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阳光校园,我们是好伙伴”系列活动的颁奖晚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节目绘声绘色 , 街舞、相声、小品等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B: 闻一多先生“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C: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同学意外地在洪江古商城萍水相逢 , 别提有多高兴了。 D: 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癖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 |
2、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这些网络游戏就是化了妆的魔鬼,是在教唆犯罪。”一位参加过网络游戏测评的教育界人士义愤填膺地说。 C: 在新农村建设中,某些地方政府不是因地制宜 , 而是大拆大建,把好端端的民心工程变成了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D: 索契冬奥会上,与短道速滑带来的激情不同,花样滑冰的别样舞美给观众一帆风顺的感受。 |
3、 | 一位同学准备去做“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的志愿讲解员,他拟写了下面的一段讲解词。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次展览展示了丝绸之路沿线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展品的年代跨越久远,有西汉时期的铜鼓,也有明清时期的瓷器;展品的种类十分丰富,包括乐器、瓷器、织锦、刺绣等;展品涉及21个民族,表现了这些民族丰富的非遗文化(乙)展览中的所有展品,既体现了精湛的技艺,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A: (甲)句号 (乙)句号 B: (甲)句号 (乙)分号 C: (甲)冒号 (乙)句号 D: (甲)冒号 (乙)分号 |
4、 |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记,是古代一种文学体裁,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词,句式长短不一。 C: 鳏,指老而无妻;寡,指老而无夫;孤,指幼而无父;独,指老而无子。 D: 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
5、 | 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排比) B: 他头晕眼花,腰酸背痛,两腿千斤重。(夸张) C: 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己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比喻) D: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拟人) |
6、 | 下列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伦•凯勒——美国——《再塑生命》——小说B: 陶渊明—— 东晋——《五柳先生传》—— 人物传记 C: 高尔基——前苏联——《海燕》——杂文 D: 纪伯伦——法国——《组歌》——散文诗 |
7、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冬天的长春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B: 听到革命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后,使我受益匪浅。 C: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调到北京去了。 |
8、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谈读书》一文的作者培根是法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 B: 《谈读书》一文是篇随笔,向我们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和方法,同时还阐述了读书的功用。 C: 《不求甚解》一文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他原名邓拓,著有作品集《燕山夜话》。 D: 《不求甚解》一文提出的“不求甚解”阐述的是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
9、 |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衣食所安 安,有“养”的意思B: 小信来孚 孚,信服 C: 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D: 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马南邨《不求甚解》)B: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莫泊桑《福拜楼家的星期天》) C: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惟妙惟肖。(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D: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藤野先生》)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词的上阙中“塞外声”指________。( 2 )为什么作者觉得自己“可怜”?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耳乃引余之桑下( ) ②不及张耳远甚( ) A: 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 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 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 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 3 )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 )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 A: 多多益善 B: 卧薪尝胆 C: 望梅止渴 D: 胯下之辱 |
数字阅读呈井喷之势
①2017年4月14日~15日,“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在杭州举行,数字化浪潮正在开启一扇通向全民阅读的大门,我国数字阅读正呈现井喷之势。
②据《2016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经突破3亿,年增长达12.3%,其中80后、90后成为数字阅读的主体,占比达64.1%。有60.3%的用户愿意为自己喜爱的内容付费,这其中,70%的用户每次阅读时间都在半小时以上。另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其中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文学的用户达到3.33亿,而通过手机阅读网络新闻的用户更是达到6.14亿。
③就我国数字阅读的现状来看,除了数量迅速增长外,其内容质量也有了质的提高,仅2016年就有近六成的热播剧改编自数字阅读平台的作品。
④数字阅读之所以能呈现井喷之势,主要得益于信息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为数字化阅读注入发展的动力。另外,人工智能、网络直播、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与数字阅读相结合,更为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促进了数字阅读市场的迅速增长。例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FM”等平台的构建,使得书不仅仅能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2016年,中国听书市场取得了近50%的高速增长。这与语言识别、情景合成等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融入增强现实技术的图书,由于形象生动、互动性强,成为了儿童图书的新亮点。此外,国家政策的扶持、阅读环境的形成、精品力作的推出,也推动了数字阅读行业的持续增长。
⑤在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增长率预计将达到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数字阅读在助力提升全民阅读质量和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也开始辐射并融合到影视、游戏、动漫等更为广阔的数字内容产业。
⑥作为新型阅读方式,我国数字阅读必将掀起全民阅读的新浪潮。
( 1 )选文主要从三方面对我国数字阅读加以介绍,请结合选文说明内容。松鼠(节选)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者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臊到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A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递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避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夜晚,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跑,玩耍,吃东西。它们 也捕捉鸟雀, 不是肉食善类,B常吃的是杏仁、子、榛子、榉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决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做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树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叉结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去;窝口上有一个圆雏形的盖,把整个寓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 1 )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词语。它们________也捕捉鸟雀,________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 2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结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 3 )画线句A、B都与松鼠的饮食有关,但作者为什么却分两处写?作文。
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落叶的细语和舞姿,蚂蚁的坚毅和团结;妈妈渐渐花白的鬓发,同学默默努力的身影;社区里大爷大妈的热情,街道上志愿者的奉献,……这些你都发现了吗?生活中的真、善、美,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名和同学姓名。