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成都大学附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在他们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B: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 “我在人群中看到千万个人,像你的眼,像你的头发,却不像你的脸。”该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D: 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句子的主干是:身躯是“加工厂”)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忌讳 弥漫 鄙夷 相题并论
B: 锁屑 颓唐 拮据 孜孜不倦
C: 颤抖 蜷曲 剽悍 矫揉造作
D: 徇职 黯然 造诣 人情事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4、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
A: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 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和管理。
B: 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和骄傲。
C: 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则是整个世界。
D: 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①一阵晨风拂过

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

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

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

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

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


A: ③①⑤②⑥④
B: ④②①⑤⑥③
C: ②⑥⑤①④③
D: ③②⑥⑤①④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嘶哑 天骄 娉婷 相得益章
B: 漫游 脏物 制裁 李代桃僵
C: 呢喃 阴翳 缀满 彬彬有礼
D: 飘逸 困厄 妄想 富丽堂黄
8、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
B: 扬州创建国家生态市各项指标全面达到考核要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
C: 在大量广告的影响下,一些家长期望通过使用补品来增长孩子的智力,这就陷入了子女教育的误区。
D: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试验试航和建造工作,于9月25日正式交付海军。
9、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催枯拉朽 咆哮 湛蓝 凛洌
B: 眼花潦乱 娴熟 浩翰 绯红
C: 杳无消息 樱花 泄气 颁发
D: 屏息敛声 溃退 默锲 健树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天子·咏喇叭》表面是一首吟咏喇叭的词,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清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B: 《背影》是一篇抒情散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深情,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情况下对父亲倍加思念之情。
C: 《南京大屠杀》从体裁上来说属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的双重特征。
D: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结合成为一种独立的样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小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 2 )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而攻之而不胜________

而去之________

③亲戚之________

(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需即提出论点,并将“天时”“地利”“人和”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B: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没有被攻下,是因为攻城者没有占据有利作战的天时。
C: 四不“非不”强调了再优越的地利条件,也不如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D: 全文设喻说理,析理精微,突出了孟子“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的政治主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我与地坛
徐迅
地坛仿佛是黑夜为人们精心设置的心灵栖地。大多数时间,我是在夜色降临时才进去的——许多人都在夜的笼罩下悄悄走进这里。斑驳的红墙、古殿檐头上的琉璃瓦,因夜的濡染变得若隐若现,看不清晰。历史尽管在地坛无处不在,但人们已不习惯背这种包袱,地坛以外大家小心地呵护了一天,到这里则需要裸裎自己的灵魂,卸下莫名其妙的精神枷锁。夜的地坛,就这样成了一块儿人们放包袱的所在。
有了人迹,偌大的园子真的显得丰富而生动。相恋很久的情侣依偎在那白色的石凳上,尽可能地卿卿我我,缠绵爱河。但是不能太出格,否则哪个角落就会钻出个穿制服的家伙,冷不丁吆喝一声。带着孩子的母亲,当然喜欢坐在那曲池亭廊上,看浅水中的游鱼,快乐的孩子心灵里便会伸出一支钓竿,用心垂钓……
远处,一阵响遏行云般的吊嗓声,或是悠扬而高亢的二胡声,如泣如诉,那一阵低沉的旋律,显得格外凄迷,使我们这些异乡人总会想起自己的家。
我在地坛里独自听到过一回布谷鸟的叫声。 是春四月吧?那声音显得特别的悦耳和明亮,它脆脆地划过地坛,飞旋在都市的上空,像是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我的心里倏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着,许多日子许多声音随风而逝,唯独那声音留下来了……
有一阵子,我最感兴趣的是两位老人,两人都穿着朴素,手持快板,走到人群密集处,放下手中的行装,没等人欢迎,就京腔京调地说起相声或打起快板,周围就有稀里哗啦的掌声。干脆,有时候就咚咚锵锵,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声,摇红摆绿地,就钻出一溜儿打扮得古典而妖娆的女子,扭着秧歌舞,她们或银发飘动,或老态俨然,但个个身手矫健,步履欢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明亮的灯光照映下,那场面宛如乡村里的社戏。大雅抑或大俗,至于她(他)们的身世、遭遇,人生的种种,没有人会深究。大家萍水相逢,随缘而来,随缘而散,将地坛视为精神家园的史铁生曾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安排”阿门!“上帝”为这个城市留下一块净地祭祀皇天后土,没想到,却还让后人们常常进入到一种历史,追怀到一种故园情结。残留的玉砌雕栏,异常苍幽挺拔的古柏,熏染过一代又一代浩浩荡荡庄严的香火……仪式散处,高古虚空,或许上帝就躲在那里发笑。月光游移着,那时,树木就变得古怪、阴森,有什么怪鸟喋喋地从园中树林里掠起,飞向高远。园中人们欢乐地蹦着、跳着,唱歌或者散步,他们毫无顾忌。心灵开放,灵魂轻松,没有什么比这真实的生命更有力量,更有震慑力。
经历了夏夜的喧嚣,地坛更多的季节归于荒寂。秋天,秋风刮落了树上片片叶子。园中的甬道和草坪上就铺满了金黄和褐色。夜晚,月光幽幽地照着,红墙脚下草丛里的虫子吱吱叫唤,远处的灯光在园中漾起一层昏黄的雾状,一切都寂然无声。这时候,坚持到地坛来的人就稀少了。但我喜欢这样,静静地穿行地园子里,聆听虫鸣,耽于自己的遐想。到了冬天雪花飘飘的时节,地坛里的声音仿佛让那雪全部吸引了,独自一人沉迷在地坛深处,心灵里真会浮上一些叫历史的东西。历史如美丽的白雪,悄悄洒落在地坛,金黄色的琉璃瓦和白色的殿台如百兽般蛰伏着,泛出洁白而冷峻的光芒。雪里的人像幽灵一般在地坛潜游着,转过身,再看看身后的脚印,竟会生出一份醒目的惊心。“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跑出来玩得很久了。”(史铁生语)在冬天的地坛里,我的这份感受真的非常强烈——有好几次,我想在这里会遇到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但是,没有。
永远也不会有了。

( 1 )好文章往往是有文眼, 即能统领全文的句子。你觉得本文有吗?如果有,请将它摘录在下面横上。

( 2 )文中画线句说“快乐的孩子心灵里便会伸出一支钓竿”,你觉得这样写符合情理吗?为什么?

( 3 )解释成语“响遏行云”的意思,并写出与这个历史故事相关的两个人物的姓名。

( 4 )作者具体记叙了“我”在哪些时节与地坛的亲密接触?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

( 5 )文章结尾为什么特意强调“有好几次,我想在这里会遇到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但是没有”,且“永远也不会有了”?

阅读《花开的方向》,完成下题。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葱,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来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嘴里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 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 1 )说一说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 2 )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 , 又似乎很远。

②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 3 )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 4 )说一说题目“花开的方向”的含义和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题目一: 也很重要(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
题目二: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这样的情景:鲜艳的花朵遭到了随意的蹂躏,可爱的小猫、小狗遭到无辜的虐杀,低收入者受到无端的鄙视,残疾人受到莫名的嘲弄……作为生命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尊重。我们不应该漠视任何生命,要真爱生命,敬畏生命。
要求:①请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字数在600字以上。
③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文面清秀。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范儿的姐╭╭╭xxx”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