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怀集县坳仔镇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在横线①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比如涵远堂楹联“①_________________,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 西塞山前白鹭飞
B: 西村晨钟鸣古寺
C: 西山晴雪曙色新
D: 西岭烟霞生袖底
2、

某语文老师为党的九十一华诞献礼,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蛟龙入海长民族志气”。请选出能够作为下联的语句( )

A: 神舟飞天扬国家声威
B: 天宫对接显民族风范
C: 嫦娥奔月展神州风采
D: 航母漂洋彰中国威力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节选自《儒林外史》。该作品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对陈腐的封建科举制度以及深受其毒害的范进、胡屠户和张乡绅等人物形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
B: 《孔乙己》是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朝花夕拾》。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C: 《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 《桃花源记》是东晋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作品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造假者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B: 因为涉嫌论文造假,翟天临被卷入舆论漩涡,他将有可能在演艺圈销声匿迹
C: 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D: 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是堂而皇之的。
5、

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专家指出,长期食用人造鸡蛋,其中的化学物质会导致人记忆力衰退、痴呆。
B: 发言人表示,一旦发现杀害台渔民的菲律宾公务船,海警将尽最大努力将其带回台湾。
C: “郭美美”事件给中国红十字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雅安地震募捐活动中集中显现出来。
D: “狂人教练”穆里尼奥在皇马的日子并不好过,其中的原因是球队凝聚力缺失造成的。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这个人到了陌生的地方就容易晕头转向,不知道哪是东,哪是西?
B: 在两幅画前我感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也许是达到了与艺术家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C: 晚上,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父子俩的翻书声和窗外三、四只蟋蟀的鸣叫声。
D: 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7、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划线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多少次,我穿行在莽莽大山,看沟壑纵横,怪石lín_____峋,体会幽谷深静,小鸟欢唱,秋虫低徊,这是跋涉生命的旅途之美。春,之所以明媚,是因为漫长冬的孕育;而夏之所以xuàn_____烂,是因为有狂风暴雨的淋漓与畅;而秋之所以成熟,是因为厚积薄发的积淀和历练;而冬之所以静美,是因为北风的遒和大雪的纷飞。

A: 嶙 炫 ɡān jìnɡ
B: 磷 炫 ɡān jìn
C: 磷 绚 hān jìn
D: 嶙 绚 hān jìnɡ
8、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zhù) 窃(bā) 物(shí) 然而止(jiá)
B: 笑(chī) 菜(qí) 防(dī) 毛骨然(sǒng)
C: 阴(mái) 荫(pì) 恣(suí) 根深固(dì)
D: 渎(xié) 禁(gù) 取(jǐ) 随机变(yìng)
9、

下列有关于名著相关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B: 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陷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
C: 落花与眼泪是林黛玉悲苦命运的象征,如她那首著名的《葬花词》所描写:“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D: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10、《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
A: 乌
B: 巫
C: 肖
D: 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后面题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首联不称“泰山”而称“岱宗”,目的是什么?

( 2 )全诗表现出一种的________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勤习典籍。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②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于家。(选自《二十六史•孙期传》)

【注释】①豕(shǐ):猪。②里落:村庄。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④赍(jī):持有,携带。⑤辟:召,征召。

( 1 )解释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余一小舟________ ②上下白________

③是金陵人,此________ ④皆经垄畔以追之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期驱豕入草不顾。

( 3 )孙期虽为布衣,却被记于史册,为史家所称道。请结合【乙】文分析孙期有怎样的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藤野先生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1 )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
( 2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 3 )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
( 4 )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这是为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根据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突破54万,较2012年增长14.49万人,增幅达36.26%;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为58.48%。从1978年到2016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265.11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留学回国与出国留学人数“逆差”逐渐缩小,显示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下“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

(海外网,2017.10.20)

材料二:

(来自《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材料三:

近年来,国家针对留学生归国的各项优惠政策也助推“归国潮”愈发猛烈。西班牙《国家报》7月20日在《中国人才回流》一文中介绍了中国著名的“Q###”。

该计划从2008年开始实施,旨在用5年到0年的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此外,还有一大波针对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免车辆购置税福利,让留学生能够享受购车优惠;全国300多个针对留学归国人员的创业园助力创业梦;如果选择回国后进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做学术研究,例如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将会获得约200万的科研经费,还能享受几十万的住房补贴……

(参考消息网,2017.10.20)

材料四:

观察2007年以后的出国留学数据和结构,就不难解释为何会有“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留学回国比例。

中国迎留学生“归国潮”背后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责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这说明,大规模“归国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归国潮”之下, 还有出国留学热。精英人才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由于有理性的出国留学规划和优秀的学业表现,在国际就业市场有着很强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部分“海归”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这其中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其中相当一批人的原因在于,在出国留学时盲目选择,并未做好长期和科学的出国留学规划。在我们身边,也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学生是想“逃避”国内高考而选择出国留学;有的认为只要拿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可混到一张文凭;还有的在国外求学期间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导致毕业时缺乏竞争力。

(作者熊丙奇)

( 1 )下列关于“留学生归国潮”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统计,近几年来留学归来的人数增幅,甚至比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幅还大。
B: 现在中国正处于第三次“归国潮”中,它经历了三段式的发展期。目前,留学归国的人数占总留学人数的百分之七八十。
C: 近几年,每年都有近八成的留学生们选择回国发展,这说明国家的崛起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所有人对中国抱有期待。
D: 中国人固有的恋土情结和注重亲情、渴望与家人团聚的情感需求,已不再是留学生选择回国的首要因素。
(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用具体数字作比较说明了归国人数增长快的特点,比起材料二图表的形式,要缺少直观性,但表达更准确。
B: 材料三中外媒对我国引进人才政策中的“Q###”特別给予介绍,可以看出外媒对我国的这项政策效果的肯定。
C: 文中谈到“海归”回国后遭遇“水土不服”,主要目的是提醒家长在孩子出国前,一定为孩子做好留学规划。
D: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只要切实改善和优化了国内的就业环境,就能让所有的优秀学子留在国内,避免流失。
( 3 )政府制定哪些优惠方案,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请分点阐述。
( 4 )请你就如何解决海归“水土不服”的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我们感受到祖国江山的雄奇壮丽;从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娇美;从穆旦的《我看》中,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机勃勃……

请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表达你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向阳花丶我旳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