菜来说,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他们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
(选文有改动)
( 1 )从选文看,口味偏好于哪两类基因有关?( 2 )为什么苦味基因是味觉基因中受到自然选择而被做多保留下来的基因?( 3 )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例如,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比例最高,,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
( 4 )从选文看,人们品尝甜味食品时是怎样感知到甜味的?为什么有些人偏爱甜食?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余世存
①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即为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这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人们命名为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秋分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隆水,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谚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谚语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紧、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经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播种油菜。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乡村经验是,“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③秋分之后,降雨量开始减少,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裂、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被称为“秋燥”,应对秋燥的方法只能是静心,是韬光养晦。
④无论是物候显象,还是人体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江南秋天的美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据说,在北方感受秋天萧索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越看越羡慕,当看到后面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见,秋分在提醒人们要寻找新家园。
⑤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寻找,伙分的本质在于收养。春生春种,秋收秋敛。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意味着独立不惧,遁世无问。有心的农民会在秋忙空闲之际,检查、修缮房屋,欧美国家那些勤劳的农民则会刷漆、换地板、换门窗,使房子焕然一新,以迎接冬天。
⑥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一个重要日子。如果说春分时万物都在生发,都踏上了征程,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那么秋分时就是收敛,在告别,在隐居。
(选自2015年第20期《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
(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划线词语具体指什么。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
( 3 )第②段划线词语“很多”能否删掉?为什么?( 4 )选文多处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母亲对我说:如果你想人生更加精彩,那你就要多吃一点苦,多读一些书。因为只有在天的时候躬身播种,你才能最终收获满园秋色。老师对我说: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朋友对我说:如果你不能预知未来,那你要努力把握现在,因为只有珍惜当下的点滴,你才不会让青春留下遗憾。
亲爱的同学,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和感悟,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主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