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白岩松”点评时事、“李开复”推荐书单,到“贾平凹”论说韩寒,伪造名人语录在网络上周而复始地出现。当事人虽然几经辟谣,却依然不能限制造伪者的想象力和传播力。 B: 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为了研究核弹,从此在公共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C: 虽然生产、销售地沟油的行为不会戛然而止 , 但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对不法经营者确实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 D: 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
2、 | 文中有些词语至今人们仍经常使用,它们分别是( )。 A: 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B: 平明之理 引喻失义 开张圣听 C: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D: 作奸犯科 陟罚臧否 开张圣听 |
3、 | “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青鸟”后来成为________的代称。( ) A: 家书 B: 信使 C: 故乡 D: 青春 |
4、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选自《呐喊》,从题材上说属于小说。 B: 说明文有其说明顺序,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C: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仆先生追悼会上的演讲,地点在昆明。 D: 《马说》是一篇议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食马者不知马”。 |
5、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 ;你要住在崖下, ;你要住在林间, ;你要住在村头, ……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 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 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 ②③④①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 |
6、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或(jiàn) 真挚(zhì) 篾视(miè) 伤痕累累(sāng) B: 阑珊(shān) 饶恕(yáo) 趿拉(tā) 无精打彩(cāi) C: 蹙眉(cù) 偏枯(kū) 当日(dāng) 锱珠必较(zhū) D: 腌臜(za) 豁免(huò) 珍馐(xiū) 不知所措(cuò) |
7、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②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 ③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④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 ⑤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A: ②①⑤③④ B: ②④①⑤③ C: ①②⑤③④ D: ③②⑤①④ |
8、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4年至1935年。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返乡见闻,在对故乡人事风景留恋赞叹的同时,更流露出深沉的乡土悲悯情怀。 B: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 C: 在《猎人笔记》中,作者不仅描写了一系列新旧地主的形象,还描写了一些富有才干、创造力和优良品质的农民形象。 D: 《镜花缘》的故事发生在武则天执政期间。《镜花缘》的“镜花”意思是镜中花水中月,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缘就像镜中花水中月,是虚虚实实转瞬即逝的。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前陈者(摆放) 饮少辄醉(往往) B: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悟) 野芳发而幽香(开放) C: 临溪而渔(打鱼) 酿泉为酒(酿造) D: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展翅一样) 西南诸峰(各个) |
10、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 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 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 )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 2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B: 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 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 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故所举 ( ) ②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 ) ③为东莱太守 ( ) ④何谓无知 ( ) ( 2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当之郡”中“之”的用法相同的是( )A: 物外之趣 B: 昂首观之 C: 驱之别院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3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至 夜 怀 金 十 斤 以 遗 震。 ( 4 )翻译句子 ①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5 )本文表现了杨震怎样的品格? |
(文本一)
①网络文学的成就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由此,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和审美风范。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网络小说是以主角为故事中心的。这些主角往往具有传统文化的人格,热爱自由、自立自强、勇往直前、积极有为,表现出儒家担当意识和家国意识。例如《琅琊榜》(海宴)表达家国大义,讲述正义复仇、步步为营的谋略智慧故事。近年来,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不断扩大,一些深受海外读者欢迎的小说,展现出积极向上、崇尚和平、勇于担当、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③网络小说的内容很多都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其内容更为丰厚、意蕴更绵长。例如传统文化中的古典文化作品就深受一些主流网络作家的追捧,当年明月自孩童时起七年读了十一遍《上下五千年》,在上中学时熟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古文观止》等书籍。蔡智恒最喜欢的作品是《三国演义》。……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见到作者向这些经典古典文化作品致敬的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含刺绣、相声、曲艺、美食、中医等元素,网络小说近年来涌现出科举文、美食文、医术文、行业文。这些类型的小说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富有民间烟火气的故事中,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华文化的洗礼,使中华传统文化在网络小说这个新时代文坛舞台的主场上大放异彩。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祈祷君)向《木兰诗》致敬,以现代女性观念重新讲述这个女扮男装的故事,木兰不只是一个代父出征的女子,而且是一个自立自强的有丰富情感世界的女性。《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类似现代的知识分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
⑤同时,网络作家也需要认清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要激浊扬清。我们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例如某些网络小说中所蕴含的“生命如同蝼蚁”观念、弘扬“丛林法则”等,招来许多批评,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走到正途上来。
(节选自《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网络文学,不是对“传统文学”的终结,而是网络时代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展。这里既有媒介转换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也有着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性。中国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也需要辨析和理性认识。这里说的“文学传统”,并非仅为“古典文学”,而是广义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文学传统”。具体来说,就是以儒道释体系为思维特征的中国古典传统文学,既包含唐诗宋词与优秀的古文传统,也包含上古神话、民俗学等古典传统;还有就是通俗文学传统,主要指起源于明清时期及清末民初之后大盛的言情、武侠、侦探等类型文学;另外还有发轫于五四,目前成为主流的“新文学”主潮。
(节选自《网络文学是文学传统的延续与新变》,有删改)
( 1 )下列针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材料一)
①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民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报纸、书籍等传统阅读,相对于传统媒体,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新奇的阅读体验。那么新媒体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
②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有目的性。数据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今天的80%至90%。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因此,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跟不上时代潮流,不知选择,不会选择的阅读必然劳而少功,收效甚微。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思想、境遇、心情去读,从阅读中找到现实中自己的影子,这样的阅读才有益。
③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懂得自我甄别。它在为人们提供一种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数字化阅读空间的同时,也为滋生低俗文化提供了温床,大量的信息垃圾易腐蚀读者灵魂,污染数字阅读生态文明。面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数字化阅读环境,我们要善于甄别筛选海量而无序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④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要做到相互补充。新媒体是纸质阅读的“作料”,数字化阅读带给人们一种视觉感官的愉悦和享受,好比走马观花,一目十行,甚至是囫囵吞枣,记忆只停留在表层,较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是一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新媒体虽然阅读方便,信息量大,但毕竟是零星的,缺乏上下文情境和创作背景,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它不能替代系统化的学习,所以我们不能停留在网络上的阅读,还要延伸拓展阅读,把数字化阅读与走进书店、图书馆阅读结合起来。纸质阅读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快、全、杂的特点,补全系统,甚至找到不同的观点,丰富自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使知识更加系统、全面、客观、深刻。通过互相取长补短,从“浅阅读”向“深阅读”递进,借助更多方式来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
⑤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提倡全民阅读。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丰富的传播手段,调动起国民读书的热情,尤其是阅读要从少儿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高度的读书自觉。在大社会、大数据、大文化的新媒体背景之下,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只要能够传播阅读文明,打造书香社会,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就已足够。
(材料二)
近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调查表
时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数字化阅读接触率 | 58.1% | 64% | 68.2% | 73% | 76.2% |
注: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
(材料三)
2018年对我国民众倾向的阅读形式的调查发现,38.4%的成年人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7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有40.2%的人倾向于“手机阅读”,比2017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有12.8%的人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7.7%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0.8%的人“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 1 )对(材料一)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生活中,你每天都有可能收到这样的“花”,也可能送给别人这样的“花”。请你以“生活中的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