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简洁精纯的<雪>》节选自《斯妤文集》,题目是编者加的。B: 著名教授许国璋自述“九时睡,四时起,读书到七时,稍进食,写文到十时,亦不甚倦。” C: 为推广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泰州市教育学会决定举办“我的家教故事”征文活动。 D: 在小学对面的整整一条街上,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有公司连锁式的,有家庭作坊式的;有暑期的,还有常年的;有明的,也有暗的…… |
2、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小石潭记》《归园田居》。 C: 泰戈尔,希腊作家、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D: 孔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墨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
3、 | 《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 A: 历史 B: 人类活动 C: 社会人生 D: 政治生活 |
4、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②应该认识到,阅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一旦离开校园,很可能把书永远丢弃在一边,这样的结果一定是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想看到的。 ③对教育来说,阅读是最基础的教学手段,教育里最关键、最重要的基石就是阅读。 ④但是现在,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重视阅读,尤其是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 A: ①④②③ B: ③①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④②③① |
5、 | 下列各项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我已经掌握了语言的钥匙。 |
6、 | 作家作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选自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B: 《口技》作者是清代的张潮。本文选自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中给我们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以为妙绝”。 C: 《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猫的事情,表现了“我”难过、自责、愧疚之情。 D: 《伟大的悲剧》是意大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写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们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 |
7、 |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一尘不染 鲜为人知 正襟危坐 锋芒毕露 B: 当之无愧 头晕目炫 广袤无垠 开卷有益 C: 家谕户晓 有例可援 深恶痛疾 简明扼要 D: 随机应变 悠游自在 优胜劣汰 众说纷云 |
8、 | 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拈轻怕重 搬门弄斧 言简意赅 任劳任怨B: 中流砥柱 脍炙人口 迫不及待 见异思迁 C: 手屈一指 销声匿迹 沁人心脾 无济于事 D: 忧心忡忡 惹事生非 异曲同工 苦心孤诣 |
9、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shěnɡ) 撺掇(duo) 凫水(fú) 棹船(zhào) B: 油馍(mó) 脑畔(pàn) 气喘(chuǎi) 亢奋(kànɡ) C: 冗杂(rǒnɡ) 蓦然(mò) 恬静(tián) 戛然(jiá) D: 溺炕(lì) 神龛(kān) 斡旋(wò) 争讼(sònɡ) |
10、 | 学校安保王强在他工作的十余年间,勤勤恳恳,方正质朴,被评为校园十大自强人物。为此,学校特意邀请他来为学生做讲座,此时,电脑技术老师在选择主题背景的字体时遇到了难题。其中最适合的字体是( ) A: ![]() B: ![]() C: ![]() D: ![]() |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B: 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C: 腰白玉之环:腰佩,用作动词 D: 媵人持汤沃灌:热水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久而乃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 今诸生学于太学 受任于败军之际 D: 以衾拥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一段将“余”与“同舍生”的求学对比,表现作者求学勤艰,乐以忘忧。 B: 选文第二段用排比写“同舍生”求学之便,强调了天资和求学条件的重要性。 C: 选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D: 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感情真挚诚恳。 |
高大上的“正”字计数法
①苏格兰公投落下帷幕之际,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仅是票选的结果,更有英国人那奇葩的计票方式。从新闻照片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统计票的人竟然是在纸上一条条地画竖杠杠,视觉效果非常凌乱。这引得人们议论纷纷:“想不到发达国家竟然采取这种刀耕火种的计数方式。”
②对比之下,我国的“正”字计数法立刻显得又机智又高端。这个方法广泛流行于庙堂之上和群众之间,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五笔一字,整齐划一,视觉效果简洁明了,能够大大提高统计效率。相信很多小伙伴从小学选班委开始就用“正”字计数,一路画“正”直到现在。
③这么好用的方法,究竟是谁先想到的呢?“正”字曾经是古代大数单位之一。汉代《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大数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又因为“数有十等,若言十万曰亿,则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以此类推,“正”代表一个相当大的计数单位。
