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B: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 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 《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
2、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维护百姓的消费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 青少年要有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要是正确的就要敢于坚持,就要强词夺理。 D: 在一片润如油膏的土地上,长满了肥硕的庄稼。 |
3、 | 为句中划线字选取正确义项( ) 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 A: 时期B: 秋天,季节名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扬州人民翘首以盼的瘦西湖隧道终于在9月19日正式建成通车了。 B: 他这个人在每件事上都锱铢必较 , 一点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C: 参观完所有场馆,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 D: 小孩子遇事要和父母商量,不要自作主张。 |
5、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②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③学会爱自己。④因为这样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⑤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B: ③①④②⑤ C: ①②⑤④③ D: ③④①⑤② |
6、 | 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_______________,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B: 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 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 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
7、 | 对《望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B: “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C: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运用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D: 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登上泰山,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8、 | 下文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的雨,________而温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________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________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A: 细腻 凉爽 迅疾 慈祥 B: 凉爽 迅疾 慈祥 细腻 C: 细腻 迅疾 凉爽 慈祥 D: 凉爽 细腻 慈祥 迅疾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由此观之,王之弊(因受蒙蔽而不明)甚矣。(《战国策》)B: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有什么益处)焉!(《鱼,我所欲也》) C: 悬泉瀑布,飞漱(回旋的迅速)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D: 寡人谕(明白,懂得)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
10、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 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 ,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B: 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 炉花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 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除夜:除夕之夜。 ( 1 )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通“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①便要还家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 ③曳舟不得进________ ④遂缘小溪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樵童牧竖相征逐。 ( 3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异:渔人甚异之 使内外异法也 B: 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 C: 去:停数日,辞去 乃记之而去 D: 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策之不以其道 ( 4 )【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 5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
半碗月亮
顾晓蕊
①我去参观画展,在一幅画前驻足,仰头久久凝望一淡墨勾染出的矮墙,院内繁花似锦,墙外一条弯曲的土路伸向远方,一轮皎洁温润的圆月斜挂天上。这是一轮乡下的月亮,细看果然题名:乡间月色。
②这幅画将我的记忆带回遥远的童年,那样明晃晃、清亮亮的月亮是来自乡村的,是从吟诵千年的《诗经》中走出来的,脚步轻盈,姿态清朗。不似城里的月光,隔着灰蒙蒙的云层,躲躲闪闪,晦暗不明。
③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月亮的晚上,乡下是不用点灯的。在田间劳作了一天的村民踏着月光归来,烧火做饭,而后端起碗聚在路边树下。在月光的映衬下,每张清秀的、粗粝的、沧桑的、褶皱的年轻或年老的脸上都泛着光亮,吃着聊着,扯谈着田间的活计。
④一群孩子在月光下疯跑玩耍,我很少参与其中,尤其金枝、银枝两姐妹在时。我那时六岁,性格内向孤僻,经常或倚或坐在矮墙上,一个人看月亮。我觉得他们是一伙的,我跟月亮是一伙的,要不怎么我笑它也笑。一缕镂饭香钻入鼻中,我不停地朝路上张望。待到母亲披着银白色的月光,扛着锄头缓步走来,我便跳下墙飞奔上前。
⑤那年初春,我患了病,咳嗽得很厉害。母亲骑着自行车,带我去十几里外的乡医院看病。药吃了不少,病却不见好转,那天母亲又带我去乡里看病,回来天色已晚。站到院墙外,我捂着心口剧烈地咳嗽着,一只鸟惊飞在月色中。
⑥柴门突然开了,门里站着位身穿军装的清瘦男人,是父亲。他挟带着海风的气息风尘仆仆地归来,听邻居说母亲带我看病去了,下厨把饭做好,等候我们回来。母亲惊喜又慌张,目光温柔而甜蜜地缠绕在父亲身上,看他进灶间把汤盛好,端到院中石桌上。
⑦我冷冷地看着父亲,心里说不出是怨是恼。他常年不在家,把地里的活撂给母亲,偶尔回来住几天又走了。我恨隔壁家的金枝、银枝,她们的眼睛很大,可心是盲的,脑袋里装满了恶作剧,不时爆出一串嘲笑,但我羡慕她们有个壮如黑塔般强悍的爹,俩人经常骄傲地跟随其后。
⑧碗里装大半碗粥,稀得照见人影,我心里更觉委屈,干脆坐着不动。父亲轻叹一声,愧疚地垂头,旋即兴奋地说道:“快看,碗里有什么?”我低头看,什么也没发现。“碗里有个月亮。”父亲又说。可不是吗?碗里有一个白胖的月亮,连母亲也看呆了,分外惊喜,说:“像个剥皮的鸡蛋。’
⑨为了给我治病,母亲卖掉了家中攒了半年的鸡蛋。我心情好起来,捧起碗小口地抿着,直到把碗底舔得一干二净。
⑩饭后,父亲端出碗水煮大蒜,笑着说:“里面放了冰糖,能治咳嗽的,就着月亮喝下去吧。”那时冰糖稀缺,市面上买不到,是父亲从部队带回来的。那夜我睡得酣甜,仿佛肚子里真的卧了个月亮。
⑪随后的几天晚上,我喝着稀粥外加冰糖水,父亲陪我一起赏月,看碗中的月亮碎了又圆。一周后,他匆匆返回时,我的咳嗽竟完全好了。
⑫随着父亲转业,我们家搬进了城里。我是在多年以后,才懂得父亲的用意之深——心有明月自澄净。只是我至今未曾问过,坚守海岛的那些艰苦又寂寥的夜晚,他是否有“隔千里兮共明月”的思潮起伏?
⑬在静寂的夜里,我又梦见小山村,碗中的月亮轻轻地晃荡着,洒落一枕思念。朦胧间月亮从碗中升起来,变得又大又亮悬在空中,使我放下纠结与挂碍,心中一片空明清澈。
(选自《儿童文学·选粹》,原文有改动)
( 1 )文章围绕月亮写了多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提示进行简要概括。村民月下扯谈——①________——六岁时“我”矮墙看月——②________——饭后就月亮喝冰糖水——③________
( 2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父亲轻叹一声,愧疚地垂头,旋即兴奋地说道:“快看,碗里有什么?”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好 感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心中悄然生根。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
② |
③~④ |
⑤ |
概括内容 |
我乘公交车没零钱,邻座先生帮我付车费。 |
A |
B |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 3 )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滚烫:________
平静:________
( 5 )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写作。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以选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除诗歌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