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第十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语句中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师说》的作者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
B: 《读〈孟尝君传〉》选自《临川先生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C: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长篇小说,他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 都是受封建科举毒害的读书人。
D: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在《变色龙》一文中通过描绘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阿谀奉承的沙皇忠实走狗形象。
2、《昆虫记》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
A: 历史
B: 人类活动
C: 社会人生
D: 政治生活
3、选出对下列名著的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中,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人称“豹子头”,被高俅陷害,百般无奈下,逼上梁山。有关林冲的故事: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等。
B: 鲁智深,原名鲁达,法号智深,又称鲁提辖、花和尚。《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
C: 武松,绰号“行者”。《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景阳冈打虎、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
D: 李逵,小名铁牛,绰号“黑旋风”。《水浒》中有关他的故事: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火烧瓦罐寺等。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02年,我国______新增退耕还林面积3400万亩。

②敦煌出土的古纸有力地______:蔡伦不是造纸术发明人。

③加入WTO,中国政府部门面临的最大难题,莫过于急需一批熟悉WTO______的高层次人才。

A: 规划 论证 规则
B: 计划 印证 规则
C: 规划 印证 法规
D: 计划 论证 法则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蹒跚 酬劳 翻天复地 沉默寡言
B: 吝啬 缥缈 截然不同 见意思迁
C: 污涩 羞怯 杞人忧天 精益求精
D: 怂恿 干噪 大相径庭 淋漓尽致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圆明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象已荡然无存
B: 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间不容发,关系密切如一人。
C: 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谓相得益彰,堪称世间一绝。
D: 经过多年的锻炼,他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既要有一个恰当的标题,也要合理安排正文结构。消息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B: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因其同时兼有史学与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也称花甲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也称耄耋之年。
D: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也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舞台提示组成。《屈原》是由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入选教材九年级下册的课文则是这部戏剧的剧本节选。
8、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缀 签赏 惟妙惟肖 重岩叠嶂
B: 暄嚣 休憩 就地取材 别具匠心
C: 蔷薇 挖掘 巧妙绝伦 络译不绝
D: 掩映 寂寞 因地制宜 长途跋涉
9、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pīng)婷 妖(ráo) (jié)责 断壁残(yán)
B: 惊(hài) (jiàn)桥 (huī)下 (qǐ)人忧天
C: 停(zhì) (huàn)养 (gǎn)发 纷至(tà)来
D: (zì)雎 (zhēn)言 游(yì) (tián)不知耻
10、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药企为何会屡教不改?关键在于药企的违法成本太低,罚了款、换个药名又继续经 营。
B: 各工地党支部为孩子们开办《小候鸟》暑期班,既让留守子女与父母团聚,又邀请 党员教师给孩子们上丰富多彩的课程。
C: 《北鸢》的描写内容大至政经地理,城乡样貌,小至民间饮食、曲艺,甚至是一碗 面的做法,都做了丝丝入扣的记叙。
D: 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然后进行人脸识别,验证成功之后点击“结果打印”,机器 就会打印出一张“浙江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凭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首句“结庐在人境”,交代出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 “见”字传达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相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悠闲恬静。
C: “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D: 本诗淳朴自然,将抒情、写景、感悟交融一体,既富于情趣又内蕴哲理。
( 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 1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神弗也。 ________

②小惠未 ________

③又何焉? ________

④肉食者 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3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什么?

( 4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为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ān)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 1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

( 2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 3 )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 4 )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①“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②“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 5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当局外人

邓洁

①作为编队唯一女子特战队员赴亚丁湾护航,这个春天,“能文能武”的北大学生宋玺成了热点人物,她的故事有如阵阵和风涤荡人心———当人们还在为90后贴上“丧”的标签时,宋玺和她身后的很多中国军人带着“国系90后”的新标识走进人们视野。他们换上戎装、热血卫国,作为家国一分子,真切诠释着一种“不甘当局外人”的格局与担当。

②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局促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对社会冷眼旁观的年轻人:有的仅仅满足于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有的则困顿于精英体制下的“象牙塔”中,无意关心天下事,正如作家沃特·科恩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成绩单之外的任何事。”然而,生活在如今的大时代下,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请不要关闭与世界相通的窗户。万物联通的时代,本就无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公共事务、祖国未来、人类理想,皆关乎我们的生活。虽然个体的声音和行动只不过是千万人中的小小一环,却也能汇入推动与建设的力量当中。

③“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青年人的担当和使命,更要求我们在看见日常生活里的“苟且”时,也把“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当作“与我有关”,如此,才能真正带我们抵达所期许的“见自己、见世界、见众生”境界。

④从井底一隅跳向广阔社会、从局外走入局内的方式是多元的,每个人尽可有多样的选择。宋玺将这诉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身赴前线的努力,今年两会上的90后年轻代表们则把这展现成参与国家公共事务讨论的热情;武大樱花节成“樱花劫”,学生们在社交平台上批评不文明游客,也是主人翁精神的显现;青年志愿者投身公益,在大山教室里、西部戈壁上留下的身影亦成为当代青年追逐远方的一抹亮色……

⑤青年人是千姿百态的个体,更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集体,这种朝气,体现在对家国命运的敏感关注中,体现在对社会责任的努力担当中。这种“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应该多些,再多些!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3日19版)

( 1 )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 )文章开头引用宋玺的故事有何用意?
( 3 )指出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 4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 5 )学习文章,谈谈青年人该如何发扬“不甘当局外人”的精神。
四、写作(分值:60分)
某初中学校秋季运动会入场式上,各班代表队的服装成为开幕式上一大看点。这些服装,款式奇异,大胆另类。看台上,有人喝彩,有人指责。为此,《南湖晚报》拟开设“中学生形象大讨论”专版,请你参与投稿。

要求:①标题自拟。②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据,言之有理。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牵伱的手却感觉不到的爱っ”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