④至于真正使用“正”字一笔一画计数,则要追溯到清末民初的上海。在旧上海,起初进戏园看戏并不采用凭戏票制度,仅由服务人员领座,由善写计数的服务人员将卖座情况写在“大水牌”上。由于时间急促,恐怕误记,同时为了稽核总数,所以每满五个看客,就写一个“正”字,或者是领一个看客就画上一笔,画上五笔便成一个“正”字,随后再去收费。后来看戏的人增多,戏园规模扩大,用水牌计票的方法逐渐被戏票所取代,但“正”字的计票方法却被商家和选举计票所借鉴,广泛应用起来。
⑤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也开始采用这种计数方法。此前的江户时代,他们曾使用“玉”字来计数,同样是五画为一个单位。由于绝大多数人生来就具有十根手指,因而在进化史中促成了十进制的广泛采用,而五画字和五画符号便于十进制计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被使用过。但在所有五画字中,只有“正”字字形规矩简洁,只由横竖构成,没有哪两笔首尾相连,甚至连每一画的长度都大致相等。所以,作为计数符号,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⑥“正”字的含义相当正能量。它的本义是平正、不偏斜。在词典中“正”的含义很多,其组成的词和短语也大多都是褒义,如正直、正大光明、正人君子、刚正不阿……足见人们对正字的喜爱。同时,它也有着“匡正”“正确”的含义,是人们表达信任的基准。
⑦在投票选举中,人们最希望的是公平公正,从外形到内涵,“正”字都是完美的计数工具,无怪乎人们称赞它是高大上的计数方法了。
( 1 ) 开篇介绍苏格兰公投的计票方式有何作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决定探究“琮琮”①的头部纹饰——“饕餮纹”,并撰写题为《琮琮是妖兽?——饕餮纹探源》的推文,作为活动成果在班级公众号推送。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探究步骤:
搜索信息→整理筛选→撰写推文→推送交流
【注】①“琮琮”: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饕餮纹”意寓“不畏艰险、超越自我”。
资料夹
【资料一】
对于一个把美食奉为时尚的国族而言,饕餮是最古老的文化象征,也是中国神系里最惊世骇俗的妖兽。饕餮的尊容,应该算是比较凶恶的。《神异经》形容它身体像牛,长着人的面孔,眼睛却藏在胳肢窝里,酷爱肉食,热衷于偷袭老弱病残或落单的旅行者,完全是一个阴险而卑劣的恶棍。在上古神话传说里,有所谓“四凶”的说法,为首的就是饕餮。
在华夏农业文明巅峰的唐宋时代,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在大幅提升,而菜肴、香料及其烹饪方法,也进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食物的丰饶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它终结了古老的饥饿模式,解放了人的饕餮本性,让一种曾经被视为罪恶的贪吃习性,变成了可以被容忍和鼓励的嗜好。于是,古代典籍里关于饕餮凶残本性的记录,被时间逐渐淡化,而饕餮就在“超级吃货”的名义下,重新回归了日常的市井生活,以一种充满喜剧色彩的方式,成为人们用来互相打趣的佐料。不仅如此,由于世人的不断鼓励,饕餮的地位逐渐上升,最终被中国人奉为食神。
——朱大可《饕餮是如何从妖兽变为神灵的?》(节选)
【资料二】
钱欢青(记者):以您多年的研究,您觉得早期中国的神灵形象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
王青(山东大学考古系教授):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纹普遍流行,可见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神灵崇拜是很发达的。后来又传入了中原地区,并演变成三代青铜器上装饰的饕餮纹。从兽面纹到饕餮纹,真切反映了早期中国的原始思维特点,也说明早期中国的神灵崇拜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些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的神灵是以艺术想象出来的兽面和饕餮为中心,将老虎、鳄鱼、蟒蛇、鸟、牛、鹿等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综合起来,赋予了它们超乎自然的神力。比如在良渚时期,兽面神灵主要是综合了鹰鸟的羽毛及鳄鱼的獠牙和足爪,到夏商时期又加入老虎的獠牙和大眼睛、蟒蛇的身躯,以及牛和鹿的弯角等,从而艺术性地创造出有名的“饕餮”大神。饕餮神灵应该就是夏商时期人们信奉的“最高神”,甲骨文中把这个大神叫作“夔”。古人相信,通过祭祀这些能沟通天地的神灵,就能实现消灾祈福的“世俗”愿望。
——钱欢青《王青:神灵考古与早期中国》(节选)
【资料三】
饕餮究竟是什么?这迄今尚无定论。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兽面纹。是什么兽?各种说法都有。本书基本同意它是牛头纹。但此牛非凡牛,而是当时巫术宗教仪典中的圣牛。现代民俗学对西南少数民族的调查表明,牛头作为巫术宗教仪典的主要标志,被高高挂在树梢,对该氏族部落具有极为重要的神圣意义和保护功能。所以各式各样的饕餮纹样及以它为主体的整个青铜器其他纹饰和造型、特征都在突出这种指向一种无限深渊的原始力量,突出在这种神秘威吓面前的畏怖、恐惧、残酷和凶狠。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杀掉甚或吃掉非氏族、部落的敌人,杀俘以祭本氏族的图腾和祖先,更是当时的常礼。因之,吃人的饕餮倒恰好可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准符号。神话失传,意已难解。但吃人这一基本含义,却是完全符合凶怪恐怖的饕餮形象的。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祇。它对异氏族、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则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像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
同时,由于早期宗法制与原始社会毕竟不可分割,这种凶狠残暴的形象中,又仍然保持着某种真实的稚气。从而使这种毫不掩饰的神秘狞厉,反而荡漾出一种不可复现和不可企及的童年气派的美丽。好些饕餮纹饰也是如此。它们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李泽厚《美的历程》(节选)
( 1 )整理资料时,小组成员做了几条笔记。依据“资料夹”的内容,判断正误。①饕餮从远古妖兽变为神灵,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关的。( )
②王青认为饕餮纹是从兽面纹发展而来,综合了多种动物的特征。( )
③饕餮纹凶狠残暴的形象中透着拙朴的美,体现了人类早期艺术的稚嫩。( )
( 2 )筛选信息时,小组成员对下面这段文字要不要收入“资料夹”展开讨论。根据活动目的,发表你的看法。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你曾经与谁约定?又将这份约定镌刻在何处?
请以“镌刻在▲__的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不得少于800字。④感情真挚,不得抄袭,更不允许抄袭本试题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否则作文分数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